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人物繁漪所处的时代背景、语言对白、行为举止等诸多的方面,来具体分析介绍繁漪复杂的性格形成的各方面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评价。繁漪是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周朴园用卑鄙的手段将她骗进了周公馆,周朴园仗着资产阶级的封建制度的权威,在精神上折磨着她,使她在精神上忍受着无比的煎熬。她的性格渐渐地变的烦躁、冷酷无情。而恰恰这个时候,周萍带着年轻人所特有的热情冲动闯进了她烦闷的生活,使得她将要枯死的心,得到了一丝的滋润和抚慰。尤其是当周萍引诱她时,所表达的热情,更是点燃了她生命的火花。在这个时候,她认为周萍是唯一能给她幸福的人。她疯狂的爱上了周萍,并且把自己的生命、名誉都寄托在了周萍身上。繁漪在这种乱伦之恋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安慰和情感上的满足。但是最后,周萍又去追求年轻、美丽的四凤,抛弃了繁漪。繁漪在这种难以容忍的情况下,开始激烈的报复周萍,想要把她积累了一生的愤怒都爆发出来。繁漪在《雷雨》中是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与个性自由的代表,繁漪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色彩与现实的黑暗、丑陋的社会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她的叛逆、挣扎,有力的抨击了资产阶级封建专制的统治,并撕破了自己所在的罪恶家庭虚伪的面纱。繁漪是一场突发的“雷雨”性格,揭示了在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追求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与个性的自由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关键词】封建社会;性格形象;爱情悲剧;个性解放;个性自由引言《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而繁漪却是曹禺这部代表作中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而且还是一个敢于打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者”。然而,曹禺曾说过,繁漪的性格是最“雷雨”①的。在曹禺看来,繁漪是一个“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并“敢于冲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搏斗”的女性形象。最终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完美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不但毁了别人,也毁了自己的幸福。在《雷雨》中,繁漪是可悲的,她的结局也是凄惨的,悲剧产生的背后总是会有我们深深的思考。下面就是对《雷雨》中繁漪形象的的分析。一、人性的扭曲,悲惨命运的开始《雷雨》剧中的繁漪是一位名门之女,正当是花样年华的她,在18岁的时候,被逼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一个可以做她父亲的男人。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是貌合神离的,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物质上,繁漪可以得到一切任何女人所拥有的东西,来满足女人的虚荣心;然而,在精神上,繁漪的一生却是空虚的。自己不但没有得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爱情,反而被拷上了资产阶级封建主义的精神枷锁。我们通常说黎明到来之前总是黑暗的,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对繁漪的家庭背景、所处的时代等作出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繁漪本身就有着两重人物的形象,既有资产阶级女性的形象,还有着旧时女性的形象。然而,对于繁漪的两重的性格,曹禺也作出了这样的说法:“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雷雨》序)。”而繁漪在舞台上表演又使得曹禺这样说:“她是一位旧时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聪慧。”然而在新版的《雷雨》中曹禺又综合了这两种说法,说:“她是一位接受过新思想的旧时的女人,有着她的文弱和聪慧。”通过这些说法,我们不难看出,繁漪在追求个性解放的同时也带着非常浓厚的封建思想色彩。(一)受所在社会的思想的影响繁漪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年,在此同时还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三个时期的思想文化,都给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繁漪有旧时女人的文弱、聪慧,以及在仆人面前的旧时大家主妇的风范,这些方面主要是通过繁漪对侍萍、四凤的阶级偏见(旧时女人的表现)。例如:繁漪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喜欢四凤,却还是对周冲的选择加以阻挠,对周冲提醒说:“她始终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人”。并决然说道:“我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雷雨》)。在自己儿子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很显然不是对四凤的嫉妒,因为他们两个的相爱是对繁漪有利的,这恰恰反映出了繁漪真实的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及封建贵族意识(二)接受过新式教育繁漪上过私塾,受过一点新式的教育,这不仅使她有了较高的文化,还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这一点的新式教育,使她更容易接受新的事物、新的思想。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她不能在遵从“三从四德”,一直走“三从四德”所规定的路,她要挣脱封建阶级思想的枷锁,改变自己的命运,力求使自己为一个“人”活变成为自己活——真真正正的为自己活。但是,处于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她没有办法选择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然而,周萍的出现,让她认为她有了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她紧紧的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通过周萍重拾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救出自己。这一声声高喊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对人格自由、个性解放的表现。繁漪在周家生活了十八年,周家的封建阶级思想对她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家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封建家庭,周朴园作为周家的大家长,他的生活、思想、道德观念以及家庭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在这个家里,受害最重的无疑就是繁漪。周家对于繁漪来说,就是一个不透气的牢笼。这个牢笼,无疑限制了繁漪的个性解放、个性自由,这使她的反抗更加的明显。繁漪对周朴园来说,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附属品。在生活上,繁漪过着富足的生活,物质上她应有尽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但是她在精神生活上,却是一贫如洗。在周家,由于周朴园的凶狠等等的原因,使的繁漪只能待在周家这个牢笼里,不能跨出去半步。这样封闭的生活,使她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不爱她的周萍,这也最终导致了她一步步走向悲惨的结局。繁漪在周家过的是蛰居的生活,没有地位,没有自由,什么都要听从周朴园的摆布:她要下楼,也要受到谴责;她是否需要吃药,也要听从周朴园的命令,这种无形之中的压迫无疑是像一个用沉重的力按下来的活塞一样,压的人喘不过气。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孤独,只有一个周萍成了她可以托付爱情和命运的对象。(三)反抗对象之一——周家周家作为一个束缚人的牢笼也是繁漪反抗的对象。但是长期的大家庭的生活,封建思想在她的心里印上了深深的烙印,也使她的反抗带有了一定的扭曲的色彩。繁漪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她的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周朴园的叛逆上。在《雷雨》这部戏剧中,繁漪和周朴园有四处正面的冲突:1、周朴园逼迫繁漪喝药在这个时候,繁漪的反抗已经表现出来了。但是,这个反抗却是消极的反抗,从她的语言中可以看出。如:“我不愿意喝这苦东西”,“我不想喝”,“留着我晚上喝不成么?”②尽管这样,繁漪最后还是把药喝了,带着极大的愤怒把药喝了。2、周朴园催繁漪看病这次的反抗,繁漪却是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周朴园两次派仆人去催繁漪看病,繁漪都没去,最终,周朴园只能自己去喊,他企图以大家长的威严来逼迫繁漪看病,然而繁漪并没有被他的威严吓到,依然没有去看病,而是转身上楼了。最后,周朴园还是让周萍陪着柯大夫上楼去给她看病了,在这次冲突中,繁漪的态度有所改变。3、繁漪雨夜从鲁家归来遇见周朴园在这次的冲突中,繁漪把反抗表现的更加的突出,她对周朴园的问话的回答,都使周朴园感到惊愕,最后不得不以大家长的威严的架势逼迫繁漪上楼上去,但是周朴园得到的答案却是:“(轻蔑)我不愿意,告诉你,我不愿意。”③4、结尾的冲突在这次冲突中,繁漪担任了审判者的角色,她将周朴园叫了出来,当着众人的面,将周朴园的庄严的外衣和虚伪的道德面具撕毁,暴露了周公馆的黑暗。周朴园在这次冲突中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他们每次冲突过后,关系都会发生变化。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有消极到积极,而且还越来越强烈,最终发展到不可遏制,最后终于撕破了周朴园的“尊严”,彻底破坏了周家的“秩序”,最终显示出了“雷雨”般的性格。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封建斗争的性质,具有较积极的意义,但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使她的反抗不仅带有旧时女性的痕迹,也对她的反抗前途没有什么更多的考虑。在这样传统思想的重压下,她不可能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来挣脱周朴园的控制,这样就使得繁漪在反抗中变得扭曲,在性格变的极端。她的爱像一团火,而她的恨也像一团火,最终激化了周公馆的悲剧。二、悲惨的婚姻、不幸的人生繁漪的婚姻的悲惨是由于没有爱情做础,她们悲惨的婚姻既体现出了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也表明了这是社会的悲剧。首先,就繁漪和周朴园的婚姻来说,繁漪和周朴园两人的矛盾并没有激化到非要伤害彼此的地步,这个矛盾还没有上升为冲突。因此要解决这个矛盾,也就只能与周萍通奸,但这并没有解除和周朴园的婚姻关系。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尽管繁漪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繁漪本身却并没有想过要冲出周公馆这座“牢笼”,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由于她根本就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更不愿意舍弃富裕的生活。因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繁漪和周萍的私会并没有被终止,那么繁漪和周朴园之间的矛盾应该就不会那么激烈了。而事实上,繁漪和周朴园的矛盾的激化,是在周萍主动的终止了和繁漪的关系之后。然而,繁漪对周朴园的对抗完全是由于失望和绝望而产生的报复的表现。繁漪作为一个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是令人同情的,但是繁漪却仍旧以旧时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来设计周冲的幸福。旧时封建传统的文化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仍然受着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从她说的一些话中可以看出她是忍受着屈辱才说出的:“萍,好了。这一次我求你,最后一次求你。我从来不肯对人这样低声下气说话,现在我求你可怜可怜我,这家我再也忍受不住了。不,不,你带我走,——带我离开这儿,(不顾一切地)日后,甚至于你要把四凤接来——一块住,我都可以,只要,只要(热烈地)只要你不离开我”。④这都表明了一个绝望的女人在最后的苦苦无力的哀求与挣扎,也显示了繁漪懦弱的一面。繁漪嫁给周朴园本身来说就是一个错误,一个悲剧,而当她极力反对阻止周冲喜欢四凤时,更是封建社会门当户对的思想的影响。不管是《雷雨》的悲剧,还是繁漪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封建社会等级观念的悲剧。作为周萍的后母,繁漪竟然不顾周朴园的威严,敢与周萍谈恋爱,心甘情愿的做他的情人,来追求自己的自由与爱情。在这样一个封建思想落后严重的社会,处在这样一个封受建思想、观念都比较深的家庭,繁漪也明白与周萍的关系是不正当的不道德的,以至于反复强调“屋子里闹鬼”,但她又是在努力的维系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她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求。然而繁漪之所以会像所有大宅院的姨太太一样,阴差阳错的爱上了非自己亲生的大少爷,可以说是由于环境所迫。因为在整个周公馆里,她平常所接触的人中,没有人可以让她释放自己的感情,因此就紧紧的“抓住”了周萍这颗她认为可以救自己的救命草。所以,当周萍痛苦甚至是厌恶这种关系时,她却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我不这样看,我的良心不是这样做的。”⑤然而,当她知道周萍心中另有所爱,绝不把她放在心上时,她却宣布道:“好,你去吧!小心,现在(望望窗外,自语)暴风雨就要来了!”⑥她是说天空中的暴风雨,可让读者感觉到的却是她心里的暴风雨。因此,在这种戏剧是非(是主人非主人,是情人非情人,是母亲非母亲)的处境中,成功的塑造了她“雷雨”式的性格。这种成功,不仅仅在于她的思想是如何的崇高、性格是如何的可爱,更是在于她是如何的反抗,进而反映出封建势力压力的强大。虽然繁漪对周朴园的反抗,带有个性解放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可是繁漪性格中的封建性。又使得她的反抗带有旧时女人的痕迹,具有软弱无力的特点。三、性格的扭曲变化、思想的极端繁漪本身就长的聪明美丽,有着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的追求。然而天不遂人愿,她嫁给了大她很多的周朴园,繁漪与周朴园结婚后,就被周朴园禁锢在周公馆这个封建思想严重的牢笼里,十八年来都未曾呼吸到外面半点新鲜的空气,生活的压抑、精神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忧郁,然而在剧中,作者更是赋予了繁漪脸色苍白、沉静、忧郁,眼里充满了绝望后的痛苦与哀怨的外形特征。在她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让人一眼望去就知道她是一个果断的人。也正如刘西渭说:“什么使这出戏有生命的?正是那位周太太,一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女性。”在当时这样一个社会,她的行为是不可能被认同的,她也无疑就成了封建社会的牺牲品,然
本文标题:《雷雨》中繁漪形象的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17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