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在第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40小题)1.一切唯物主义都是(C)A.不可知论B.唯实论C.可知论D.辩证法2.“我思故我在”是(D)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4.哲学史上,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共同点是(C)A.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关系B.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C.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关系D夸大感性认识、否认理性认识5.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C)A.具有客观性B.具有能动性C.具有历史局限性D.具有社会性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A)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7.“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D)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8.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D)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9.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件事说明(C)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B)A.普遍有用性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能动的反映论是(A)A.摹写和创造的统一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C.真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D.可知论和本体论的统一13.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B)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B)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C.人类认识工具的改进发达D.人类思维水平的不断提高15.感觉、知觉、表象是(A)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1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C)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17.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下列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从实践中得出可靠的结论18.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任何真理都不是“终极真理”,这说明真理具有(D)A.客观性B.绝对性C.全面性D.相对性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具有(A)A.直接现实性B客观普遍性C.能动目的性D.社会历史性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D)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经验论和唯理论C.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D.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21.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A.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B.真理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C.真理是对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具有绝对性,谬误具有相对性22.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C)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23.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基本观点,其中一个是都主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另一个是都主张(C)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C.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D.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24.科学家对1994年夏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作出了准确的预报。这件事说明(A)A.认识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不断发展的D.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2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D)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2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7、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28.唯物主义认识路线是(AD)A.从物到感觉到思想B.从思想和感觉到物C.认为物和思想同时产生D.反映论E.先验论29.感性认识的基本特点是(CE)A.抽象性B.间接性C.直接性D.内在规定性E.形象性30.“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表明(CD)A.感性认识不可靠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根本对立C.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联系D.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依赖E.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相互促进31.“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论断揭示了(ACDE)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B.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E.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32.下列现象什么属于理性认识(CDE)A.“余音绕梁,三日不绝”B.蹲点调查,掌握材料C.调查研究,制定政策D.总结经验,制定政策E.政策妥否,实践检验33.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是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BDE)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34.实践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过程中的作用,这是因为(AD)A.逻辑证明是实践之外的辅助标准B.实践检验的结果还靠逻辑证明来判决C.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D.逻辑证明是与实践检验互补的一种探索真理论证真理的方法E.认识的形式决定的35.在真理标准的问题上,下列说法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CE)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D.经过实践反复证实的就是真理E.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就是真理36.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实践不断(ABDE)A.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为人们认识的发展提供经验材料C.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D.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E.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37.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有(ABDE)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D.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E.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成分38.下列选项中,属于正确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条件的有(CDE)A.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C.把关于事物的认识和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D.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E.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39.头孢曲松钠这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抗生素,如果和某些药物一起服用就会导致药效减弱、副作用增强的现象,在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时曾出现病人致死的案例,医学上称之为配伍禁忌。卫生主管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没有禁止这种药物的使用,而是要求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写清配伍禁忌的有关情况说明。这一事例说明(CDE)A.认识是一个永远不能达到真理的过程B.认识是一个追求终极真理的过程C.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D.认识是一个包含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E.应该在普遍联系中客观地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作用40.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这是因为(ABCD)A.它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的性质B.它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的性质C.它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D.它既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又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选择题参考答案:1.C2.D3.A4.C5.C6.A7.D8.D9.C10.A11.B12.A13.B14.B15.A16.C17.C18.D19.A20.D21.A22.C23.C24.A25、D26、B27、B28.AD29.CE30.CD31.ACDE32.CDE33.ABDE34.AD35.ABCE36.ABDE37.ABDE38.CDE39.CDE40.ABCD]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2.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B)A.独立性B.依赖性C.竞争性D.决定性3.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5.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A)实现的A.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B.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C.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D.直接改造客观世界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7.社会形态的基础是(C)A.经济形态B.政治形态C.文化形态D.意识形态8.(C)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A.生产关系B.劳动C.生产力D.人民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10.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1.上层建筑是指(D)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12.社会形态是(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14.阶级斗争根源于(B)A.人民内部矛盾B.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C.社会政治关系的冲突D.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15.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16.社会革命根源于(D)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7.“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表明(D)A.革命促进历史向前发展B.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C.革命决定历史的发展D.革命对历史发展有巨大作用18.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表明(A)A.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面性B
本文标题:马原选择题题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54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