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
《水调歌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掌握词中的生字生词和苏轼的生平及其相关的文学知识。2、了解苏轼创作这首词的背景。3、体会词的大意,感受词中富于想象力的语言。4、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方法过程目标:1、自主学习2、合作探究学习情感价值目标:1、掌握词中苏轼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苏轼喜爱人间生活,对离人的祝福之情,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教学重点:1、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手法及丰富的想象。三、教学准备:1、放音机、课堂教学磁带2、小黑板、生字卡片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设想:在授课时先以朗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欣赏词人笔下神奇且富有感情的月亮。进而品味其优美的语言,最后感受作者抒发的美好情怀。六、内容及步骤: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指导学习活动预期目标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星期放假,大家在家里过了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又圆又亮,它代表着什么意义,大家在小学时学过写月的诗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的浪漫主义豪放派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苏轼笔下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联系小学知识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历代文人写月的诗词很多,但各不相同,看一看苏轼笔下的月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教师随机点拨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文。二、了解苏轼及《水调歌头》创作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水调歌头》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节,当时苏轼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1、让学生起来介绍课本上的注解①。2、教师出示小黑板,简单介绍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以便让学生更好的解读文本。在笔记本上记录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三、诵读《水调歌头》用放音机放教学磁带(范读)两遍。要求学生在听时注意节奏和感情的变化。随机对学生的朗读加以点拨。1、体会和感受。2、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全班朗读。朗读时能恰当的把握感情,培养朗读能力。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指导学习活动预期目标四、自主学习:1、借助手中的工具书疏通词中的生字生词。2、体会词的大意及苏轼在词中思想感情的变化。3、试找出词中你最喜欢的地方。1、提出学习要求。2、出示生字卡片:阕、绮、琼、婵。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学生自己学习并且在课本上做好记录,学习结束,由小组长检查本组学习情况。及时上报教师。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文章,积累字词,感知、品味诗词。五、合作学习: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主学习问题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2、拓展训练: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找出词中你认为写的最精彩、最好的句子,和同学、老师谈谈你的理由。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交流,讨论结束,由学生自主发言,教师根据学生发言随意抛洒随机施教。结束之后教师做简单的小结。学生讨论时根据各组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指导,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整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并在交流讨论中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分工合作形成成果上报教师。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培养交流讨论的能力,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掌握所学的知识,享受学习的乐趣。六、探究学习: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词后,一定有许多感想和许多问题,现在请你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学生提出问题,先由学生自己主动解答。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不了再由教师帮助解决。随意抛洒,随机施教。思考班上同学提出的问题认真分析、解答。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及创造性思维。七、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科代表上报检查情况,根据情况采取措施。自己组织解决积累优美的古诗词。六、板书设计:上阕:月下饮酒,幻想超脱尘世→喜爱人间生活出世→入世下阕:对月怀人,感伤离别→对离人的祝福现实→理想
本文标题: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03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