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地位作用: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更贴近生活,更着眼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为省时、省财力、省物力而希望寻求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由于所给的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又有所差别。初中数学中路径最短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数学应用性。2、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能利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感悟转化思想.(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的标志是:学生能讲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抽象为数学中的线段和最小问题,能利用轴对称将线段和最小问题转化为“连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能通过逻辑推理证明所求距离最短;在探索最算路径的过程中,体会轴对称的“桥梁”作用,感悟转化思想.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连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利用轴对称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突破难点的方法:利用轴对称性质,作任意已知点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和已知点,得到一条线段,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决.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师:前面我们研究过一些关于“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的问题,我们称它们为最短路径问题.现实生活中经常涉及到选择最短路径的问题,本节将利用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史中著名的“将军饮马问题”.(板书)课题学生思考教师展示问题,并观察图片,获得感性认识.从生活中问题出发,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欲望.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建构新知追问1:观察思考,抽象为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你打算首先做什么?活动1:思考画图、得出数学问题将A,B两地抽象为两个点,将河l抽象为一条直线.追问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这个问题的意思,并把它抽象为数学问题吗?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回答,并互相补充,最后达成共识:(1)从A地出发,到河边l饮马,然后到B地;(2)在河边饮马的地点有无穷多处,把这些地点与A,B连接起来的两条线段的长度之和,就是从A地到饮马地点,再回到B地的路程之和;(3)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找出使两条线段长度之和为最短的直线l上的点.设C为直线上的一个动点,上面的问题就转化为: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如图).强调:将最短路径问题抽象为“线段和最小问题”活动2:尝试解决数学问题问题2: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点C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追问1你能利用轴对称的有关知识,找到上问中符合条件的点B′吗?动手画直线观察口答动手连线观察口答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汇报交流成果,书写理由.思考感悟活动1中的将军饮马问题,把刚学过的方法经验迁移过来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经历观察-画图-说理等活动,感受几何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达到轴对称知识的学以致用注意问题解决方法的小结:抓对称性来解决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注重方法规律的提炼总结.lAB′CBB。。Al问题3如图,点A,B在直线l的同侧,点C是直线上的一个动点,当点C在l的什么位置时,AC与CB的和最小?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画图分析,并尝试回答,互相补充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作如下提示作法:(1)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2)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如图所示:问题3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证明AC+BC最短吗?教师展示:证明:如图,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C′(与点C不重合),连接AC′,BC′,B′C′.由轴对称的性质知,BC=B′C,BC′=B′C′.∴AC+BC=AC+B′C=AB′,AC′+BC′=AC′+B′C′.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以致用,及时巩固注意问题解决方法的小结:抓轴对称来解决经历观察-画图-说理等活动,感受几何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lCABB。。AlBlACB′方法提炼:将最短路径问题抽象为“线段和最小问题”.问题4练习如图,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的P处前往山脚下的Q处接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上,再返回P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基本思路:由于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首先可连接PQ,线段PQ为旅游船最短路径中的必经线路.将河岸抽象为一条直线BC,这样问题就转化为“点P,Q在直线BC的同侧,如何在BC上找到一点R,使PR与QR的和最小”.问题5造桥选址问题如图,A和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造一座桥MN.乔早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互相交流解题经验独立完成,交流经验观察思考,动手画图,用轴对称知识进行解决逻辑思考能力.提炼思想方法:轴对称,线段和最短体会转化思想,体验轴对称知识的应用ABCPQ山河岸大桥BlAB′CC′思维分析:1、如图假定任选位置造桥MN,连接AM和BN,从A到B的路径是AM+MN+BN,那么怎样确定什么情况下最短呢?2、利用线段公理解决问题我们遇到了什么障碍呢?思维点拨:改变AM+MN+BN的前提下把桥转化到一侧呢?什么图形变换能帮助我们呢?(估计有以下方法)1、把A平移到岸边.2、把B平移到岸边.3、把桥平移到和A相连.4、把桥平移到和B相连.教师:上述方法都能做到使AM+MN+BN不变呢?请检验.1、2两种方法改变了.怎样调整呢?把A或B分别向下或上平移一个桥长那么怎样确定桥的位置呢?问题解决:如图,平移A到A1,使AA1等于河宽,连接A1B交河岸于N作桥MN,此时路径AM+MN+BN最短.理由;另任作桥M1N1,连接AM1,BN1,A1N1.由平移性质可知,AM=A1N,AA1=MN=M1N1,AM1=A1N1.AM+MN+BN转化为AA1+A1B,而AM1+M1N1+BN1转化为AA1+A1N1+BN1.在△A1N1B中,由线段公理知A1N1+BN1>A1B因此AM1+M1N1+BN1>AM+MN+BN如图所示:各抒己见合作与交流交流体会动手体验动手作图A1M1MBAMNBABA方法提炼: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体验转化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三、巩固训练(一)基础训练:1、最短路径问题(1)求直线异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连接这两点,与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异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2)求直线同侧的两点与直线上一点所连线段的和最小的问题,只要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则与该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如图所示,点A,B分别是直线l同侧的两个点,在l上找一个点C,使CA+CB最短,这时先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则点C是直线l与AB′的交点.2.如图,A和B两地之间有两条河,现要在两条河上各造一座桥MN和PQ.桥分别建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最短?(假定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岸垂直)如图,问题中所走总路径是AM+MN+NP+PQ+QB.桥MN和PQ在中间,且方向不能改变,仍无法直接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只有利用平移变换转移到两侧或同一侧先走桥长.平移的方法有三种:两个桥长都平移到A点处、都平移到B点处、MN平移到A点处,PQ平移到B点处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提炼方法,为课本例题奠定基础.AB.(二)变式训练:如图,小河边有两个村庄A,B,要在河边建一自来水厂向A村与B村供水.(1)若要使厂部到A,B村的距离相等,则应选择在哪建厂?(2)若要使厂部到A,B两村的水管最短,应建在什么地方?(三)综合训练:茅坪民族中学八(2)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如图a所示两直排(图中的AO,BO),AO桌面上摆满了橘子,OB桌面上摆满了糖果,站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橘子再拿糖果,然后到D处座位上,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图a图b四、反思小结布置作业小结反思(1)本节课研究问题的基本过程是什么?(2)轴对称在所研究问题中起什么作用?解决问题中,我们应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你还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课后延伸必做题:课本P93-15题;选做题:生活中,你发现那些需要用到本课知识解决的最短路径问题自由发言,相互借鉴.自我评价.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归纳反思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板书设计:教学反思:QNABMP13.4最短路径问题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的问题,我们称它们为最短路径问题.方法提炼:将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线段和最小问题”
本文标题: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134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9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