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07第七章物流配送2
1第7章物流配送7.1配送概述7.2配送的类型和模式7.3配送合理化7.4配送中心的概念及种类7.5配送中心的运作管理27.1配送概述7.1.1配送的概念7.1.2配送的作用和意义7.1.3配送的要素与配送流程3GB/T18345-2001:配送是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Distribution)-配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活动方式,几乎涵盖了物流中所有的要素和功能,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某一范围内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7.1.1配送的概念4配送是从物流据点至用户的一种送货形式;配送是在整个运送过程中的短距离的“末端运输”、“二次运输”、“支线运输”;配送是多种物流活动的组合体,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形式;配送是供给者送货到户式的服务式商品供应制度;既要以用户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同时又要体现经济合理性;以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与装备为支撑。5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益;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3、配送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管理;4、简化手续,方便客户;5、提高了物品供应或商品销售的保证程度。7.1.2配送的作用和意义6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提高了物流系统的运行经济效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大吨位、高效率运输力量的出现,使干线运输无论在铁路、海运抑或公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长距离、大批量的运输实现了低成本化。但是,在所有的干线运输之后,往往都要辅以支线或小搬运,这种支线运输及小搬运成了物流过程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个环节有和干线运输有不同的许多特点,如要求灵活性、适应性、服务性,致使运力往往利用不合理、成本过高等问题难以解决。采用配送方式,从范围来讲将支线运输及小搬运统一起来,加上上述的各种优点使输送过程得以优化和完善。7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采用配送方式,通过增大经济批量来达到经济地进货,又通过将各种商品用户集中一起进行一次发货,代替分别向不同用户小批量发货来达到经济地发货,使末端物流经济效益提高。83、配送可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管理实现了高水平的配送之后,尤其是采取准时配送方式之后,生产企业可以完全依靠配送中心的准时配送而不需保持自己的库存。或者,生产企业只需保持少量保险储备而不必留有经常储备,这就可以实现生产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将企业从库存的包袱中解脱出来,同时解放出大量储备资金,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94、简化手续,方便客户采用配送方式,用户只需向一处订购,或和一个进货单位联系就可订购到以往需去许多地方才能订到的货物,只需组织对一个配送单位的接货便可代替现有的高频率接货,因而大大减轻了客户的工作量和负担,也节省了事务开支。105、提高了物品供应或商品销售的保证程度用生产企业自己保持库存,维持生产,供应保证程度很难提高(受到库存费用的制约),采取配送方式,配送中心可以比任何单位企业的储备量更大,因而对每个企业而言,中断供应、影响生产的风险便相对缩小,使用户免去短缺之忧。11备货储存订单处理分拣及配货配装输送送达服务配送加工配送的基本功能要素7.1.3配送的要素与配送流程12备货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货源、订货或购货、集货、进货及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储存这里的储存包括储备和暂存两种形态。储备是按一定时间的配送经营要求,形成的对配送的资源保证。储存是暂存,是具体执行日配送时,按分拣配货要求,在理货场地所作的少量储存准备。还有种暂存,即分拣、配货之后,形成的发送货载的暂存,这个暂存主要是调节配货与送货的节奏,暂存时间不长。13订单处理订单处理是指配送中心接受用户订货信息、核对库存、制作各种票据,按照订货要求做好相应的配送准备工作。分拣及配货它们是配送不同于其他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分拣及配货是将储存的货物,按用户的要求分拣出来,组配好后,再送到指定的发货场所。这是配送中心主要的作业环节。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载。14输送将各用户货物组合装车后,发货车辆按计划路线,将货物运达用户。为使配送效率充分发挥,做到时间少、距离短、成本低、费用省,应在输送前选择最理想的输送路线。送达服务将配好的货运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考虑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最短的路线和最快的路线。15配送加工配送加工是流通加工的一种。在配送中,配送加工这一功能要素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往往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支持有效的配送并且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16配送的一般业务流程备货储存分拣配货分放配装送货送达客户加工返回订单订单处理177.2配送的类型和模式7.2.1配送的类型7.2.2配送组织运行模式18按企业经营环节分:分销配送供应配送按配送商品种类和数量分:少品种(或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成套配套配送7.2.1配送的类型19分销配送(销售配送):是指配送企业是销售性企业,或销售企业作为销售战略的一环所进行的促销型配送。这种配送的对象往往是不固定的,用户也往往是不固定的,配送对象和用户依据对市场的占有情况而定,配送的经营状况也取决于市场状况,配送随机性较强而计划性较差。供应配送:是用户为了自己的供应需要所采取的配送形式,往往由用户或用户集团组建配送据点,集中组织大批量进货(取得批量优惠),然后向本企业配送或向本企业集团的若干企业配送。这种以配送的形式组织对本企业的供应,在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或联合公司中采用较多。如连锁商店就常常采用这种供应配送的方式。20成套配套配送:是指按企业生产需要,尤其是装配型企业生产需要,将生产每一台件所需全部零部件配齐,按生产节奏定时送达生产企业,生产企业随即可将此成套零部件送入生产线装配产品。从本质上而言,其与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配送效果相同。21按实施配送作业的场所(结点)分(或按组织者分):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生产企业配送按配送企业专业化程度分:综合配送专业配送–中小件杂货配送–基础性工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的配送–生鲜食品的配送–家具及家具用品的配送22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即时应急配送准时配送代存代供配送按配送服务方式23准时配送——就是按照客户规定的商品、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数量,双方协议进行准时供应。一般不随意改动配送时间,配送的品种也不轻易改变。采用准时配送方式,生产线上只需维持2-3小时的用量,基本上是“零库存”。代存代供配送——是指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这种配送在实施时不发生商品所有权的转移,配送企业只是用户的委托代理人。商品所有权在配送前后都属于用户所有,所发生的仅是商品物理位置的转移。配送企业仅从代存、代送中获取收益,而不能获得商品销售的经营性收益。在这种配送方式下,商流和物流是分离的。24企业自营配送7.2.2配送组织运行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25企业自营配送企业分销配送–企业对企业的分销配送–企业对消费者的分销配送•兼营配送•专营配送企业内部供应配送–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内部供应配送–大型生产企业内部供应配送26企业销售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供应物流中的第三方物流配送–“门对门”配送供应–“门对库”配送供应–“门对线”配送供应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第三方物流配送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27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配送是指销售企业对于基本固定的用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可以以自己的销售同时承担用户有计划供应者的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起用户供应代理人的作用。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配送对销售者而言,能获得稳定的用户和销售渠道,有利于本身的稳定持续发展,有利于扩大销售数量;对于用户而言,能获得稳定的供应,可大大节约本身为组织供应所耗用的人力、物力、财力,销售者能有效控制进货渠道,这是任何企业供应机构难以做到的,因而对供应的保证程度可望大大提高。供应—销售物流一体化配送是配送经营中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28共同配送又称协同配送,按日本运输省的定义,协同配送是指“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运货需求的货主的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GB/T18345-2001: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共同配送可分为:•以货主为主体的共同配送•以物流业者为主体的共同配送共同配送模式297.3配送的合理化7.3.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7.3.2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7.3.3配送合理化的措施7.3.4配送路线优化示例307.3.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1)库存标志A.库存总量:是一个动态的量,所谓合理量是在经营量前提条件下来定的。B.库存周转:以低库存保持高供应能力,库存周转就要快。(2)资金标志A.资金总量:用于资源筹措所占用流动资金总量,尽可能低。B.资金周转:节奏快,资金充分发挥作用。C.资金投向的改变:资金从分散投入改为集中投入,能增加调控作用。317.3.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3)成本和效益宏观效益、微观效益(配送企业利润、用户企业成本降低)、资源筹措成本都是判断配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4)保证供应A.缺货次数:实行配送后,客户因到货不及时影响生产及经营的次数下降。B.配送企业集中库存量:其数量所形成的保证供应能力高于配送前单个企业保证程度。C.即时配送的能力及速度:在客户出现特殊情况时,对客户的配送能力及反应速度高于未实行配送前。327.3.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5)社会运力节约A.社会车辆总数减少,而承运量增加。B.社会车辆空驶减少。C.企业运输减少,社会化运输增加。337.3.1配送合理化的判断标志(6)物流合理化标志A.是否降低了物流费用。B.是否减少了物流损失。C.是否加快了物流速度。D.是否发挥了各种物流方式的最优效果。E.是否有效衔接了干线运输和末端运输。F.是否不增加实际的物流中转次数。G.是否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347.3.2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资源筹措的不合理不能实现保证服务、降低成本的资源筹措。–库存决策不合理不能实现集中库存总量低于各客户分散库存总量–价格不合理配送价格不能低于客户产品购买价格加上自己提货、运输、进货之成本总和。357.3.1不合理配送的表现形式–配送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配送增加环节,如果客户使用批量大,直接送货,比通过配送更节约费用。–送货中不合理运输配送是车辆不满载、空驶等。367.3.3配送合理化的措施(1)推行专业化配送(2)推行加工配送(3)推行共同配送(4)实行双向配送(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6)推行即时配送377.3.4配送路线优化示例节约里程法–基本原理几何学中三角形一边之长必定小于另外两边之和。–核心思想依次将运输问题中的两个回路合并为一个回路,每次使合并后的总运输距离减小的幅度最大,直到达到一辆车的装载限制时,再进行下一辆车的优化。优化过程分为并行方式和串行方式两种。节约里程法•利用节约法制定出的配送方案除了使配送总吨公里数最小外,还应满足以下条件:–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不使任何一辆车超载–每辆车每天的总运行时间或行驶里程不超过规定的上限;–用户到货时间要求。不得超过规定时间。节约里程法PA(客户)B(客户)ab(配送中心)PA(客户)B(客户)(配送中心)bac运行距离为:2a+2b运行距离为:a+b+c节约行程:a+b-c节约里程法例题:已知配送中心P0向5个用户Pj配送货物,其配送路线网络、配送中心与用户的距离以及用户之间的距离如下图
本文标题:07第七章物流配送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1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