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2020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中国近代史第9课时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一轮考点复习[来源:~@中^&教*网]中国近代史第9课时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一、单项选择题1.[2019·湖州]史学家蒋廷黻(fú)认为,同治年间起始的自强运动,虽未达到目的,然能有相当的成绩,已经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下列能印证“相当的成绩”的有()①创建北洋海军②创办京师大学堂③创办轮船招商局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中~国%&*教育出^版网]2.[2019·苏州]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反映了洋务派创办的企业()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D.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的侵略3.[2019·自贡]下图是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部分叙述。这段话陈述了甲午中日战争的()A.背景和人物B.方式和影响C.时间和目的D.方式和人物4.[2019·德阳]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2018·怀化]“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A.左宗棠B.邓世昌C.李鸿章D.关天培6.[2019·郴州]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的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这段对话内容涉及的条约应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2019·德阳]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来%&~源^#:中教网]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来@源:zz*ste%^#p.com]8.[2019·张家界]献身变法,临刑时激昂陈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仁人志士是()[来源^:*&中教%网~]A.左宗棠B.谭嗣同C.黄兴D.宋教仁9.[2018·百色]120年前,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深重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中国的政治近代化之路。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s&te~p.co*m]A.变法中裁撤冗官冗员B.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变法要求开办新式学堂D.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10.[2019·益阳]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A.盲目排外[中国教^#育出~&版%网]B.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C.主张推翻清朝统治D.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11.[2019·宁波]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2.[2018·张家界]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来源:z&zste%p#.co@m~]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二、非选择题13.[2018·长沙改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总理衙门大臣在议事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督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谕中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三日本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先是改革教育制度,第二是进行大胆的宪政变革,废藩置县,摧毁所有封建政权,同时组建议会,实行立宪,“万事决于公论”。明治政府于1885年实行内阁制,翌年开始制宪,1889年正式颁布宪法,1890年召开第一届国会,从而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在经济改革上,明治政府设立工部省,管理矿山、铁路等,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及培养技术工人。——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的得失》(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请谈谈你对材料一中的图片标题“顶戴花翎与‘自强’‘求富’”的理解。(2)材料二中的“变法维新”在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如何体现其“自强运动的强化”?[中国教%@育~^出*版网](3)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如何?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变法的主要历史作用。(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从变法内容的角度,分析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一个失败一个成功的原因。参考答案与解析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自强运动”是指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以及近代海军,题干中的①③④均是洋务派创办的,符合题意。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2.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答案选D。3.C4.C5.B6.C7.B8.B9.D【解析】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的主要依据是维新派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思想。故答案选D。[来源~:zzst%ep.c*om]10.C11.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了“洋人的朝廷”,这是“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表现,C项符合题意。12.C13.(1)洋务运动。揭示了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的本质。(2)在经济上,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3)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4)对比两则材料中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没有提及立宪法、开国会、设议院等政治制度方面的变革;而明治维新组建议会、立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本文标题:2020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试卷中国近代史第9课时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37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