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上学期高一优化训练地理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A卷(附答案)
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知识网络●范题精讲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例1】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组合,正确的是()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⑦变质岩⑧沉积岩⑨岩浆岩A.②—⑤—①—⑨B.②—④—⑥—⑦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解析:此题开放性程度很高,题目并未对如何组合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从选项中分析,寻找符合一定规律的排序,从而考查学生的选择归纳能力。弄清地质概念之间的逻辑联系(见上图)。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称为矿物;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称为矿产;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就是岩石。矿产存在于矿床中,大部分矿床存在于岩石中,有些岩石本身就是矿产。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地壳由这三大类岩石组成。容易误选B或D,纠正思维障碍的办法是解答本题要分清化学元素、矿物、矿产、矿床、岩石等地质概念及相互组成被组成的关系。答案:C二、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的海陆分布形成的基本原因是____________。(2)世界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我国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多地震和火山活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解析:解答本题一定要紧密结合图。试题提供的是“六大板块示意图”,这就必须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来回答问题,特别是第(3)(4)两题,更必须从图上的我国地理位置和板块运动的方向来进行具体分析,回答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答案:(1)长期以来因地壳运动引起大陆不断漂移和板块不断运动的结果(2)受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4)可信。由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都在不停地运动,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印度洋板块北端的印度半岛在不断地向亚欧板块的下面俯冲,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印度半岛不断地北移,最终将逐渐消失。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例3】下面两幅图分别为“某海区等温线分布图”和“某测量站水温垂直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某海域等温分布图图1某测量站水温垂直分布图图2(1)图1所示区域位于________半球,且正值________季。(2)图2中水温的分布符合图1中的________点。(3)图2说明海水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________,1000m以下________。解析:本题通过考查海洋水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而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解答该题,首先应判断图1的半球位置和季节。从等温线的分布可看出水温由南向北递减,可判断为北半球;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可判断是冬季(因北半球1月份海洋等温线向北凸)。其次根据图2水温可判断符合图1中的A点。再次,1000m以上水温随深度递减,1000m以下保持低温。答案:(1)北冬(2)A(3)递减保持低温状态【例4】读下面“某大洋等水温线图”,判断()A.海水温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丙丁B.海水温度由小到大排列:丙丁甲乙C.海水盐度由大到小排列:甲乙丁丙D.海水盐度由小到大排列:乙甲丙丁解析:完成本题要运用盐度和水温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首先,据图可知此海域应位于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流经甲、丁处的是暖流,流经丙、乙处的是寒流,所以水温和盐度丁处高于丙处,甲处大于乙处。再根据低纬度海区水温高于高纬度海区,所以水温甲>乙>丁>丙。其次,根据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可知,丙、丁盐度高于甲、乙。综上所述,正确的选项是D。答案:D四、海水运动【例5】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旱季时,直布罗陀海峡表面海流P和斯里兰卡以南表面海流Q的流向是()A.P从西向东,Q从东向西B.P从西向东,Q从西向东C.P从东向西,Q从西向东D.P从东向西,Q从东向西解析:小亚细亚半岛沿海地区处于干旱季时,是北半球夏季,因为该地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此时斯里兰卡以南(北印度洋)表面海水从西向东流动,而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由于密度差异,常年从大西洋表层向东流入地中海。故选项B正确。答案:B【例6】二战中一著名的战例:当时盟军控制了地中海水域,并依托地中海进行兵员和军需物质调遣,而德军潜艇成功地躲避盟军雷达的监视,对盟军地中海运输线实施打击。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标出大西洋、地中海。(2)德军潜艇如何利用洋流来躲避盟军雷达监视?①进入地中海。②撤出地中海。解析:首先根据图中的经度位置可判断出左侧为大西洋,右侧为地中海。其次要掌握直布罗陀海峡的密度流。受地中海地区气候的影响,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注入,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水面降低。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水面比地中海高。于是,大西洋表层海水便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地中海底部海水由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德军潜艇就是利用自然条件(洋流)来帮助军事战争。答案:(1)直布罗陀海底山脊左侧为大西洋,右侧为地中海。(2)潜艇潜入直布罗陀海峡表层海水,关闭发动机,利用密度流进入地中海潜艇潜入直布罗陀海峡深层海水,关闭发动机,利用补偿流撤出地中海五、陆地水与水循环【例7】读下面两幅图,回答问题。(1)字母a、b代表的含义:a_________,b_________。(2)庐山小天池有“久雨不溢,久旱不涸”的特点。甲、乙两图,能表示“久雨不溢”的是______________图,能表示“久旱不涸”的是______________图。(3)关于图中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潜水水位的变化幅度一般小于河流水位变化幅度B.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河流一般没有水位变化C.地下水与地表水可以相互补给,所以地下水取之不竭D.潜水与河流水的更新周期都不长,均属于静态水资源(4)黄河下游河水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河流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解题关键在于读图分析。图甲河流处于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潜水面,河流水补给地下潜水;图乙河流处于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潜水面,潜水补给河流。庐山小天池属于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第(4)题重在抓住黄河下游“地上河”的特点。答案:(1)地表水补给潜水潜水补给地表水(2)甲乙(3)A(4)河水补给地下潜水六、生物【例8】下列有关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南丘陵地区适宜碱蓬生长B.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根部系统不发达C.土壤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D.气候是决定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解析:考查学生对影响植物分布的条件和因素的认识,以及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的掌握程度。江南丘陵为酸性土壤,适宜种植茶树等,碱蓬则分布在盐碱性的土壤地区。答案:D七、土壤【例9】成熟土壤由上而下的土层结构为()A.母质层→淀积层→淋滤层→腐殖质层B.枯枝落叶层→淀积层→母质层→淋滤层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滤层→母质层D.腐殖质层→淋滤层→淀积层→母质层解析:考查成熟土壤的土层结构,见教材图3.51土壤剖面。答案:D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例10】读“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回答问题。(1)图中哪个箭头可以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质作用?请将符号“×”标注在该箭头的线段上。(2)a箭头表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要点)(3)此图说明了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解析:设计该题主要考查对陆地环境整体性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题必须深刻理解“陆地环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要素,通过密切的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了陆地环境。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这一理论的内涵和知识迁移的技巧。答案:(1)水地貌(2)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3)整体性●试题详解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七)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A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四种物质组成排列中,合理的一组是()A.地壳→化学元素→岩石→矿物B.地壳→矿物→化学元素→岩石C.化学元素→矿物→岩石→地壳D.矿物→化学元素→岩石→地壳解析: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矿物又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结合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化学元素是组成地壳最基本的物质。综上所述,正确的排列是C。答案:C2.下列哪些事实与地壳物质循环有关()①岩浆岩的形成②土壤层的发育③地貌的变化④地壳中的化学元素⑤玄武岩上有许多气孔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③D.③④⑤解析:地壳物质循环,特别是由大气、水、生物界直接参与并起重要作用的地表物质循环,对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地表岩石的形成、地貌的变化、土壤层的发育,都与此密切相关。答案:C3.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分布在()A.两个大陆板块发生碰撞的地区B.两个大陆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区C.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发生碰撞的地区D.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发生张裂的地区解析: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则形成巨大的山脉;当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因位置较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这里往往形成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答案:C4.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风力侵蚀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化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解析:我国的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岩性疏松,再加上地表植被多遭破坏,夏季暴雨集中,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答案:B5.下图中属于移动沙丘构造图的是()解析:首先根据风向与坡向来判断。沙丘的纵剖面是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凸出而平缓,背风坡凹而陡。由此可见,图D是不正确的;其次根据沙丘层理情况辨别流动沙丘和静止沙丘。静止沙丘为多层弧形层理构造,如图C、图D;流动沙丘是单向斜层理,如A图和B图。但B图斜层理方向不正确,因为沙粒不断地从迎风坡向背风坡搬运,在重力的作用下堆积,在沙丘内部形成与背风坡倾斜方向一致的斜层理。所以本题只有A图正确。答案:A6.下图是“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等温线图”,根据海陆性质不同对气温高低的影响,结论正确的是()A.A处气温低于B处B.A处是陆地,B处是海洋C.A、B两处气温相同D.A处是海洋,B处是海洋解析:由图分析可知:24℃<A<28℃,20℃<B<24℃,再根据A处等温线向高纬凸出,B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说明A处气温较高,B处较低。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因此A处是陆地,B处是海洋。答案:B7.下图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海洋表面平均盐度按纬度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从图上看,A曲线反映的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增,不对;C曲线虽然略呈马鞍形分布,但平均盐度值过低,不超过3.4%,且变化幅度小,也不对;D曲线反映的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大致符合海水温度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只有B曲线符合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答案:B8.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下落称为汐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区别
本文标题:上学期高一优化训练地理第三单元陆地和海洋A卷(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3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