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行为模型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行为模型研究姓名:岳文磊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指导教师:冯秀珍20090501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行为模型研究作者:岳文磊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2008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虚拟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日益增长的趋势。为促进其研究的深入,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虚拟人力资源。首先分析了虚拟人力资源的定义和动因,其次阐述了其内容和形式,最后说明了其理论基础和模型。2.学位论文刘一剑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研究2009随着虚拟团队迅猛的发展,信息管理问题已经日益凸现。由于虚拟团队成员的分散性和异质性,大部分成员相互都不了解,每个成员的背景、个性和工作方式等都差异很大,缺少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大量信息没有得到合理优化配置,导致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低下。高质量的信息共享是虚拟团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团队成员都愿意共享对其他成员和整个团队有用的信息是维系虚拟团队的基础。因此,着想充分发挥虚拟团队的优势和绩效,必须提高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质量,促使团队成员都愿意信息共享。本研究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研究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质量问题,借助国内外学者对信息质量的研究,特别是MIT信息质量研究小组多年来在信息质量领域上的研究成果,根据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提出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的十个要素:可靠性、相关性、客观性、时效性、充分性、可理解性、反馈性、经济性、可记录性和安全性。然后,利用这十个质量要素构建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的评价模型,采用调查问卷法获取评价所需的数据和信息,并分析评价结果,包括:信息共享各质量要素的权重、得分、以及信息共享质量的综合得分。根据信息共享质量的综合得分构建两个支付函数可变的博弈模型(团队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团队成员与管理者之间信息共享的博弈模型),分析信息共享质量如何影响虚拟团队成员和管理者的行为,并找出改善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的有效策略。最后,借助虚拟团队实例——BOHKNET国际课程进行实证分析,用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质量评价模型评价BOHKNET国际课程,详细分析了信息共享质量的评价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发现BOHKNET国际课程在信息共享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找出提高BOHKNET国际课程信息共享质量的方法,同时验证了虚拟团队信息共享质量评价模型和虚拟团队信息共享博弈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3.学位论文张莹软件行业GVTs沟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2009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虚拟团队(GVTs)以其低成本、高质量、快响应的特点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普遍采用的新型组织结构。GVTs以任务为目标,借助信息通讯技术,跨越时间、空间或组织边界的障碍,将具有相关能力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协同工作。这种工作方式与软件行业的分布式开发及软件外包相适应,在软件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GVTs在跨时间、空间、组织的同时也必将面临着文化差异的影响,因此GVTs沟通管理成为影响整个团队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GVTs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旨在研究中国情境下,软件行业GVTs沟通有效性的影响因素。br 本研究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归纳出影响GVTs沟通有效性的诸多因素,结合中国软件行业的现状,建立了GVTs沟通有效性模型。模型提出GVTs沟通包括两个维度:任务性沟通和社会性沟通,两者共同影响着GVTs沟通的有效性。模型认为沟通的影响因素分为两个层次:可控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指团队选用的沟通技术和团队采用的管理措施,不可控性因素指团队固有的特征,如差异度和虚拟度。这两类因素通过沟通的两个维度对沟通有效性这一因变量起作用。br 本文通过案例法,对大连软件园3家公司的6个团队进行案例研究,发现软件行业GVTs沟通存在的问题,检验并修正GVTs沟通有效性模型,着重分析文化差异,尤其是日本文化和欧美文化在整个沟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1)GVTs沟通有效性受技术性因素和行为性因素的双重影响,(2)任务性沟通和社会性沟通相互促进,社会性沟通的作用应引起重视,(3)应建立文化差异观念,增加文化相关的培训。4.期刊论文姚丽霞指导型管理--虚拟团队的模式-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20(12)随着通信网络和信息管理技术手段的引入,团队的组织管理模式已形成新的发展方向--团队虚拟化的模式.遗憾的是,目前对于这种新模式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一般都是从技术的角度来研究组成虚拟团队的前提条件,而很少探讨虚拟团队的管理模式.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虚拟团队的成立前提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指导型管理的定义和功能及其与绩效的关系;最后,提出虚拟团队的管理模式应该是指导型管理.5.期刊论文杨斌.范坤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与障碍因素研究-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6)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活动,本质上就是通过虚拟团队的知识共享平台使各成员知识转化为团队知识.通过对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的分析,探讨了影响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6.期刊论文杨斌.王学东.YangBin.WangXuedong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54(2)虚拟团队是一种任务型组织,其虚拟性、流动性和参与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必然有着区别于一般团队知识转移的特征要素和过程特性.在分析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基本理论特性的基础上,构建虚拟团队知识转移的一般过程模型,并探讨虚拟团队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对知识转移活动的影响.7.期刊论文杨春.刘建刚.YANGChun.LIUJian-gang基于多Agent的协同开发虚拟团队突发交互通讯模型研究-计算机科学2009,36(12)在协同产品开发虚拟团队组织形式下,开发成员之间会产生突发性的信息交互.阐述了协同开发虚拟团队中信息交互的方式及分类情况,讨论了突发信息交互方式的产生,分析了时协同开发虚拟团队中交发信息交互方式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通讯请求agent、协调agent、通讯管理agent、通讯应答agent、仲裁agent为主要组成元素,研究了各个agent之间的协调机制,开发了基于多agent的突发型信息交互协调模型.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计算机原型系统实现.8.会议论文芮廷先信息技术与组织管理模式变革2008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组织模式作为企业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已经产生了许多创新的形式,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之际,需要从理论上探讨企业组织模式进行全面变革的动因和发展创新的方向。本文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为信息技术时代的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和创新提供理论的支持。9.期刊论文周斌HR如何帮虚拟团队提升信任水平-人力资源2009,(8)虚拟团队的成员之间常常没机会在一起面对面地相互了解和认识,彼此之间建立起牢固信任感的难度相对较大,而如果缺乏信任,团队目标的达成就如镜花水月.那么,HR该怎样帮助虚拟团队加强成员相互的信任呢?10.学位论文杨亚晶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方案探索2004该文在对国内、外知识管理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的调研之后,从剖析知识管理的相关概念入手,明确了知识和信息、数据,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的联系和区别,分析了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接着,在对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的知识资源状况和员工的知识管理需求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该馆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明确并重点论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知识获取:包括读者知识、员工知识和图书馆已经显性化的知识资源的获取方法和途径;知识组织:对文献进行深度标引和建立图书馆内部知识库;知识服务:建立了知识管理思想下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明确图书馆知识管理内容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校园网和图书馆内部网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模型框架.在方案的实施中,借鉴国外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经验,认为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应从组织文化建设、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变革入手,并具体阐述了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有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的内容、设计了传统职能机构和虚拟团队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建立了该馆知识管理的激励机制.希望本文设计的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知识管理解决方案能为国内图书馆引入知识管理提供一些参考.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c337b47c-b6d5-4987-af7b-9df2010a2e9d下载时间:2010年9月15日
本文标题:虚拟团队信息共享的行为模型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8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