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一、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写西湖雪景的?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描写很有特点,试做具体分析。【答案】课文写西湖雪景有以下几个角度。①概括式描写(或称为“侧面描写”),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两句,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鸣断绝,寂寥凄清。②全景式描写(或称为“间接描写”),即“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几句,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的世界。③集合式描写(或称为“动态描写”),即“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效果”。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有的本不是量词,如“痕”“芥”甚至可以说是临时借用的),把长堤、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之人用白描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二、“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文中哪句话相互映衬?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层内涵和表达效果。【答案】“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一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此语从金陵客人口中呼出,实则也是作者的心语。联系前文,作者以为他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金陵客人也一定自负地认为他们来湖心亭看雪是唯一的,不会有第二拨儿人。但是双方的“独”,都被对方的到来消解了,所以有惊讶之语;联系后文,舟子的喃喃之语,以第三者的身份整合了作者与客人谁更“独”、谁更“痴”的问题,实则是“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金陵客人呼出,也许是作者正想说出的)以另一种形式的回响。而道出客为“金陵人”,更潜藏着故国之思。这种错落互见式的表现手法,以此含彼,以单方代双方,既简洁明快,又含蓄深婉。1.拏:______________2.拥毳..衣炉火拥:____________毳: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撑(船)裹、围鸟兽的细毛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3.雾凇沆砀....雾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长堤一痕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白汽弥漫的样子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5.焉得更...有此人焉得:__________更: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三大白.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句:________________7.客此:译句:______________哪能还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意思是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三大杯酒。客居此地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共11分)(一)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二)是岁三月朔①,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②烂然③,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节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注:①朔:农历每月初一。②葩:花。③烂然:颜色明艳美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天大.寒,砚冰坚C.是问其姓氏,是.金陵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D.及及.下船徐公何能及.君也A【解析】A.动词,消失;B.形容词,大的,与“小”相对∕副词,表示程度高或范围广;C.判断动词,是∕代词,这种;D.动词,等到∕动词,比得上。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答案】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3.分析语段(一)中相公的“痴”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写出作者什么特点?(3分)【答案】①痴行,在大雪封湖的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作者特立独行、率性而为的特点;②痴景,欣赏万籁无声、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作者对高洁人格的追求;③痴情,“崇祯”“金陵人”的记述,透露出作者对故国无限惆怅与淡淡的哀愁之情。4.语段(一)(二)中都写到了禽鸟声,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答案】语段(一)用人鸟声俱绝、万籁俱寂的清冷氛围,烘托作者孤标傲世、不同凡俗的雅兴;语段(二)中用多种禽鸟声,描绘出一派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和春景的喜爱。【语段(二)参考译文】这年三月初一,我们三个人,带着四五个童子,携带酒食,外出游玩。天还没亮,向东走,过了洪山寺二里左右,向北拐,走大约十里的小路,(期间我们)穿过了松林,蹚过了山涧。山涧里的水澄明清澈,水深的地方可以在上面划小船。溪边有块大圆石,能容得下十几个人坐。青松、翠柏、竹子等树木的绿荫,浓密阴森,遮蔽了天空。当时风和日丽,野草与树木的花朵(一起盛放),明艳美丽,香气飘飘,随风吹拂到衣服上,禽鸟鸣叫的声音不止一种。于是清扫干净石面,坐下来。
本文标题:2020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套精品资第一部分专题一文言文篇目及备战演练第17篇湖心亭看雪统编教材九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41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