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按历史事件的类型,把下列年代分为几个组,641年应归在哪一组?[]A.25年,265年,581年B.1004年,1126年,1140年C.公元前138年,73年,1771年D.184年,875年,1351年2.王莽改制时,有人批评到“井田虽圣法,其废久矣……今欲违民心,追复千载绝迹,虽尧舜复起,而无百年之渐,弗能行也”。说话者认为[]A.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B.禁止土地买卖的规定损害了地主的利益C.禁止奴婢买卖的规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D.禁止奴婢买卖的规定损害了地主的利益3.下列农业生产的新现象,从明朝开始出现的是①稻米产量在全国占举足轻重的地位②玉米成为一些地区的主要食品③南北各地农民普遍掌握植棉技术④松江棉布,销行全国各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其作用不包括[]A.强化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基础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C.削弱了士族地主的势力D.禁止了士族地主入朝做官5.以下哪组内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6.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表”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7.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有①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促使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③客观上有利于手工纺织业的发展④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下列历史现象中,顺应了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趋势的应是:①聘用外国人任海关总税务司②设立总理衙门③派遣留学生④引进西方技术,开办工矿企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9.1894年北洋舰队丧失黄海制海权的主要原因是[]A.黄海海战主力被歼B.实力对比敌强我弱C.战备不足,指挥失当D.奉行“保船避战”方针10.外国资本主义在向帝国主义过渡之前就已在华取得的侵略权益有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建教堂和传教的权利③在中国修筑铁路④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11.李鸿章在历次的中外战争中避战求和,其根本原因是[]A.李鸿章代表封建统治的利益B.慈禧的投降卖国立场C.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薄弱D.封建制度的落后12.《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侵略新要求是指[]A.中国成为市场和原料供给地B.将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资本输出,分割世界D.瓜分中国13.戊戌变法的首要目标是[]A.革新政治B.救亡图存C.夺取实权D.学习西方14.近代中国曾两次出现被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出现在19世纪末,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B.都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而结束C.两次同盟的形成,美国政策均发挥了直接作用D.都被日本帝国主义的扩张所打破15.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核心内容包括:①和平建国②统制经济政策③改组国民政府④军队国家化、政治民主化[]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②③④16.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多种思想潮流迭起、冲突剧烈,说明了这一时期的中国①产生了多种政治力量②先进的中国人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民族危机严重④尚未找到救国的正确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B.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C.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撒切尔夫人在回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这段话最本质的含义是[]A.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B.英国失去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C.国家实力是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D.香港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19.1940年,重庆的米价在1~9月份短短8个月里竟上涨了21倍,导致米价暴涨的最主要原因是[]A.四川地区自然灾害严重B.四大家族无限制发行纸币C.中日战争破坏D.日本对农业资源的掠夺20.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B.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中国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21.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所体现的是[]A.殖民主义的屠杀掠夺政策B.工业资本的自由贸易政策C.金融资本的垄断贸易政策D.殖民主义的贸易保护主义22.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3.17至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内在的一致性是[]A.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B.都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C.都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引起的D.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24.英国的新贵族是指[]A.资产阶级化的贵族B.代表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贵族C.资产阶级革命后产生的贵族D.支持新议会主张的封建贵族25.浪漫主义文学在全欧洲盛行的社会条件是[]A.封建宗教的强烈束缚依然存在B.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确立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现D.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破产26.在理性主义促进下产生的自然科学成就,不包括[]A.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B.牛顿力学体系C.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27.道威斯计划在1925年实行,其产生的最严重影响在于[]A.使德国赔款问题由此不了了之B.使德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C.使法国丧失了赔款问题的主动权D.为德国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了基础28.在罗斯福新政中,主要用于解决失业问题的措施是[]A.实行美元贬制B.规定工资标准C.规定工作日时数D.兴办公共工程29.1939~1942年,西欧、北欧沦为轴心国占领区的国家有①西班牙②法国③荷兰④丹麦⑤挪威⑥瑞典[]A.①②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⑥30.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明当时世界局势的突出特点是[]A.英法俄和德意奥的利益不同B.英德矛盾尖锐,各自寻找支持者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D.帝国主义列强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七月十三日,朝廷发布上谕:“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细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遮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俟数年后规模初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光绪朝东华录》材料二官僚端方奏者言:竹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端方《清平满汉畛城密折》材料三康有为言:“顷七月十三日明谕,有预备行宪政之大号,以报扫除中国四千年之秕政焉。薄海闻之,欢腾喜蹈,民权既得,兆重一心,君民同治,中国从此不亡矣。”——1906年《中国维新报》材料四孙中山指出:“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紧要的话,因为凡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只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①根据材料,概括清朝“预备仿行宪政”的目的与实施计划(4分)②康有为、孙中山对此举措态度怎样,试作简要评析。(6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7年3月)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重申国民党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后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前后两次全体会议之间,由全会互选九人组成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对党务、政治、军事行使最终议决权,废除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职。材料二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决定修正《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国民政府实行委员会议制,日常政务由五名常务委员会执行,不设主席一职,国民政府发布命令由常务委员三人署名。材料三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原属国民党政府的军事委员会改隶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下,为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军事委员会废除主席职务,设主席团七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仅为军事委员会委员之一,不再具有原定战争时期的各项特权。——以上均引自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文件回答:①据材料一,说明《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确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分)目的是什么?(2分)②据材料二,分析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归谁领导?(1分)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1分)③材料三确立的原则是什么?(2分)主要目的又是什么?(2分)④简要概括国民党上述改革的背景和结果。(2分)33.阅读下列材料:一.公开达成公平的和平协定……。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有绝对自由……。三.尽速取消一切经济障碍和确立贸易条件的平等。四.给予并接受保证,以便各国军备缩减到适合内部安全的最低限度。五.自由地、坦率地和公正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十.……在各国的地位中得到维护和保障的奥匈各族人民得到自主发展的最自由的机会。十一.……塞尔维亚应得到自由和安全的通往海洋之路。……应建立各巴尔干国家政治和经济独立与领土完整的国际保证。十二.……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主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十三.应建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家,它应包括无可争辩地由波兰居民居住的领土,它应保证有自由和安全通往海洋之路……。十四.应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相互保证。——1918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和平原则”结合历史背景归纳材料中关于“十四点和平原则”的内容,并评价其实质。(1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5分,第35题13分,第36题13分,共计41分。34.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杰出政治家。概括他们在当政后所采取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举措。(5分)简述其各自取得的成效。(5分)简析他们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原因。(5分)3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人民主要面临着哪两个重大问题?(4分)中共“八大”为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决策是什么(2分)?“八大”决策为什么未得到贯彻实行?(3分)其经验教训是什么?(4分)36.论述一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的兴衰与市场变化的密切关系。(13分)参考答案提示一、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31.①目的:保存封建专制制度,分化瓦解革命党,维护反动统治。实施计划:借口民智低愚,拖延实施时间。②康有为欢呼拥护,大加捧扬,认为清朝只要实施宪政,就实现了兴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认为清政府预备立宪只是欺骗人民;自由平等与君主制是互不相容的;只有实行民主共和,才能清除争权夺位的内乱。他力主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现民主共和,表明了他坚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立场,但他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过于理想化。32.①恢复党治原则,实行集体领导。目的是限制个人独裁。②国民政府由国民党领导;最高权力机构是国民政府委员会议。③确立了以党治军的原则。目的在于限制蒋介石的军事独裁。④北伐胜利进军,蒋介石个人独裁日益发展。由于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改革失败。3
本文标题: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3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