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一、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什么观点,寄寓了怎样的情感。【答案】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亦即人才常有,而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伯乐却不常有。这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二、这篇短文仅100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作者提到“千里马”的方式有哪几种?各具有怎样的效果?【答案】1.直称。如“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正面提及,表述严正。2.暗称。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而意在其中。3.代称。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这些句子中的“其”“是”“之”等代词,都是指称千里马的,表意简洁含蓄。1.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骈.死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槽枥:__________4.不以千里称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衹(只)”,只,仅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和普通马)一同死。马槽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5.一食:____________6.或:__________7.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____________8.外见.见: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9.且:______________吃一次有时同“饲”,喂同“现”表现在外面。犹,尚且10.策.之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11.不以其道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食之不能尽其材.材: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用马鞭赶它。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才能、才干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临:__________15.其.真无马邪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面对表示加强诘问语气真的没有千里马吗?一、(2016·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0分)(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陛下秉①四海之众,曾亡柱干②之固守于四境?殆③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⑤。(节选自《汉书》)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人。⑤英俊:杰出人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名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足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C.道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D.通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B【解析】A.形容词,名贵的/名词用作动词,命名;B.形容词,充足,足够;C.名词,正确的方法/名词,学说;D.动词,通晓/形容词,畅通。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案】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要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分)【答案】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3分)两个语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人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语段(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段(二)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强调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语段(二)参考译文】《诗经》说“因为有众多的贤士啊,文王得以安享天下”,孔子说:“只有十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忠信之人”,这些都是实话呀。陛下拥有天下这么广阔的土地,怎么会没有栋梁之材可以固守四境呢?大概是人才仕进之路开得不广,选拔任用不明,勉励又不笃厚。《传》上说:“好的土质善于养育禾苗,圣明的君主善于供养人才。”中等资质的人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君子。(陛下)应下诏书选拔贤良,赦免小的过错,不要求全责备,从而广聚杰出人物。二、(2008·河南备考卷)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二)驽骥①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②,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③重车,取夷路④,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⑤其不可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⑥。(节选自王安石《材论》)注:①驽骥:劣马和良马。②刍:喂马的草。③引:拉。④夷路:平坦的道路。⑤辽乎:远远地。⑥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______________(2)执策而临.之临:__________________等同,一样面对(到跟前)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答案】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答案】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韩愈用“千里马”比喻________,用“食马者”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3分)4.怎样才能让“食马者”知马?请把文段(二)中王安石讲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告诉“食马者”。(2分)【答案】让良马和劣马一起拉同样重的车,跑同样的路。人才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语段(二)参考译文】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2019·邵阳)(一)古诗文阅读(共16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三闾祠①(清)查慎行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②背城开。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③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注:①三闾(lǘ)祠:位于湖南汨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令。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1)骈.死于槽枥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马也______________(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4)湘兰沅芷年年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马并驾,这里引申为并列这样的通晓形容词做动词,这里指变绿2.翻译句子。(4分)(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答案】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答案】(即使)被放逐,哪里肯消除亡国之恨呢?每年到此节令仍然会使楚地的人们心生哀思。3.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2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远江山极目回。【答案】平远江山/极目回。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A.问所从来。具答之。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D.孔子云:何陋之有?D【解析】例句中的“马之千里者”是倒装句。A项,省略句;B项,判断句;C项,被动句;D项,倒装句。故答案选D。5.“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诗,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2分)【答案】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句,发表议论,意为用不着嫌怨举国难觅知音,没有哪个庸俗小人是不忌恨贤才的。诗句表面上是对屈原的劝慰,实则蕴含了诗人更为深广的悲愤和对屈原的无限同情。6.甲、乙两诗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摧残;乙诗中,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选文原话回答)(2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未有庸人不忌才
本文标题: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资第一部分专题一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第14篇马说统编教材八下第2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33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