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类无教2.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B.小国寡民的思想C.唯物主义思想D.朴素的辩证法思想3.某同学写关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文,可能引用下列哪句名言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有利于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5.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罢黜百家”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6.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A.董仲舒B.朱熹C.陆九渊D.王阳明7.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反对道学家的虚伪8.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A.经世致用思想B.君主批判思想C.自由平等思想D.重农抑商思想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10.下列有关汉字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商鞅变法时秦国统一了文字②知识群体的形成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③天下第一行书的作者是东晋人④张旭是草书“圣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11.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D.民间绘画1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引用语句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楚辞、唐诗、宋词C.宋词、唐诗、楚辞D.唐诗、宋词、元曲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丞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14.假如你是某电视剧的编导,要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你应选用①好看的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刷精美的书籍③一幅名家的文人画④王羲之的《兰亭序》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15.“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这种思想应是谁在什么书中最早提出来的A.魏源《海国图志》B.康有为《孔子改制考》C.林则徐《华事夷言》D.严复《天演论》16.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员无所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此人的主张应属于哪一派?A.地主阶级洋务派B.地主阶级顽固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资产阶级维新派17.19世纪末,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府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18.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的最突出作用是A.提出变法理论B.思想解放C.倡导西学之风D.付诸政治改革的实践19.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是A.民主和科学B.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宣传马克思主义20.中华民族使用的汉字,经历了数千年演变过程。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是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运动中的偏激行为C.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D.“文学革命”的负面影响2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战胜其他社会思潮成为主流的根本原因是A.李大钊等人的宣传B.中国社会的需要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D.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22.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最大的区别是A.阶级属性不同B.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不同C.对清政府的态度不同D.政治实践的结局不同23.新文化运动后期,有人说“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是一点一滴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是一点一滴的进化的。”你认为这应是谁的主张?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3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共计38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材料二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材料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材料四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楚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材料五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请回答:(1)以上材料都围绕着一个什么中心问题?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四所提出主张的核心。(2)上面哪种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为什么?(3)材料一中的“德治”与我们今天的“德治”有何本质不同?2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分析儒家思想对于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评价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3)依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奉劝现在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更进一步说:‘请你们多多研究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那个问题如何解决,不要高谈这种主义如何新奇,那种主义如何奥妙。’”材料二“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十分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运动。……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实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请回答:(1)这两段引文分别出自什么文章?其作者分别是谁?(2)他们的观点有什么不同?根本分歧在哪?(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5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计43分。27.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了宋代程朱理学。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回答以下问题:(1)概述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2)朱熹理学与陆王心学在认识“理”和如何实现“理”这两方面有何差异?(3)评述朱熹的政治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4)归纳明末清初思想活跃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新特征?28.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指的是哪四项重大发明?它们对世界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9.试评述从鸦片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高二年级月考历史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3分,第25题13分,第26题12分,共计38分。24.(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5.(1)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2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