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说明书11174879
11区位及保护规划的重要意义1.1区位钓鱼城遗址是缙云山-钓鱼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相对独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合川城东约5公里处的钓鱼山上,中心位置东经106°15′15″,北纬29°59′35″,最高处海拔391.22米,总面积约250公顷。山顶东西部地势倾斜,台地层层,西南、西北角和中部山地隆起,形成薄刀岭、马鞍山、中岩等平顶山峦。整个山顶东西长1596米,南北宽1960米,山下沟壑纵横、小堡环拱,东面有脑顶坪、梭子岭、孙家湾、簸箕岩、放牛坪、喊天堡、石子山;西南有艾家湾、小白塔;北面有朱家沟、白鹤庵、鹞子岩;南面有嘉陵江畔的黑水函、卷耳子渡口。钓鱼城上扼嘉陵江、渠江流经要道,下控涪江、嘉陵江汇入长江要津,处于钳形江流、三面临江的险要地势之中。1.2区域地理历史背景合川市位于重庆市北部,四川盘地东部,华蓥山南段西北山麓,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境内。地理座标界于东经105°58′37″-106°48′37″,北纬29°51′02″-30°22′24″之间,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南北宽58公里,东西长69公里,人口151万。东北接重庆渝北区、广安华蓥市,南邻重庆北碚区、壁山县,西靠重庆潼南县,西北毗邻四川蓬溪县,北界四川武胜县,东北与四川岳池县接壤。合川市地处川中丘陵和川东向斜邻近的交接地带,地形以丘陵、平坝、低山为主。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8℃左右。合川历史悠久,水碧山青,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已经成为人类聚居开发地。春秋战国时期,合川曾为巴国别都,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国,设置垫江县,后历代设州、县。合川于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设市,迄今已成为总人口居重庆各区县第二、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居重庆市第四的重庆北部中心城市。历史的源远流长,让合川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合川拥有了33处文物保护单位。境内自然风光旖旎,丘陵低山峰峦起伏,田园风光恬静幽雅,山、水、林、洞、峡融为一体,形成了众多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3交通条件1.3.1区域交通条件钓鱼城现状与合川的交通联系主要以水上交通为主。从合川至钓鱼城水上路程约7公里左右,目前每日有两班专线客轮、四班渝(重庆)合(合川)过境客轮及不定时的游艇往返其间,其码头位置位于钓鱼城南面原水师码头处。合川到钓鱼城陆路交通须通过嘉陵江车渡至东渡口,再通过约3.5公里的乡村公路与合川相联,交通状况不容乐观。但随着渝合高速公路,合阳大桥的修建,区内机耕路的翻修改造,市区到钓鱼城就更为便捷,预计将来钓鱼城的主要出入方式将改为陆路交通,而水路交通将退而居其次。1.3.2区内交通条件钓鱼城内为满足消防、旅游发展需要铺有跑马道相环。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一般车辆在西北入口处或古军营山庄处停车,不准许其在区内行驶。钓鱼城的内部交通以步行道为主,尚未形成环状系统,不利于游人游览和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的展现。2历史背景2.1钓鱼山名称由来钓鱼山由于地处两江相汇之处,江流环绕成钳形,地势险要,远望成鱼形。山有一巨石,突向江面,其上平坦,相传古有仙人坐其上而垂钓嘉陵江中,故名曰钓鱼台,山因台而得其名,城因山而得其名。今尚存传说中的钓鱼台,插竿石等遗址。2.2钓鱼城筑城背景、布局与规模南宋末年,蒙古发动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的进攻,为保护四川、保卫重庆,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修筑重庆城时,于嘉熙四年(1240年)派大尉甘闰于合州钓鱼山筑寨,作为合州官民临时避蒙古兵峰之所。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王介,采纳播州人冉王进、冉璞建议,在钓鱼山筑城,并迁合州及石照县治所于上,作为重庆屏障,以抗蒙古军队的侵犯。钓鱼城始成,其名也始于此。宝佑二年(公元1254年)七月,王坚知合州,调所属石照、铜梁、巴川、汉初、赤水五县,计十七万军民又大修钓鱼城。至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张珏知合州时,再次加修钓鱼城。新城规模很大,沿钓鱼山凭险修有两道高二到三丈不等的城墙,沿城墙一周共约十三华里,加上南北两侧沿山直贯嘉陵江的"一字城墙",则共达十六华里。钓鱼城共建有八道城门,皆双砌拱门,门上建楼,分别名护国、始关、小东、新东、菁华、出奇、奇胜、镇西。在奇胜门左侧一百多米处,修有水洞门,是作钓鱼城排水之用,门外悬崖无路可通。山西南小东门处与山北面出奇门处各由山上延筑一道城墙直接进入嘉陵江中,名"一字城"。一字城江边修有码头,又称皇堤。在山北面出奇门左上侧一高地修筑指挥台,旧名插旗山,台前是练兵用的较场。较场东北面修建的是皇城,据传是为逃亡中的宋室所筑的。皇城东南面为军民住宅和小巷。在护国寺和奇胜门内还修有水池,称大小天池,另外凿井九十多眼,供山上军民食用水需要。祥兴二年(1279年),合州安抚使王立,举城降元,元兵拆毁城墙及军事设施,徒官民还合州旧城,留山上房舍驻兵守寨。元大德二年(1298年),钓鱼城寺庙及房舍遭兵火毁灭。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金棋任合州知2州,复在"满地是苍苔"的钓鱼城遗址上,重建寺庙祠宇。清代以来,合州地主武装,为抗拒白莲教及李永和、蓝大顺、太平天国起义军,曾多次修复加固钓鱼城,作为官绅避乱之所。2.3钓鱼城抗蒙(元)战事始末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北方草原蒙古各部建立政权后,屡遭金朝掠夺,为求自身发展,主动联宋攻金。宋绍定四年(1231年),窝阔台汗以三路大军伐金,由拖雷为统帅,假道于宋,以宋食言背盟为口实,围兴元府,屠杀州军民,并分兵攻下沔州,从大散关进入四川。第二年冬,蒙宋订立伐金协约。宋端平元年(1234年),宋蒙联军灭金。金灭后,蒙古国毁约,趁机派兵击溃南宋,收编三京(即今开封、洛阳、商丘)的赵葵、金子才6万军队,并于端平二年(1235年)六月,以三路大军攻宋。皇子阔端率军进攻四川,十月破文州,又攻破利州、潼川、成都三路,计154州县。自此以后蒙古侵宋年年不绝,尤其进攻四川之军更为频繁,甚至一年数次,四川大部分州县都遭受蒙军屠杀掠夺,造成全川震恐。为防止蒙军的进攻,嘉熙四年(1240年),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遂派遣部将甘闰到合州钓鱼山筑寨。这年十月,蒙古军再次攻毁成都。四川制置使司迁重庆。蒙古的兵锋直及泸州、夔州,"五十四州俱陷没,独夔州及泸州、果州、合州仅存"(录《宋季三朝政要》卷一)。淳佑二年(1242年),余王介出任四川制置使,采纳冉氏兄弟之谋,在四川境内依山凭险修筑了史称川中八柱的云顶、运山、大获、得汉、白帝、苦竹、青居、钓鱼诸山城,迁州县治所于山上,合州及石照县迁钓鱼山上。自1241至1250年这段时间,由于蒙古内部汗位之争,侵宋战事呈休止状态。淳佑十一年(1251年),蒙哥登大汗位,第二年再次大举侵宋。宝佑二年(1254年),蒙古军侵合州,被合州守将王坚击退。七月,宋王朝任命王坚为兴元都统制兼知合州。王坚知合州后,再增筑钓鱼城,且屯兵积粮,作长期抗战谋划。宝佑四年(1256年),王坚凭钓鱼城之险势,击退来犯的蒙古兀良合台舟师于嘉陵江上。宝佑六年(1258年)二月,蒙古军分三路侵宋,大汗蒙哥亲率主力军二万(号称十万),进攻四川。至十二月,川西北府州俱陷,蒙哥遣降人晋国宝赴钓鱼城招降王坚。王坚执杀晋国宝于钓鱼城内阅武场。开庆元年(1259年)正月,蒙古军屯兵距合州百里的武胜山,命宋降将杨大渊率兵袭合州,俘男女万余以去。二月初二,蒙哥大汗率军渡渠江鸡爪滩,驻军于距钓鱼城5华里的石子山上。初三日,蒙古军攻钓鱼城,初七日攻破一字城,初九日强攻镇西门,受挫退去。三月,蒙古军又连续猛攻钓鱼城新东门、奇胜门、镇西门、小堡,均被钓鱼城军民击退。四月初三至二十二日天大雷雨,二十三日初晴,蒙古军偷袭出奇门伸延延嘉陵江的一字城得逞,但又被王坚率精兵力战击退。宋王朝下诏嘉奖:"守合州王坚,婴城固守,百战弥坚,守义为蜀列城之冠"(《宋史》卷44"理宗本记"),守城军民大为鼓舞振奋。五月,王坚率领健卒,频频夜袭蒙古军营,使蒙古军夜不安枕,人人自危,军心涣散。六月初,蒙古元帅汪德臣,夜袭钓鱼城西北外城马军寨,杀寨主与守城者。继而又击退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援钓鱼城的水军,因之汪德臣于初五日晨,单骑至钓鱼城下高喊:"吕文德援军已被打败,王坚,我来活汝一城军民,宜早降"(《元史》卷155《汪德臣传》)。钓鱼城内军民以飞石击作答,汪德臣被击中,回营后死去。蒙哥大汗怒极,亲命人筑台于脑顶坪上,以窥钓鱼城内情景。七月二十一日,蒙哥亲临脑顶坪台上指挥了望。钓鱼城主将王坚下令炮击台楼,蒙哥受重创,撤还石子山,二十二日,王坚令城内军民以鲜鱼、面饼掷城下蒙古军,且附书遗蒙哥云:"尔北兵可烹鲜食饼,再守十年,(城)亦不可得也"(光绪《合州志》卷12)。蒙哥阅信后伤痛迸发,遗诏:"我之婴疾,为此城也,不讳之后,若克此城,当尽屠之"(光绪《合州志卷12》)。二十三日,蒙哥大汗死于合州城下(《宋史纪事本末》卷9)。"史天泽与群臣奉丧北还,所经沿途,有两万多宋人被杀死"(《马可波罗游记》107-108页)。蒙哥死后,忽必烈从鄂州撤军回草原争夺汗位,西征蒙古各军也纷纷撤归。此时的形势是合州之围解除,又为南宋政权之复苏带来希望,也解除了被蒙古大军奴役的欧亚人民,从而坚定了打败蒙军的斗志和信心。但南宋权臣误国,忌贤妒能,从钓鱼城调走王坚,解除其兵权,调派庸碌无能的马千守合州。蒙古驻守青居的南征都元帅钦察,乘机再向钓鱼城进逼,军队陆续屯集到合州境内渠口、鱼村、富裕、云门山、虎头山和石子山等处。加之忽必烈继汗位,用南宋降将原泸州安抚使刘振的策谋,以主力军攻荆襄,从长江中流突破南宋防线,在四川境内屯田、积粮、筑寨、扩军以围宋军。又采纳元帅汪良臣"钓鱼城险绝不可攻,请就近筑城武胜,以拒南师往来"的建议,使钓鱼城变为了被蒙古重兵困围的孤岛。宋廷不得已,才于景定四年(1263年)十月,撤马千,任原钓鱼城统制张珏为主帅。张珏接替马千后,"练士卒、精器械、饬军纪、明赏罚,加强城守,主动出击,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期,公私兼足"(万历《合州志》卷6)。咸淳元年(1265年),击败蒙古元帅按东侵犯钓鱼城劲旅。第三年又派军支援泸州,并收复渠江江岸上蒙军占据的要塞大良坪,攻下蒙军据守的虎啸城。咸淳三年(1267年)四月,张珏在嘉陵江中填石沉船结为水城,于款龙溪大败蒙古元帅赛典赤进攻钓鱼城的数万水军,使嘉、涪、渠三江运输重新畅通,沿江各宋军据点又恢复相互支援。咸淳五年(1269年)春,张珏领兵运送钱粟慰劳宁西军,蒙古元帅赵匡刺乘虚进犯钓鱼城,被张珏回军与钓鱼城守军会合击败于州东30华里的沙市。咸淳六年(1270年),蒙古军总帅汪惟正于嘉陵江边立武胜军,并在嘉陵江与渠江汇合处,距钓鱼城五华里许的水域"临江作栅、扼其水道,夜悬灯棚间,编竹为笼,中置火炬,顺地势走转,照百步外"(《元史》卷155),昼夜监视钓鱼城。咸淳八年(1272年),蒙古东川统军合刺,于渠江之北的的云门山嘉陵江西岸虎头山立二寨,进一步扼制钓鱼城。张珏为打开困围局面,于州城纯阳山、蟠龙山一线筑宜胜山城,与钓鱼城构成军事犄角以抗。咸淳九年(1273年),张珏遣精卒暗渡嘉陵江平阳滩(今花滩),越寨70华里,纵火烧毁蒙军设在合州境内金子沱的造船场和蓄积资粮,迫使元军撤云门、虎头山之围。德佑元年(1275年)二月,贾似道抗元军一败涂地,元军直趋临安,四川四路亦被元军层层包围,宋廷迫不得已才于五月任张珏为四川制置副使兼知重庆府。时制置使司驻地重庆3被元军重困,张珏不得到任所,以钓鱼城据点坚持抗元。于景炎元年(1276年)元月,命部将赵安带兵奇袭元兵青居山军,活捉元军安抚刘才,参军马嵩;二月,又命部将张万带兵冲破元兵在嘉陵江上所设困围重庆浮桥;六月,应泸州义士先坤鹏之请带兵收复泸州;击杀涪州叛将杨立,并派人寻找临安陷落后逃亡中的赵昰、赵昺二王,且在钓鱼城内修皇城;十二月,重庆元兵围解,张珏入重庆。张珏走后,钓鱼城以王立为主帅,初时尚能"益严守备,与张珏在重庆之师遥相呼应,互为犄角,累获胜仗"(万历《合州志》卷一)。到景炎二年(1277年),虽两秋失收,但军民仍忠于宋室坚持抗元。景炎三年(1278年)春,重庆
本文标题:合川钓鱼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说明书1117487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43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