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郑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郑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时间:100分钟分数: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一)阅读积累。(12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空格内填入正确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能使客观的景物鲜活起来,更具有感染人心的力量。如《雨的四季》中,春雨驱_____[qū]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_______;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现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______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______[hán]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八上课本《学习描写景物》2.古诗文默写。(8分)(1)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敦儒《相见欢》)(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3)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四季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田园诗在描绘田园生活、山水风光之外,常表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王绩《野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用典故表述了孤独忧郁、追怀先贤的感情。陶渊明《饮酒(其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写出了诗人从良辰美景中获得的难以言说的美感体验。(二)语言运用。(6分)经典书籍是人类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经典能滋养我们的生命,使我们成为健康、健全的人。但我们也不能为读经典而读经典,在阅读经典的同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3.阅读上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2分)(1)模仿画线句子的修辞,在①处续写一句话,描述你对经典书籍的认识。(2)在②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4.请从下面的经典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校读书社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阅读该书。(不超过150字)(4分)A.《红星照耀中国》B.《昆虫记》(三)活动探究。(6分)材料一:昨日,记者从省文化厅获悉,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出炉,共有191人入选。至此,我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达832人(其中84人已被认定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本次评审认定工作根据《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和《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管管理办法》进行。新入选者总共分为民间文学类、传统美术类、传统音乐类、传统戏剧类、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类、传统医药类等十大类。材料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网络5.请综合材料一、二的内容,为材料一补充结语,写出评选“非遗”传承人的意义。(3分)6.如果让作为校园小记者的你对材料一的入选者进行采访,你最想选择哪一类?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3分)倡议书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4分)那一年,那个夏天①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像一条完美的西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个田垄之间。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②那个夏天,我决意不再复读,一连几天跟着父亲,在那一亩三分地里用一种标准农民的姿态忙碌着。③公式、定义、实验、哲理,全抛到爪哇国去了,脑袋是格外轻松实在。锄地、浇水、施肥、抢收抢种,这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农活,还真令人兴奋,我觉得自己骨子里就是这块料。④那是土地承包到户的第三个年头,每逢耕种收割时候,亲戚邻居起伙着干已成惯例。那天去种地瓜,走前母亲嘱咐:“小秋肩膀嫩,别让他挑水啊。”父亲只顾低头收拾农具,跟没听见一样。⑤东北坡里,我看着堂姐轻松地挑着两桶水,甩着两个大辫子晃来晃去,十分动人,忍不住要过扁担。满满两桶水也就是六七十斤,对于一米七多的小伙子来说,那算得上什么!稍微调整一下步伐,我就稳稳地走到了地头。看见大家赞许的眼光,我多少有点飘飘然。⑥第二担、第三担、第四担……⑦渐渐地,扁担从我的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脸色是越来越难看。而每个人的分工好像都不会改变似的,谁也没有跟我交换的意思。汗水渗透衣衫,不知不觉中我偷偷流下委屈的泪,到后来,汗水泪水在脸上纵横交织,已经分不清谁定谁了。我强咬牙忍着、挨着、坚持着……⑧水,也一步步由满满两桶变成了两个小半桶。⑨晚上回来,我哭了。那是一次痛快淋漓的哭泣,哭得一塌糊涂,一点也不像个男人。怕人听见,我把头蒙在被子里,哭着哭着就睡着了。⑩母亲叫吃饭,我没听见,她跟父亲吵架我却听得很清晰。⑪“你咋就那么狠心,不是说不让他有挑水嘛,他的肩没压下来,能受得了?好像不是你亲生的。”⑫“他自己选的,不能怨我。痛不痛累不累他不说,我怎么知道?知道苦,他就该好好学……”⑬父亲也不是地道的庄户人,他是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上公家饭的。走南闯北大半辈子,家里实行土地承包后,他才匆勿赶在接班制度废止前退了下来。他的脸从来都是阴沉沉的,小时候我们都怕他。⑭第二天,我肩膀肿得高高的,两边都渗出了血丝,浑身上下散了架子似的酸痛。一大早,母亲打了几个荷包蛋端到我屋里,说:“秋,好点了吧,今天不去了,歇着吧,哈。”⑮“不!”我从来就这样倔,越不让我干的事我就越去干。⑯东岭上那块山地,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那个地方。两桶水加上我一百多斤的体重,一下子瘫倒在半坡的地头上,身上脸上沾满了泥巴。羞愧加上劳累,半天我爬不起来。偷眼看,大家都在强忍着笑,暧昧地看看我,又望着父亲。⑰我记得清清楚楚,他说的每一个字:“起来吧,装什么蒜,摔断胳膊还是摔着腿了?没有那金刚钻,你揽什么瓷器活。庄稼地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你是块什么料,自己还不知道?”⑱还有多少事,我记不清了,只是,我对父亲的恨却持续了很久很久……⑲就在秋季即将入学的时候,那位当教师的本家叔叔找到我:“来复读吧,你爹早就找好人了,别犟了。”⑳好多年后,在我小有成就的时候,父亲的大脑突然被栓了一下。父亲的大脑突然被栓了一下。他瘫在床上完全无法动弹,连说话也不能了。一家人千方百计地救治,好不不容易半边手脚可以勉强活动,他却习惯了躺在那里让母亲伺候着,不想下来走上半步。21那天,我实在忍不住,跟他说:“爹,你忘了,那一年夏天,你对我说的话。我觉得,你也不是躺在床上的那块料。”他恨恨的眼神瞅了我很久很久。22一步、两步、三步……在母.亲搀扶下,他一天好似一天。23前不久,我领着妻儿回家给他祝寿,他颤巍巍地倒上了一杯小酒,“干!”他嘴里竟然蹦出了一个字来。说完,他老泪横流....。(选自2014年3月21日《潍坊日报》,作者:白秋。有删改)7.文章以“那一年,那个夏天”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内容加以赏析。(3分)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3分)父亲高高举起的锄头在阳光下划了一个弧,像一条完美的西线准确无误地落在两个田垄之间。一天的劳作又开始了。9.文中描写母亲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10.文章最后父亲“老泪横流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11分)解密大脑中的“文字匣子”①阅读是人类所拥有的独一无二的活动之一。那么,人们在阅读时,大脑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近年来,科学家通过核磁共振和电生理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人类的大脑竟然发展出一处专门用于加工文字的脑区。这块脑区与大脑的其他区域共同工作,从而使我们可以理解文字并进行交流。更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该区域会随着我们不断阅读而得到“锻炼,从而不断发展。②我们阅读时,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城都会活跃起来,大脑的视觉系统会分析处理我们眼睛看到的文字,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看起来是什么形状的,而语言区域则告诉我们这些文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文字,并用语言进行交流。视觉系统中有一个对阅读至关重要的大脑区城,该区域能够把视觉系统和语言区城连接到一起,研究者们把该区域称为“视觉词形加工区”,俗称“文字匣子”。“文字匣子”大致位于人的左耳下方,大小相当于一颗草莓。该区域的主要功能是将阅读时眼睛所看到的文字形状进行转化,即由各种笔画组合转化为有具体含义的信息,转化后的信息就能被语言区域进一步分析和加工了。总之,这个“文字匣子”是专门用于告诉我们所阅读的文字具体长什么样的。③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脑的哪些区域会被激活,其中“文字匣子”起了关键作用。那么,我们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大脑究竟是如何发展出“文字匣子”这样一个专门用于加工文字的区城的呢?④现在,请你“穿越”到你学会阅读之前的时光。那时你并不识字,但大脑中的“物体皮层”会让你分辨得出字有别于其他物体,比如,“口”字虽然长得像方块积木,但不能玩。“物体皮层”能让我们分辨出各种不同的形状和物体,然而对于我们识别文字来说,它还是不够精确。比如,“干”字倒过来就是“士”字,但“物体皮层”只会把它们当成相同的形状,而不是不同含义和读音的文字。因此,阅读时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大脑区域来加工文字。当我们开始学习阅读时,大脑就开始发生变化,逐步发展出“文字匣子”。“文字匣子”首先起源于“物体皮层”,随着人类阅读内容不断增加,它逐渐学习识别组成文字的各种规则,因此能辨认出“士”和“干”是不同的两个字,也能识别“树”这个字的“木”要在左侧,“对”在右侧,如果将其左右颠倒,就不是一个字。⑤世界上的语言丰富多样,那么不同语言的阅读者阅读时的大脑活动是否有差异呢?目前研究发现,“文字匣子”只有在人阅读自己所熟悉的文字时,才会最大程度地活跃起来。不同文化和语言的阅读者,其“文字匣子”所在的大脑位置是一样的,都位于枕叶皮层和题叶皮层的交界处,即左耳下方。所以,当母语为英语的人阅读英语和母语为汉语的人阅读汉语时所激活的区域是一样的,如果两者对换阅读资料,其“文字匣子”便不会被激活。⑥很多研究都发现,人类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发生改变。其中,大脑中的“文字匣子”这一区域就是通过我们不断阅读而发生了改变,从而变成一个专门用于精确加工文字的大脑区城。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大脑拥有更强的阅读能力,那么,大量练习一定是塑造超级“文字匣子”的制胜法宝。(选自《百科知识》2018年第11期,作者:马晓丽。有删改)11.简要梳理第②段的主要内容。(4分)12..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13.好友小慧抱怨自己天生对文字不敏感,阅读理解能力差。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她多阅读,提高阅读能力。(3分)三、古诗文阅读。(21分)(一)阅读下列两则古文,回答问题。(14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
本文标题:郑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204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