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1高二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2.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描述,正确的是()A.氧气、抗体、神经递质、胰蛋白酶都出现在细胞外液中B.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C.寒冷时出现寒颤是稳态失调的表现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生长激素、抗体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B.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乳酸,血浆pH显著下降5.下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当在A点施加一定的电流刺激时,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变化正确的是()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6.下图是突触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②④⑤共同构成突触B.①的形成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C.③作用于④,只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D.由于③只能由②释放作用于④,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7.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C.2中不可能有抗体D.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可引发3电位变化8.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均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表示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变化,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9.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的作用是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正确的是()A.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B.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D.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10.下图1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2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B.图1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C.图2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D.图2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1.下图是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由图可知雌激素相应的受体在细胞内B.雌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该“激素—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D.雌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受体”复合体,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12.研究人员只以某种植物种子饲喂三只年龄、生理状态相同的同种实验鼠,一个月之后,测定实验鼠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甲状腺激素仅为对照鼠的一半,促甲状腺激素却比对照鼠多。下列推测合理的是()A.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过多能促使甲状腺增生3B.该植物种子中可能缺乏碘元素,影响实验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C.实验鼠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比对照鼠少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13.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14.免疫是人体的一项重要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免疫功能也可以清除自身细胞B.艾滋病是HIV病毒攻击人的T细胞,最终使人几乎丧失一切免疫能力C.效应B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D.人类的感冒、肝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等都与人体的免疫低下有关15.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健康眼睛也将失明,这在免疫学上称自身免疫病,其主要致病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①代表过敏原B.②代表溶酶体酶C.③从未接受抗原刺激,但保留了对抗原的记忆D.④再受相同抗原刺激,能迅速增殖分化16.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接受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浆细胞全部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受抗原刺激后的B细胞,核糖体等的活动增强,导致细胞周期变长D.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只有前者的细胞膜上具有相应抗原的受体1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的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B.“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C.B细胞和T细胞所含的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D.抗体的主要功能是将进入生物体的病菌吞噬掉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C.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19.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温特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B.鲁宾和卡门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发现植物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源于水C.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的中心内容是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D.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但没有提出基因的概念20.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某些植4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21.下图所示为小麦籽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曲线所示的小麦籽粒形成全过程看,各时期均有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B.小麦鲜籽粒质量增加的趋势与IAA最相似,所以IAA比另外两种激素更重要C.6月29日玉米素相对值最高,这与该时期小麦籽粒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有关D.GA3在小麦籽粒形成早期和中期含量较高,说明GA3可以在未成熟的种子中合成22.如图分别表示某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和种群增长率曲线,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c点种群增长率对应乙图中的f点,ac段可看成是“J”型增长B.当种群增长率对应乙图中的g点时,该种群数量将达到最大值C.渔业捕捞时,应使捕捞后的剩余量维持在c点D.根据“J”型增长数学模型Nt=N0λt,知种群呈“J”型增长时其增长率不能用图乙表示23.下列有关种群说法不正确的是()A.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而形成集群,这种分布型属于集群分布B.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往往表现出明显上下波动C.对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D.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现有居住人口的年龄结构24.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B.显微镜下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计数室方格内的菌体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5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25.下列关于种群的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繁殖期个体数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A.①②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⑥26.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27.下图是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1~5年种群呈J型增长B.20~30年之间种群增长率为零C.到2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多D.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C.生物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生态系统的稳态与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其稳态调节机制属于反馈调节29.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30.下表为不同浓度的甲胺磷农药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甲胺磷浓度(mol/L-1)动物指标00.040.090.160.300.54种类数(S)563629221818总个体数(N)61241921213312192A.甲胺磷浓度与土壤动物总个体数(N)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B.农田害虫防治过程中,把握农药的科学用量,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可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的程度,S值越大,污染越严重D.长期施用甲胺磷农药,导致土壤动物产生相应抗性,有利于种群延续31.如图所示食物网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6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比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32.如图是某地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此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消费者C.7月份出现高峰期的原因主要是气温较高、土壤干燥D.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植被433.如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包含了12条食物链B.鹰处于第三营养级C.优良牧草与杂草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竞争D.要了解某种优良牧草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34.如图所示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35.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7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双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3个营养级36.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
本文标题:(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5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