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人文地理学作业一、单项选择题(第小题0.5分,共10分)1.人文地理学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A)活动为研究对象。A、自然环境B、心理行为C、社会经济D、环境生态2.根据研究对象侧重点不同,地理学也可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D)。A、理论地理B、地理信息系统C、信息地理D、经济地理3.(C)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埃拉托色尼B、李特尔C、洪堡D、亚里士多德4.20世纪70年代,人文地理引入了(A)的分析方法,被人们称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的“行为革命”。A、计量方法B、心理学C、数学建模D、社会学5.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是德国学者(A),他注重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景观,探索一个原始景观转变成文化景观的过程。A、O.施吕特尔B、H.J.麦金德C、E.亨丁顿D、C.O.索尔6.“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是由下列哪一位古希腊学者首创的(A)。A、埃拉托色尼B、亚里士多德C、希罗多德D、荷马7.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著作是(B)。A、山经B、禹贡C、史记D、汉书8.“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B)。A、地理环境决定论B、人地相关论C、二元论D、生产关系决定论9.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是(A)。A、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整合、文化景观B、自然环境、人口、宗教、语言、行为C、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增长、构成。D、人口、产业、城市、旅游、行为10.中华美食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属于(C)。A、刺激扩散B、接触扩散C、迁移扩散D、扩展扩散11.以下属于文化区三种类型之一的是(C)。A、民族文化区B、中心文化区C、功能文化区D、周边文化区12.1934年法国人口学家兰迪在《人口革命》一书中提出人口转变理论,将法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这三阶段是(A)。A、原始阶段、中间过渡阶段和现代阶段B、高位静止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和减退阶段C、人口高增长阶段、过渡增长阶段和低增长阶段D、高位静止、过渡增长阶段和低位增长13.下列属于民俗文化的是(C)。A、足球B、服装C、服饰D、棒球14.以下属于人口迁移空间形式之一的是(B)。A、地区迁移B、国际人口迁移C、短距离迁移D、长短离迁移15.影响人口迁移和流动的原因多种多样,最主要的原因是(D)。A、个人需求B、经济因素C、宗教信仰D、居住环境16.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C)。A、聚落仅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B、聚落主要指乡村,不包括城市C、聚落只是人们居住、生活、休闲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D、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17.衡量城市化进程的最主要标志是(B)。A、城市人口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C、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18.“心脏地带”学说是下列哪一位政治地理学家创立的(C)。A、斯皮克曼B、柯恩C、麦金德D、马汉19.2004年我国与(B)划定了第一条海上边界线。A、朝鲜B、韩国C、日本D、越南20.斯皮克曼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专门研究国际关系,他提出(C)学说。A、海权论B、“心脏地带”C、“陆缘”D、多极世界二、填空题(第小空0.5分,共30分)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传统范式是:(人地关系传统)、(区域研究的传统)、(空间分析的传统)。2.区位理论学派对人文地理学发展产生很大影响,代表人物中:(德国农业学家杜能)首先创立农业区位论、(韦伯)创立工业区位论、(克里斯泰)提出中心地学说、(廖什)建立市场区位理论。3.(德国)是近代地理学的发源地,(拉采尔)被认为是人文地理学的创始人,(赫特纳)是区域学派的代表人物,(施吕特尔)是景观学派的创始人,(杜能)首先创立了农业区位论。4.由于扩展扩散的传播情况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和(刺激扩散)。5.目前,国外大多数学者对文化景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聚落形式)、(土地利用类型)和(建筑)。6.在文化景观区中最易于辨别、最能反映民俗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物质民俗是(民居)、(饮食)、(服饰)。7.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8.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低纬指向)、(近海岸指向)、(平原指向)。9.民族具有的特征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质)。10.现代农业生产的模式有(种植园)、(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乳品业)、(市场园艺农业)、(大牧场)六种。11.第一产中的工业有:(伐木业)、(采矿业)、(捕捞业)。12.世界主要工业地带有:(北美工业带)、(欧洲工业带)、(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带业)和(日本工业带)。13.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花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14.各类宗教建筑风格各异,佛教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基督教是(教堂)、伊斯兰教是(清真寺)。15.(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吸引力)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16.2011年5月19日我国首个中国旅游日的活动主题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7.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400美元)时,国民将普遍产生旅游动机。18.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人类关于发展观念上的争论。10年后,两位著名美国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认识推向可持续发展的境界。同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明确提出“持续增长”和“合理的持久的均衡发展”的概念。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1.胡焕庸线:自黑龙江的瑷珲(今黑河市)到云南腾冲为止的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2.人文景观:文化景观亦称人文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3.种族主义:种族主义是一种自我中心的态度,认为种族差异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和文化发展,认为自己所属的团体,例如人种、民族或国家,优越于其他的团体。4.政治地理单元:在一定地理环境及社会文化条件下形成、由具体政治组织或集团支配、具有一定范围的地理区域称为政治地理单元。可分为三个级别:一是国家的,即具有确定的人口和领土的主权国家(如美国、中国等);二是国际的,即由若干主权国家和地域性或全球性国家集团(北约、东盟、联合国等)组成的国际关系体系,在政治地理中称为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三是国内级的,即一国内部的行政分区(如美国的洲、县等)。5.城市化: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别为非农活动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6.旅游业:是指为旅游者自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的旅游活动全过程服务的全部相关企业的总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各地区旅游活动及旅游业发展、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7.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产率)的过渡。它不是一个独立自生的过程,而是与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8.地理物象: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像)。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地理物象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它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9.人口容量: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10.逆城市化: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增加速度超过大城市,出现人口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乡村扩散。四.辨析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传统农业是由原始农业发展而形成的,是一种生计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社会农民占大多数,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不多。类型: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游牧业。现代农业的特点:产品是提供给非农业人口消费的;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在该国或地区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传统农业低得多;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农场规模大,且这种趋势仍在增加;往往与其他农业企业形成联合体,联合经营,农业社会化程度高。传统农业有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类型。现代农业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不同,产品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而获取利润,所以现代农业又称为(商业农业)。2.旅游外部交通与内部交通外部交通,即从旅游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交通。内部交通,指景区内的交通。3.聚落与村落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村落,主要指大的聚落或多个聚落形成的群体,常用作现代意义上的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包括自然村落、自然村、村庄区域。4.城镇人口与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是指居住于城市、集镇的人口,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镇人口”的特点所从事的产业为非农业生产性产业(自然经济)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一般认为城镇人口占有率的高低反应出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或城市化水平。在中国大陆,“城镇人口”自1990年代前后在统计学领域渐渐使用较多的用语,以代替之前非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是指城市常住人口中除直接参加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外的非农业劳动者及其赡(抚)养的人口。包括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和服务性工作人员,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等等。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全部经济活动人口中,农业人口的比重会越来越低,而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则逐渐上升。5.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形式文化区指某种文化现象,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有集中的核心区和模糊的边界区的功能文化区以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四、简答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依据相关概念和统计指标定义,你4年在福建师大求学是属于迁移人口还是旅游者。答:迁移人口2.简述布莱克人口转变五阶段模型。答:高位静止阶段、早期扩张阶段、后期扩张阶段、低位静止阶段、减退阶段。3.简述文化区概念及分类。答: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乡土文化区。4.评述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型。答:1美国社会学家伯吉斯于1929年所创立。2其中第一带为中央商业事务区),第二带是商业和住宅相混合的(过渡带),第三带是(工人住宅带),第四带是(中产阶级住宅带),第五带是(通勤带,即高收入阶层的住宅区。3该模型动态分析城市地域结构的变化,反映了一元结构城市的特点,为城市地域结构。5.简述旅游交通空间层次如何划分。旅游交通从空间层次上可分为三种:第一层次是外部交通,它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地所依托的中心城市的交通,跨越的空间尺度大.外部交通的主要方式是航空交通和铁路交通,也有部分水运和公路交通.第二层次是在旅游区内由中心城市到旅游地,风景区的交通,跨越的是中,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主要以公路或铁路为主.第三层次是内部交通,指旅游地,风景区内部的交通,跨越的是微观或小尺度的空间,交通方式以特种交通为主,如索道,游艇,电瓶车,畜力车,骑马等,甚至步行.旅游交通的选线,建设主要考虑大,中尺度的交通,景区和旅游地内部交通一般是旅游地,风景区规划设计的内容.五、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试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及其相互间的有机联系。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五大主题是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
本文标题:综合自然地理学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58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