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卷2一、选择题(每题1.5分)1.下列对“盛世局面”的认识最准确的是A.政治清明,府库弃盈,百姓家给人足B.封建剥削大大减轻,农民的负担已微不足道C.封建剥削有所减轻,农民的负担依然沉重D.盛世局面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2.《吕氏春秋·博大览》中说:“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下列历史事件不合上述观点的是A.商鞅变法B.秦建立中央集权制C.王莽改制D.周世宗改革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顺应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B.接受汉族先进的封建统治政策C.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D.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4.下列改革,促进社会形态变化的有①商鞅变法②周世宗改革③王安石变法④北魏孝文帝改革A.①③B.②④C.①④D.③④5.王安石变法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A.政府财政收入问题B.大地主的特以问题C.农业生产发展问题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6.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已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同之谓也。”他认为A.国家兴衰关键在于能否任用贤才B.社会安定是国家兴衰的关键C.培养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D.统治者的专权昏乱必然造成国家衰败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有经历多次改革。据此回答第1~11题:7、西汉时期田租较轻,甚至有十多年不收田租,这意味着:A、休养生息政策得到长期维持B、农民负担大为减轻甚至没有负担C、田租在西汉税收体系中不占重要地位D、西汉统治者提倡节俭,财政开支很少,不需要大量收税8、唐朝时期的租庸调制:A、减轻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B、使农民获得了少量土地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缓和了严重的阶级矛盾9、唐朝后期,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从而推动我国赋税制度重大变革。唐朝两税法的实行表明:①租庸调制已无法维持②征税标准不再以人丁为主③有效地遏制了土地兼并的势头④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⑤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A、①②B、③④⑤C、①②③D、①②⑤10、唐朝实行两税法产生的作用是:A、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C、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D、削弱了藩政割据的经济基础11、两税与以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A、统一税制B、扩大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D、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2、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征收银两B、都因损害大官僚大地主利益遭反对而停止C、不以人头为征税标准D、都加强对土地和财产数量的征税13、上述三种制度的演变反映出封建生产关系变化的趋势是:A、由征收实物税转变为征收货币税B、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生控制逐渐松弛C、由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演变为按田亩征税D、阶级矛盾矛盾尖锐,封建制度渐趋衰落14、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初的地丁银制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特点是:A、商品经济日益发展B、自然经济渐趋瓦解C、农业手工业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15、一条鞭法遭到大地主反对,主要是因为:A、按实物征税B、把实物折成银两征税C、解出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D、按田亩多少交税16、清代征收地丁银是指:A、只征土地税,废除人丁税B、土地税人丁税一律只收白银C、按土地和人口多少征收白银D、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和国家自主的基础,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农业,注意引进新的农作物,改进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据此回答12~15题:17、“闽田两收,北人诧以为异,至岭南则三收也”,这是对什么时期什么作物种植的记载?A、南朝、小麦B、南宋、棉花C、明朝、甘薯D、明朝、水稻18、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A、农业发展要有持续发展的趋势B、农业发展要保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农业经济发展即要满足人类当前需要,D、既要农业不断发展,又要文化不断发展19、一次把开沟、下种、覆盖全部完成的生产工具最早发明于:A、汉B、唐C、南宋D、明2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主张:A、都反映自然经济的性质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当商品经济仍然得到一定发展,据此回答16~23题:21、战国时期,冶铁业得到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由于:A、重农抑商政策尚未完全推行B、争霸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C、发展冶铁业的利润十分丰厚D、诸侯忙于战争,无暇顾及内政22、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战国时期,中原市场可以买到四方物产B、北宋城市商业不受时间限制C、“交子”是具有货币职能的信用兑换劵D、元朝发展大规模的漕运和海运反映南北贸易频繁23、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的“凡置产业,自当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最突出的后果是: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农民购买力低下,缩小商品销售市场C、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D、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24、明朝的商业与战国时期相比,其进步表现在:①封建政府放弃了轻视商业的政策②商业活动的内容更加贴近人们日常生活③盐铁贸易已经逐渐趋于衰落④商业中心和行政中心分开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5、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26、下列情况的出现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的是:A、传奇小说B、明朝君主专制加强C、一条鞭法D、民主思想的出现27、下列历史现象中,体现明清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B、建州女真进入辽沈地区C、苏州的“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现象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28、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最主要条件是:A、海外贸易迅猛发展B、农业技术提高,产生了大量富余劳动力C、商品经济空前活跃D、手工业技术迅速提高,应用广泛29、明清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是“萌芽”,主要是因为:A、只出现个别地区和个别生产部门B、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远远小于农业C、资本主义停留在工场手工业阶段D、“男耕女织”的经济观念根深蒂固30、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阻力主要来源于:A、农民生活极为贫困,国内市场狭窄B、地主商人用钱财投资于土地,致使资金短缺C、封建制度十分腐朽,制约资本主义发展D、清政府对外实行“闭关自守”政策31、下列经济现象与少数民族有关的是:①榷场②交子③瓦肆④互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④32、考古学家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数十米的沙丘下发现了史书中记载的楼兰国的遗址。楼兰是古代西域地区美丽富饶的国家,它的衰败原因应是:A、匈奴的袭击统治B、“丝绸之路”开辟后举国迁徙到商路要冲C、过度的开发破坏了环境D、水资源被污染危及人类生存33、秦朝管理珠江流域和北方边郡采取的相同措施有:①军事征服②设机构管理③迁徙人民杂居④建筑防御工事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4、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C、阶级矛盾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35、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根源于当时:A、长期的兼并战争B、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C、社会生产力取得显著进步D、奴隶不断掀起反抗斗争36、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而经济却获得很大发展,主要得益于:A、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B、各诸侯国君都重视发展经济C、水利工程大规模兴修D、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37、下列反映土地兼并现象的有:①西汉后期广大农民“无立锥之地”②英国“羊吃人”③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④两税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8清初规定,原来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其意图是:A、满足满洲贵族的土地要求B、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彻底铲除明朝残余势力D、赢得民心以稳定新的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善于总结经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兴修许多重大工程,有许多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据此回答32~37题39、我国人民发明了许多灌溉工具,其中基本上无需人力操作的工具发明于: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唐朝D、北宋40、以下关于秦朝修长城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中原人民不受北方少数民族进攻的作用B、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速了秦统治的崩溃C、对于保护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积极意义D、限制了中国的国际交往,不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41、战国至西汉时期曾兴修了一些大型水利工程,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兴修都江堰是为了防洪灌溉B、兴修郑国渠主要是为了灌溉C、汉武帝治理黄河是解决黄河决口问题D、开灵渠主要是为了连接两大水系42、我国古代“七大古都”中位于黄河流域的有四个,按照黄河流域的走势,自上而下依此是:A、西安、开封、洛阳、北京B、洛阳、西安、开封、北京C、开封、西安、洛阳D、西安、洛阳、开封、北京43、僧一行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甚急,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以至秋分有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上是:A、发现了在一年中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B、因设备简陋造成的观测误差C、发现地球自转的周期D、精确的算出了地球公转的的周期44、中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下列仪器,用于天文观测的是:A、地动仪B、司南C、望远镜D、浑天仪4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B、对分封制弊端的认识C、秦朝丞相李斯的建议D、“百家争鸣”加深了统治者都时局的认识46、我国封建社会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决定因素是:A、统治阶级的欲望B、地主阶级的要求C、封建小农经济D、法家思想的启示47、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B、有区别的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封建专制统治48、明清帝王空前加强皇权专制,说明:A、皇权受到地方势力的威胁空前严重B、大臣叛离现象日益严重C、封建社会正不断地走向衰落D、皇帝充分认识到巩固统一的重要性49、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现象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50、北宋初期和明朝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A、废除丞相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C、废除原来的全国行政区划D、文化专制5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巩固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在于:A、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发展社会经济C、巩固国防抵御侵略D、加强民主交流52、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53、隋唐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制选拔官吏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中央各部门分工明确、互相制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54、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B、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都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D、是导致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55、以下有关魏晋南北朝士族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削弱了封建统治基础D、加剧了封建统治的腐败56、王夫之分析历史进程是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以下对王夫之历史观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未从本质上去认识历史发展趋势B、只看到历史发展迂回性,而未看到历史前进性和上升性C、客观的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D、把历史说成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犯了历史循环论的错误57、下列措施不具有直接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本文标题: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