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充满自豪,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科学理性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3.公共参与:树立文化自信,积极投身到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知识体系考点灿烂的中华文化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史书典籍作用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续表)汉字史书典籍意义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特点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1)表现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是中华文化独特性的重要体现。(2)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①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1.中华文化两大基本特征比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上讲的从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上讲的侧重点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亡而言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为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关注历程、动态、纵向内涵、静态、横向见证汉字、史书典籍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联系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如何区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二者侧重点不同,区域性侧重于地域色彩,民族性侧重于文化的民族差异。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程度千差万别,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吴越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岭南文化、三秦文化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共同体,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文化的区域性和民族性并非完全无关联,有时二者经常结合在一起,一些地域文化又是民族文化。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内涵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这也适应了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客观要求能在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即能做到博采众长,所以中华文化能在不断创新中永续向前发展表现①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种包容会通精神,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②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得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③即使是对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其他民族创造的优秀成果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地位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又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2.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4.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5.包容性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特征之一。●命题角度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典例1】(2019·全国卷Ⅲ)商务部先后认定两批中华老字号共1128家,平均有160多年的历史。北京全聚德、上海老凤祥、天津狗不理……这些品牌耳熟能详,在老百姓中间有良好口碑和广泛影响力。这表明()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②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③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的基因,①④正确切题。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社会实践,而非品牌的认定,②说法错误;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价值会受到社会历史变迁的影响,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答案】B【典例2】(2019·北京卷)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A.食物所承载的文化是不断发展的B.情感与思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源泉C.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不断融合D.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等相关知识。“一碗妈妈做的炸酱面,是挥之不去的儿时记忆;一碗豆花,融溢着对外婆的深深思念;一碗羊肉泡馍,沉淀着浓浓的乡愁”,这表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食物温暖了胃,也温暖了心;味蕾会恋上食物,心会记起那个人。”这说明食物承载着家的温暖和故乡情怀,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饮食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相关内容,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D。【答案】D【典例3】(2017·天津卷)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点。“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②正确切题。“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体现了④。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符合题意。③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典例4】(2019·浙江选考)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解析】本题要求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首先注意的是答题的范围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角度,其次需要结合材料进行回答。材料中,《格萨尔》的经典资源属于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说明了这部史诗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抢救整理《格萨尔》史诗,有利于传承辉煌悠久的中华文学艺术,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文化。【答案】《格萨尔》具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抢救整理这部史诗有利于传承辉煌悠久的中华文学艺术,展示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繁荣中华文化。【考向点评】本考点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中华文化这一主线,重点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试题以选择题为主,主要立足文化发展,具体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等。【方法与规律】快速区分文化基本特征在做有关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试题时,凡是看到材料中有“几千年”“古老”等体现时间久远的信息,都可以断定为“源远流长”;凡是看到材料中有“精彩”“独到”等体现内容丰富的信息,都可以断定为“博大精深”。●命题角度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典例5】(2014·天津卷)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文化发展的途径等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外来的佛教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说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①当选;“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表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③当选;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没有使文化差异性消失,排除②;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排除④。故正确选项为C项。【答案】C【考向点评】最常见考法是提供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国家文化、不同区域文化、不同文化形式之间的交流、借鉴、融合的素材,设置体现类、说明类试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即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或者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序号问题具体内容一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二二个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二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三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1.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提示: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2.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甲骨文正式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示: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3.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提示: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4.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体现。(×)提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前列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5.南方人偏爱咸粽子,北方人青睐甜粽子,这从侧面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提示:南北方人端午习俗的不同从一个
本文标题:2021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34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