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美术专题讲座美术新课程实施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对于对新课程的理解,我相信在坐的每一位老师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对新课程都有自已不同的观点和独到的见解。而新课程本身就是有质疑、有争论、也就不可避免的有分歧。今天在这里,我想抛砖引玉,把我对新课程的一些学习体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更希望大家能把在新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毫不吝啬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解决,我想,只有这样,大家对新课程的理解,才比较容易达到共识。一年级学生由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在生理上处于儿童期,变化不甚大。但因为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欢乐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动规范,以学习为主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心理状态也随之发生相对应变化。学生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变化与日俱增,在绘画上随意性减少,向有意性发展,画画不再任意涂抹,而成为学习的一种任务要加以完成,具责任性与进取性。一年级阶段的学生仍依恋画画,把它看作是一种喜爱的“游戏”尤其在紧张的学习中,美术课的作画更被视为愉悦情感的一种方式。所以无论绘画水平“强者”与“弱者”绘画成效“好者”与“差者”都对美术抱有浓厚的兴趣。二、了解“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涉及的内容。一年级(上)实验教材在体例上,象《神奇的口袋》《大家都来做》《彩线连彩点》等“造型•表现”类的课型共11课,占有的比例大约是1/2。应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美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原美术教学大纲形式中的绘画和工艺都可包括在其中。对教材来说,“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采取的是描绘和雕塑两种传统的表现方式,这个学习领域不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方法,为其他美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为学生的情感和观点的表达提供最直接和最有有效的方式。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这个类学习领域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看、画、做、玩融为一体,模糊学科门类界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的深入,美术学科知识的轮廓才会逐渐适度地显现这里,我以造型活动为例说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丰富性。造型游戏,指融造型与游戏为一体的美术活动,活动不事先设定主题或某个形象,主要是凭感觉、联想和想像来实行造型。活动主题由儿童自己根据材料特征或具体情景想出来的。在这种活动中,儿童获得快乐,创造成出丰富多彩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造型游戏的形式多种多样,能够是全身性的造型活动,例如在室外,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调动视觉、触觉、听觉等各种感管,感受沙、土、落叶等材料特性,以及阳光、风等自然因素的同时,实行愉快的全身性的造型活动。案例:《大家都来做》这节课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使用石子、沙子、瓶盖、罐子或一些体育用具,集体排列立体图形。启发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表现具象与抽象物体的造型。体验材料的美感。并强调在排列创作过程中,发扬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启发学生发现材料的美感,并把它表现出来。建议解决方式:采用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各种材料造型的可能性,由学生以立体造型的形式表现出。首先问学生们准备的材料有哪些特性,能够做什么?再和学生一起赴之以行动。比如:1、沙画;2、就地取材用树叶、石子、泥、草等做立体造型(举例:农村的狗尾巴草打结,再一个个插起来)最后做成了一个很可爱的小人。);3、在操场上用体育用品排列组合;★4、用废品易拉罐、瓶盖、酸奶瓶等做各种造型。(通过“利用材料本身特性”和“大胆展开联想”这两种形式展开教学,使宽泛的主题得以具体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都想做、敢做、会做、能做。通过教学,鼓励学生持续地观察,大胆的构思和想象,使用各种废旧材料的特性,把生活中的“垃圾”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个个有趣的立体形象。)三、了解造型与表现的关系是什么?造型与表现可看成该学习领域中的两个维度,造型是指与视觉造型相关的一切活动,表现则是指与造型活动相关的全部过程。造型是“点”,表现则是“线”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则是造型的过程。造型与表现在本学习领域中是一体两面。比方说如:第六课《美丽的印纹》。纹是造型的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感受,实际上动手前就有所考虑,就已经开始了表现的过程。以整个的造型活动中,也许中间想法会有所改变,但活动本身却不会停。这说明表现始于造型之初,造型贯穿于表现的全过程。案例:《美丽的印纹》这节课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利用敲印的表现手法,了解对因为底面不平而产生印纹的美观从而感受形式美感。水平目标:1、通过不同物品印纹尝试实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2、学习操作方法,培养动手水平。为了达到水平目标,能够把这节课分为三段:(1、在白纸下面垫硬币、或用手直接涂了颜料印;(形成概念)(要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在手印上添画;(可范画)[建议:突出求异性,以往的小组合作,就是小组做一件作品,我们是否能够换个方式?因为现在的小朋友们都很调皮,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发现上这类课时,他们都太兴奋了,当别的组在工作的时候,他会去提“意见”。比如,小朋友用手,瓶盖等材料印了一些印纹,我们实行交换,为另一组小朋友的半成品,实行添画。]添画的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的过程,他会发现,咦?他怎么是这样印的?我为什么没这样做,这样他在不知不觉中,对印纹的表现也有的新的理解。3、在泥板上印画;(用手、树叶、各种工具)4、用纸片拼贴在平坦的盖子上,做印章。四、“造型•表现”领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总教学目标: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1、理解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使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实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水平和造型表现水平。比如:《闪光的烟花》(指导学生用线材表现烟花的特点:放射性)能够利用:画、纸拼贴、剪纸表现、绒线拼贴、橡皮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贯穿教材始终)。五、“造型•表现”领域的特点1、强调趣味性,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事物,以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上一年级的实验材料非常强调趣味性。很多课,都是通过造型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中体会美术课所带来的喜悦。同时排课的内容都是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围绕学生关心的主题展开。2、强调探索性,采用全新的设计思路,以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发展。如果我们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并针对学生先前的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就必然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他们的学习就变为主动。案例:第九课《我在空中飞》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协助学生了解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到的不一样。并鼓励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让自己在空中飞起来。通过绘画等方式将自己“飞”空中的姿态及看到的景象表现出来A:(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教学参考书中是这样的:先请学生例举会飞的物体,教师出示收集、准备的图片等资料,或当堂画一些一些简笔画。现请学生说说空中的什么东西最吸引你(如果有坐过飞机的,请他谈谈感受?再问如果你能飞上天空,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样?我觉得这样设计不能完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是这样做的:同学们,我昨天晚上做梦了,他们都问我:老师你梦到什么了?我说我梦到多啦爱梦了,(机器猫)你们猜猜我跟机器猫干什么去了?他们兴奋地不得了,猜什么的都有。而且很多人都猜我学机器猫在头上装了个竹蜻蜓,在天天飞啊飞的,飞上天边去看日出,飞到天上去抓小鸟,……(因为这些都是大雄想干的事)这时候我问学生:如果你和机器猫一起在天空飞你想做什么?假若机器猫跟你吵架了,你争点气,不要他的竹蜻蜓了,再想想还有什么样的方法能让自己飞起来呢?其次,我再出示一些空中俯瞰的一些风景图,让学生了解到,人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站在平地上看到的是怎样的不一样。B: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天上的云彩能够用棉花、揉皱的薄纸来表现。还能够表现夜晚在空中飞行的景象。夜晚的天空能够加上烟火,烟火用前面学过的放射线条来表现,既有了新的创意,也对过去学过的知识做了一个巩固。C:启发一些有价值的想像,课题故事化。每个作业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个故事有着很多有趣的情节。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干?又来了谁?他们干得怎样?等等,让儿童随意地编,随意地画,画出自己心的所想的,再用语言表达出来。3、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淡化过于强调学科特色的倾向。“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现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方法;不但注重学生美术作业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造型•表现”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如:第八课鱼儿游游(案例)教学目的是:能用绘画、剪纸、撕纸、泥塑的形式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及周围环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来装饰鱼儿;教学重点、:表现鱼的身体特征。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表现鱼。解决问题:1、用神秘的课堂情境吸引学生,用引导观察的方法来发现鱼的身体特征。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新朋友,它们就在这里!师: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它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揭开这个秘密,谁来?生:[揭开布,有几个鱼缸,里面装着鱼]师:(对学生说:)你喜欢这些鱼吗?告诉小朋友们你为什么喜欢它?生(回答:颜色怎样、外形怎样?)老师现在把鱼分给小朋友们。仔细的看一看这些鱼到底长什么样子?(发现鱼的生长特点)(它由哪些部分组成)(你说说看、你说、你能模仿一下它游动的样子吗?)2、用一种材料实行示范,增强学生的表现欲望。出示橡皮泥鱼(谁想来摸摸这条鱼,它不过与众不同的呀)师:小朋友们,除了用橡皮泥,还有别的什么方法能够做这些可爱的小鱼呢?开动你们的小脑筋,大家能够讨论一下,想到了马上告诉老师!(展开想像拓展思维)生:(画、折纸、剪等)布置情境(蓝板)诱导还能够做小鱼的朋友,小鱼的家等等。六、教材的新尝试。1、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实验教材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如小学一年级上《大家都来做》、《乘上列车去画画》。这种学习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水平,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水平,收集资料的水平,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水平,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水平,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与被动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不同,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水平的培养的是非常有利的。2、教材编排以活动方式实行,改变了以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本教材改变了以往美术教村以美术知识结构为框架的体系,采用以活动方式实行,通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小学教材低年级主要以美术工具、材料的多样性吸引学生装参与,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经验,从游戏式的教学中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欣赏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个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得以逐渐形成,进而促动人文精神、审美水平和审美品位的提升。我从事美术教学已经十多年,教学中经常面对的是一群天真、质朴的农村孩子,农村的孩子,外出参观的机会少,同城市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美术鉴赏水平相对弱一些,但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也很有想象力。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喜欢上在绘画课、手工课,对欣赏课不感兴趣。所以,如何上好欣赏课,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同时又在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紧紧的抓住孩子们的心,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值得去探索的课题。下面就如何让美术欣赏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谈谈我的点滴收获,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以往上欣赏课,我总是一味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并硬要学生能够理解、接受。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实在是强
本文标题:小学美术专题讲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6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