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全册的单元备课(共七章)
第一章基本的几何图形单元备课教材内容:本章研究的内容是几何图形。点、线、面、体既是组成几何体的元素,本身又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他们又是研究数轴、函数以及各种几何图形的基础,本章中渗透力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几何变换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开始学习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初步知识,为学习相关的后继内容大好基础。学生在一、二学段已接触过几何图形,为使学生在心理上能较好的过渡到第三学段,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本套教材将基本的几何图形放在第一章,作为第二学段内容的衔接以及第三学段内容的导入。因此,本章的教学,对于学生开始第三学段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1、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以及几种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并对这些几何体进行正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2、经历观察、测量、展开、折叠、切截模型制作与图案设计等数学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3、通过立方体的侧面的展开以及制作立方体模型等例子,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4、在现实情境中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等简单图形,能按要求画出线段、直线、射线并能用符号表示它们。5、在探究和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发展直觉思维,逐步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进一步丰富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激发对几何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难点和关键本章重点:1、认识常见几何体的特征,能对这些几何体进行真确的识别和简单的分类;2、认识点、线、面,了解有关点、线及某些基本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3、掌握线段、直线、射线的有关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以及有关文字、图形和符号语言的表述;4、在学习过程中丰富和发展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难点:难点是对几何概念、图形性质的理解及其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表述,以及研究对象“由数到形”的过度而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不适应。关键:关键是对各种图形的观察和分析,及对概念与性质的语言表述,突破难点的方法是,注重即从感性认识出发,充分利用实例和图形的直接性去认识图形,又要从具体的实例和图形中抽象出概念的性质属性,从理性上认识图形。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本章的基本几何图形,学生在上一学段已有接触。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衔接、总结和提高。2、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及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分析特征并把概念和图形结合起来,从而揭示他们的本质特征。3、重视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对概念,应使学生参与其形成过程,从实例中抽象出来。4、重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的教学。5、教师应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给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演示图形的动态变化,丰富学习之源,帮助学习数学学习。知识结构:生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活点线中几线段的何线两点间线段最短两点间距离的立体段中体面点图射线形体课时安排:1.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2课时1.2点、线、面、体1课时1.3直线、射线和线段2课时1.4线段的度量和比较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共计7课时第二章有理数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了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实践第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学习习惯。教材内容本章教材是在学生已学过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构建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的最基本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势必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数轴的引入看到了有理数的有序性,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讲解有关概念,比如,运用数轴的直观并以事例说明解释,讲解“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还运用转化的思想,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科学法则“信服”,使用时“深信不疑”,从而熟练掌握引进负数之后的有理数的运算。在教学中,要强调有理数的运算是通过转化为非负数(小学学过的数)的运算实现的。因此,适当设置一些非负数数学题解题教学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题量不宜过多。建议采用比较教学方法,使学生初步感受“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的转化思想。学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勇于探索未知事物,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质疑能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已初步形成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氛围。但由于各班学生层次务有差异,可以根据本班情况采取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式教学。教学策略:(1)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好主导作用,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机会,使得课堂气氛有新鲜感.所以这节课采取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解决的途径,以谈话法为主.同时,教师的语言要尽量儿童化课时分配本章教学时间约需5课时完成2.1有理数约1课时2.2数轴约2课时2.3相反数与绝对值约1课时小结约1课时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单元备课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2、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3、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1、本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的基本运算,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重要前提。2、本章的难点对有理数运算法则的理解,特别是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把握的程度是,学生能认识到运算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可以了,重要的是运用法则进行运算,并运用有理数运算解决问题。3、关键减法与除法,则是着重介绍如何向加法与乘法转化,从而利用加法与乘法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运算。教材分析1、内容特点本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章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首先,从实例出发引入负数,接着引进关于有理数的一些概念,在此基础上,介绍有理数的运算。2、知识结构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教学方法与手段1、承上启下,注重基础有理数作为中学阶段的入门章节,非常重视与前面学段的衔接。因而有理数及有理数的运算都是一看符号,二看绝对值。用字母表示数贯穿整章,学生对这种表示方法不太适应,应给学生讲透。比如a是正数吗?-a是负数吗?学生容易产生错误认识,就很难纠正了。2、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数轴在中学数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数轴的直观性,1.它可以明显比较出两个数的大小,2.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相反数是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相等,且在原点两侧的一对数。即关于原点对称的点表示的数叫相反数。绝对值就是用数轴上的不同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来表述的。3.并认识有理数运算法则。3、注重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能力的培养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课本中含有大量的思考栏目。如思考有理数的分类、思考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成立等,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探究是解决问题,探求结论的过程,如用数轴探求加法法则,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讨论是合作交流,通过互相交流思想,扩大和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如有理数的减法与加法关系的讨论,从而可以得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归纳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能发现,又能总结。课时分配:3.1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课时3.2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3课时3.3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3.4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3.5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1课时本章复习2课时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与描述一、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数学活动,初步了解数据数据和处理的过程。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普查与抽样调查,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样本与总体。3、了解简单随机抽样,体验样本具有随机性,体会样本与总体的关系。4、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通过参与收集、整理数据和初步分析数据,进一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5、会制作扇形统计图,能利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能从统计图中获得信息。二、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简单随机抽样与数据的整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难点:理解样本的随机性关键:理解抽样的方法,体验用样本估计总体的过程。三、注意事项:1.重视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2.注重对生活实际问题中统计现象的研究。四、课时安排:(共6课时)4.1普查和抽样调查1课时4.2简单随机抽样1课时4.3数据的整理1课时4.4扇形统计图2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五章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1、借助现实情境了解代数式,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2、能分析具体问题中的简单数量关系,并能用代数式表示;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能根据给定的问题列出代数式;会求代数式的值。3、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并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函数的概念。知道用解析式可以表达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能举出用表达式表示函数的实例。4、经历探索简单实例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代数式或函数表达式表示的过程,初步建立符号意识,发展抽象思维。5、经历从文字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从代数式表示到文字语言叙述的双向过程,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和表述问题的方法,发展正确运用符号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二、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代数式与函数的初步认识。难点:列代数式关键: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意识,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感悟符号的运用是数学表达的重要工具。三、注意事项:1、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符号化的过程。2、鼓励学生对代数式的意义进行多方面的解释,使学生不断深化对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的认识,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思考、尝试、猜测等数学活动。4、重视读、列代数式的教学,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5、求代数式的值是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学生从这个过程进一步体会代数式的意义和作用。四、课时安排:(共8课时)5.1用字母表示数1课时5.2代数式2课时5.3代数式的值1课时5.4生活中的常量与变量2课时5.5函数的初步认识1课时回顾与总结1课时第六章整式的加减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多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多项式的次数、项的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理解同类项的概念,会判断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法则。3、掌握去括号的法则。4、经历探索整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算理,能进行简单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培养运算的能力。5、在运用整式加减解决数学及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符号既是解决数学问题又是描述现实世界的有力工具。培养并发展符号意识。二、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合并同类项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难点:合并同类项和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去括号。关键
本文标题:青岛版数学七年级全册的单元备课(共七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7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