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10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10月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3*25=75分,答案填于答题卷)1、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rivercancarryaboat,yet,itcanturntheboatovera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A、LiErB、ZhuangZhouD、XunKuangC、MengKe2、宋明理学的积极方面有①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②注重人的气节、品德③讲求自我节制、奋发图强④强调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罗盘针B、地动仪C、造纸术D、雕版印刷术4、2006年3月4日8时19分32.1秒,在西藏班戈(北纬35.55,东经89.6)发生4.4级地震。用下列哪种仪器可遥测地震发生的方向ABCD5、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证明了马克思这段话的正确性①秦兵马俑制作②隋大运河的开凿③元曲的出现④明长城的兴修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6、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之中”,此人是A、顾恺之B、王羲之C、吴道子D、王夫之7、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的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8、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9、通过文学来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可读性最强的作品是A.“三言“二拍”B.《红楼梦》C.《聊斋志异》D.《儒林外史》10、普罗泰戈拉特别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要看它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他的思想体现了:A.资产阶级的本质B.人文主义的本质C.封建主义的本质D.启蒙运动的本质11、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重视:A.对人类社会的研究B.对自然界的研究C.对人的伦理道德的探讨D.对人性的研究12、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评价正确的是:①其哲学认识是从批判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②其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③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④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④13、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的作品是A、薄伽丘的作品B、莎士比亚的作品C、但丁的作品D、彼特拉克的作品14.关于马丁•路德改革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它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B.是一场社会、思想改革运动C.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D.它违背了基督教的本意,客观上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15.有“讽刺现代社会积弊”之称的文学作品是A.《西风颂》B.《恰尔德﹒哈罗尔德》C.《唐璜》D.《茶花女》16.对19世纪法国印象派绘画产生重要影响的是A.欧洲巨变B.启蒙思想C.科学技术的启发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7.如果生活在19世纪,出门旅行,不可能搭乘的交通工具是A.汽车B.火车C.轮船D.飞机18、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B.侧重于理论探索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D.提倡实验科学19、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贵华夏、贱夷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B.“贵华夏、贱夷狄”,维护清朝统治C.向西方学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20、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体用之争”的焦点是: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要不要维护封建伦理纲常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2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与顽固势力的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D新文化运动2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A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B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C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D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23、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A.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运动B.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C.它给专制主义和传统礼教以空前沉重的打击D.促进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24、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①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②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民族特点③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④被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25、新三民主义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其依据不包括A、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基本原则一致B、明确地反对帝国主义C、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D、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作为最终目标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5分,共39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伏尔泰语录》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卢梭《社会契约论》请回答:(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3分)(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3分)(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方面,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侧重什么?(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材料二:列宁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他一方面是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一个发狂地信仰基督的地主。”请回答:(1)恩格斯为什么如此评价巴尔扎克?(2)列宁为什么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举例说明)(3)从恩格斯和列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两位作家作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28、阅读下列关于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几则材料。材料一:(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权……(二)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1911年《军政府宣言》材料二: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三、凡革命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国家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起以后则否。——1924年孙中山〈宣告各友邦书〉材料三:(一)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当时的民族主义的宗旨是什么?这种看法有何局限和失误?(6分)(2)据材料二、三说明孙中山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态度有何区别?影响孙中山产生区别的主要历史因素是什么?(7分)(3)根据材料,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前后不同,从中你对孙中山有怎样的认识?(2分)三、问答题(各12分,共36分)29、读下面史料:(12分)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荀子的思想和孔孟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他主张“性善论”。西汉时期,董仲舒为适应“休养生息”的时代要求,建立了以“君权神授”学说为基础的新儒学体系,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完成下面问题:(1)上面的文段中共有7处说法不符合史实,请指出错在哪里并给予改正?(指出一处并改正得2分,仅指出错误没改正不得分,列出5处就可以)(2)如果要给上面文段拟一个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分)30、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请回答:(1)举例说明绘画、文学方面世俗化趋势的表现。(2)简要分析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原因。3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9分),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高二历史10月考答题卷(上学期)二.材料解析题(26题14分,27题10分,28题15分)26.(1)(2)(3)(4)27.(1)(2)(3)28.(1)(2)(3)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班级姓名座号******************************************************************************************************************************************三.问答题(各12分,共36分)2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31.第10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C2.D3.A4.A5.B6.A7.A8.D9.B10.B11.C12.D13.B14.D15.C16.C17.D18.A19.D20.C21.B22.C23.B24.B25.D26、(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3分)(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3分)(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4分)(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4分)27、(1)巴尔扎克是现实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3分)(2)《战争与和平》通过1812年卫国战争,把众多人物与事件组织到一起,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10月考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