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B
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B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赋税制度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制度,它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据此回答1~7题。1.算赋、口赋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之处是A.都是在均田制的基础上推行的B.都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财政收入C.都以人丁为征税标准D.都为了缓减土地兼并严重的现象2.唐中期以后推行两税法、明朝推行一条鞭法、清朝则推行地丁银制度。这三种赋税制度所反映出的封建生产关系的演变趋势是A.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逐步得到解决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C.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日趋减轻D.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步松弛3.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人头税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4.一条鞭法中赋役征银办法实行的意义有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货币地租的发展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④对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C.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6.《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7.建国初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这两次改革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前者是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后者是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②前者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后者则推动了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③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④都体现了一大二公的特点A.①②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兵制是国家重要的军事制度,它的成败和国势盛衰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历代王朝都力求建立理想的兵制,以巩固统治。据此回答8~12题。8.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府兵制,其特色有①兵将分离,杜绝武将专权之弊②兵农合一,节省养兵费用③素质优良,战斗力特强④行更戍法,避免地方势力增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下面有关兵制的内容,与唐玄宗有关的是A.不再实行军民异籍B.增加了军府的数量C.开始实行募兵制D.府兵地位不断下降10.关于北宋禁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国家的正规军B.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C.禁军实行更戍法D.禁军将领由枢密院委派11.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加强禁军B.强干弱枝C.防止地方专权D.防止武将专权12.在近代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兵制中增加了新式兵种--海军,当时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是A.南洋海军、北洋海军、西洋海军B.南洋海军、北洋海军、东洋海军C.南洋海军、北洋海军、福建海军D.南洋海军、东洋海军、西洋海军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据此回答13~15题。1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其影响不包括A.便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B.阻碍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C.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D.资本输出成为对华侵略的主要手段14.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加紧对中国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主要表现在A.加大对清政府扶植的力度B.决定采取以华治华的方针C.扩大海关总税务司的职权D.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5.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的政策在民国初年造成的后果是A.加剧了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局面B.列强在中国形成了各自的势力范围C.列强在势力范围实行直接殖民统治D.开始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北洋军阀统治建立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坚持不懈地同专制独裁统治进行斗争。据此回答16~20题。16.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倾向是A.二次革命B.君主立宪C.实业救国D.议会政治17.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进行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即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C.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再回到议会斗争D.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的暴动18.1918年孙中山通电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示当时孙中山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B.断然决定同军阀彻底决裂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D.尚未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19.孙中山晚年指出,阻碍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关键因素是A.外国势力的干涉B.军阀混战C.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20.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迅猛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它必然促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某些变化。据此回答21~23题。21.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的前提和条件是①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②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③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扩大④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不包括A.重工业B.轻工业C.电力工业D.化学工业23.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主要变化是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B.自由资本主义形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D.重商主义形成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征服世界的过程,也是亚非拉人民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据此回答24~30题。24.19世纪中期,民族解放运动主要集中在A.亚洲地区B.欧洲地区C.拉丁美洲地区D.非洲地区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主要根源在于A.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B.西方政治、经济学说的影响C.帝国主义加剧侵略D.各国封建主义的压迫26.十九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多次进行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资格的标准,减少人口缩减的农村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曼切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的议员名额。对上述改革的正确评述应包括①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②工业资产阶级政治权利不断加强③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④对宪章运动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7.在明治维新实行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B.废除土地买卖禁令C.实行征兵制D.发展近代教育28.二战前夕,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A.对西班牙实施不干涉政策B.策划慕尼黑阴谋C.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D.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29.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起飞的主要条件,不包括A.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B.对经济实行宏观管理C.积极发展转口贸易D.工业布局基础良好30.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趋稳定B.各成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共计34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后汉书》材料2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材料3晋自中兴以来,治纲大驰,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晋书》材料4处庙堂之高,不知有阵战之急……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宋以后,多以寒人为中书舍人。--《中外历史新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中的豪人和徒附分别指什么?(2分)(2)材料2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2分)(3)材料4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4)上述四段材料反映了西汉末年以来,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什么社会问题?结合史实评述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材料2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6期)材料3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材料4五四以后,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二种思想,突然输入于我学术界之中,流行全国。(这些思想主张)是与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应的,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1943年3月蒋介石《中国之命运》回答:(1)结合背景、目的、作用评价上述四段材料。(5分)(2)概述儒学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5分)(3)儒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地位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6、17世纪时,西欧医生的地位还很低,尽管主要的宫廷医生有很高的经济收入,但医生并不被认为是一个很光荣的职业,直到17世纪中叶,一位绅士还拒绝同一位有钱的医生的女儿结婚。律师职业虽然不被视为低等,但也不受人尊重。20世纪以后医生和律师是备受欢迎和尊重的职业。材料217世纪上半叶,茶叶、咖啡等饮料进入欧美,饮茶和喝咖啡成了上层社会的时尚。18世纪时已有大量的热带水果和蔬菜进入欧洲市场,到了19世纪,比较富裕的家庭的饮食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材料318世纪,社会低层的人们娱乐活动主要是看斗鸡、斗牛,去小酒店喝劣质的烈性酒。上层人士的消遣有打猎、赛马。赌博是各阶层都普遍参加的活动。19世纪中叶开始,各种体育活动迅速发展起来,垒球、足球、田径运动纷纷诞生,特别是足球和田径比赛,不但吸引了许多参加者,而且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成了各阶层人士喜爱的消遣。--引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回答:(1)从16世纪到20世纪欧洲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2)发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4分)(3)材料表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5分,第35题13分,第36题13分,共计41分)3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轨迹。(1)中国古代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3分)(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3分)(3)试以宋朝为例,说明该制度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3分)(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6分)35.现代化是一项涉及价值取向、社会秩序、政治规范、制度运作、伦理认同等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确实也始终伴随着多方位的努力。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演变历程来看,效法西方经历了器物→制度→观念三个依序递进的变革程式。这一程式反映了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内在联系。(1)器物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何影响?(4分)(2)制度变革是指哪些重大事件?它们在建立国家政治制度上的主张有何不同?(3分)(3)观念变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有人认为,当陈独秀一派思想家在此时得到伦理的觉悟才是根本觉悟的反省时,才算达到认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完整境地。就此谈谈你的理解。(3分)(4)在近代中国,晚清政府为适应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仿真试题(二)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3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