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一,名词解释1,模式识别:模式是刺激的组合,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31)2,气氛效应: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的现象。(200)3,AVL单元:将听觉的、口语的、言语的代码联合起来,称之为AVL单元。(98)4,问题空间: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算子。(183)5,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214)6,知觉的刺激物说: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界的信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不需要过去经验基础并进行考验。(24)7,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的现象。(43)8,自动化加工:不受人控制的加工,无需应用注意,没有一定的容量限制,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予以改变。(65)9,编码: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96)10,鸡尾酒会效应:专注于和某人谈话时,对周围的人们交谈不能识别,但对偶然传来的自己的名字是能够觉察和识别的现象。(55)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单独的同一字母的现象。(43)12,精致性复述: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将复述的材料加以组织,将他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的复述模式。(87)13,可得性启发法: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214)14,控制性加工:是一种需要应用注意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可灵活地用于变化着的环境。(65)15,知觉的假设考验:认为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受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做出正确的解释的观点。(24)16,Stroop效应:斯特普效应。是指字义对字体颜色的干扰效应。(28)17,组块: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也指这样组成的的单位。(91)18,心理旋转:又称心智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140)19,集理论模型:认为基本的语义单元仍为概念,每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语义没有严谨的结构,不具网络形式,而是松散的。概念之间无现成的联系,靠计算才能得到。(121)20,启动效应: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有利作用。(120)二,简答1,简述激活扩散模型(118)答:①是一个网络模型,但它放弃了概念的层次结构,而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②在该模型中,一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也是由与它相联系的其他概念,特别是联系紧密的概念来确定的,但概念特征不一定要分级贮存。③激活扩散模型放弃了逻辑层次结构,也放弃了分级贮存原则,④在激活扩散模型中,概念之间也已建立一定的联系,即事先包含一定的知识,所以它也是一种预存模型。2,短时记忆存在的依据有哪些?(71)答:①临床和动物实验:临床方面的逆向性遗忘症,临床还发现癫痫症患者在摘除大脑的海马后,过去记住的东西未受损,但新东西难以记住,高等动物也有此反应,电休克试验也证明了短时记忆存在。②自由会议实验中的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3,简述概率推理的两种形式。(213)答:形式化模型,概率可分为客观概率和主观概率两类,前者基于对事件的物理特性的分析,而主观概率仅存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对事件的客观概率的判断,主观概率和客观概率不相符,所以人在进行概率推理时需要将客观概率组合起来,启发式策略,认为人加工概率信息的方式与形式化模型可能有极少或根本没有关系,人的实际的直觉式概率推理完全不同于它应该是怎样的。人们在进行概率推理时,往往忽视事件的基准率信息,不顾事件的先验概率,而是采取一些例如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和调整启发法等的启发式策略。(代表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愈有代表性的,被判断为比较少代表性的愈常出现。可得性启发法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而调整启发法指人们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对事件的估计。调整启发法,以最初的信息为参照来调整信息是对事件的估计。)4,简述表象计算理论(151)答:该理论认为,表象有两个主要因素:(1)表层表征,即出现在视觉短时记忆中的类似图画的表征;(2)深层表征,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用于生成表层特征。而我们意识到的表象依赖于表层表征。这种表层表征出现于视觉短时记忆中,其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极易衰退。表层表征保留了客体的位置、方位、大小等空间特征。至于深层表征,分为(1)本义表征:这种表征提供的信息是关于某一客体是什么样子,而不是关于某一客体看起来像什么。(2)命题表征:这种表征是由抽象的命题表构成的,它们是解释客体的。5,简述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1)答;该原理认为,①无论是有生命的(人)或人工的(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是模式。②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③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6,简述概念结构的特征表说(170)答:该学说主张从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重要特征来说明概念,它吸收了许多语义记忆和人工概念的研究成果。特征表说认为概念或概念的表征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概念的定义性特征,即一类个体具有的共同的有关属性;(2)诸定义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即整合这些特征的规则。这两个因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特征表。并以为概念规则在概念结构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认为概念形成过程应包括特征学习和规则学习两种过程7,简述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83)答:①核心仍是两种记忆说。②该理论模型包含了从感觉登记到长时记忆的完整过程,认为信息从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是通过复述实现的,且不是靠简单的复述,而是靠精细的复述完成的。该理论还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三个记忆结构加工,每种记忆结构各有其特定的功能,记忆信息所经历的这三个结构的加工也是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或层次。8,简述概念结构原型说(174)答:该学说认为概念主要是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表征出来的,我们主要是从能最好地说明一个概念的实例来理解该概念的,人对概念的理解不仅包含着原型,而且包含着微量(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概念就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1)原型或最佳实例:(2)范畴成员代表性的程度。这两个因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原型起着核心的作用。原型之所以能最好的表征概念,是因为它有更多的特征与该概念的其他成员相同,然而这不是特征表说所主张的一个概念的全部成员都具有的共同特征,一个概念的原型具有最少的与别的概念相同的特征。概念允许其实例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但原型是核心,它为这些各具特点的众多实例组成一个整体提供基础9,简述中枢能量理论(62)答:将注意看作人能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资源,用这种能量或资源的分配来解释注意。理论认为人可得到的资源和唤醒是连在一起的,其数量也可因情绪、药物等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决定注意的关键是所谓的资源分配方案,它本身又受到几个因素的制约:受制于唤醒因素的可能的能量、当时的意愿和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还有个人长期倾向的作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行的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由此来看,只要不超过可得到的能量,人就能同时接受两个或多个输入,或者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否则就会发生相互干扰,甚至只能进行一种活动。10,简述模式识别的模板说(32)答:它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人在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然后做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的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它的加工。模板说是一个简单的模型,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刺激与模板匹配,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的重叠。11,简述推理的心理模型理论(203)答:该理论阐述了推理的内部过程。按照这个理论,三段论推理的第一步是构成一个将两个前提中的信息结合起来的心理模型。这种心理模型相当于前提中所述事件的知觉和表象。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心理模型通常提示某个结论。然后通过搜索与该结论不相容的的其他替代的心理模型来评价该结论的真实性。如果搜索不到,即没有足以破坏该结论的对前提的其他解释,那么这个结论就是真实的。因此,一个真实的结论不是在逻辑原则的基础上作出的,而是基于语义原则。所有上述推理的过程均依赖于工作记忆的加工资源,并且受制于工作记忆的有限容量。12,简述言语产出的阶段(233)答;言语的产出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构造阶段,依照目的来确定要表达的意思;(2)转换阶段,应用句法规则将思想转换成言语的形式;(3)执行阶段,将言语形式的信息说出或写出来。13,简述记忆加工水平说(85)答:学说认为,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表浅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语义的分析。加工的深度愈深,则有愈多的认知加工和语义加工。一个刺激的加工深度依赖于一些因素,如刺激的性质、可用于加工的时间和加工的任务等。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痕迹是信息加工的副产品,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深度的直接的函数。加工水平说认为记忆效果依赖于加工深度,因此对两种记忆说和多存贮说所强调的复述作用提出尖锐的批评,它从加工深度出发,将复述分为简单的保持性复述和精细复述,认为后者是对项目的深层加工,可使信息转入长时记忆。该学说还认为记忆的结果不仅依赖对项目本身的加工,而且还依赖于对项目上下文的加工(加工一致性)。关于加工序列,加工水平说以加工深度概念为核心,强调不同深度或水平的加工对记忆的决定作用,但同时还认为在某一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14,简述认知心理学的实质(3)答: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15,简述言语理解的相互作用模型(227)答:该模型认为各种水平的加工以复杂的方式发生相互作用,信息并不总是朝着一个方向流动而且一些加工水平也是可以重叠的,相互作用模型既包括自下而上加工,又包括自上而下加工,以及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加工过程的相互作用自下而上加工对进入感觉系统的听觉的或视觉的信息进行分析,抽取特征,识别字母和字词及其联系,最后再予以解释,以达到对一个句子的理解;自上而下的加工从对话题的一般概念或期望开始,应用有关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来引导对特定的感觉信息、特定的字词及其句法联系等进行加工。16,简述命题检验中选择作业困难的理论解释(210)答:(1)困难与实验作业的抽象的、非现实性的性质有关;(2)人们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他们错误地解释了命题或规则的意义,类似在三段论推理中发生的换位。具体地说就是将一个单项的条件命题错误的看作双向的、双重的条件命题了;(3)被试在实验中有一种“匹配偏向”,即倾向于选择在规则中提到的项目,将选择的项目与之匹配。17,谈谈你对模式识别的理解(31)答: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即刺激的组合。而模式识别是指当人们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可以说模式识别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人的模式识别可看做一个典型的知觉过程,它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8,简述短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双重模型”(106)答:该模型认为,输入的每个字词可按其知觉维量来编码,称为知觉代码,字词还有意义,即有概念代码。知觉代码和概念代码共同构成一个概念结。每个概念结有不同
本文标题:认知心理学名词、简答、论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23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