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四县联合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第二学期四县联合月考试题(2008.05)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本试卷分卷Ⅰ和卷Ⅱ,卷Ⅰ为单项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3.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只交卷Ⅱ和答题卡。卷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②2.西周分封诸侯国,诸侯国实质上是A.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的需要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D.拱卫中央的藩属国3.管仲在齐的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A.经济实力发展B.军事力量加强C.社会性质变化D.实现称霸目标4.下列战役发生的地点在最东面的是A.城濮之战B.牧野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5.《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新兴地主武装夺权,奴隶制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6.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有:①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势力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融合③加强了统一趋势④有利于新兴地主势力的发展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7.“战国七雄”中的韩、赵、魏源出于:A.齐国B.宋国C.晋国D.越国8.下列哪项的手工业技术是用于漆工艺制造的A.铸铁柔化处理技术B.夹纻技术C.金银错技术D.用曲造酒技术9.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的“初税亩”和齐国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其导致的后果有:①增加了国家收入②承认了土地私有③促进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④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其主要标志是A.使用铁器和牛耕B.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C.井田制在各国瓦解D.各国进行了政治改革11、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1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在秦国修建的有①芍陂②都江堰③西门豹渠④郑国渠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3.商鞅变法哪些内容直接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①军功授爵制②重农抑商③废除井田制④废分封行县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③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②③④⑤14.下列关于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④维护奴隶制,反对社会变革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15.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社会大变革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井田制的瓦解16.下列关于青铜器铸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青铜铸造是夏、商、周三代手工业的主要部门B.商、西周青铜器产品只供国王和贵族使用C.商朝早期出现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D.春秋战国时期青铜铸造出现金银错技术17.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第一次在全国推行郡县制C.开凿的灵渠第一次沟通了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D.疆域的南端在今天的南沙18.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御史大夫的是①负责管理军事②负责国家监察事务③执掌群臣奏章④帮助皇帝处理政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1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封建社会实行这一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在于A.地主阶级的要求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法家思想的启示D.统治阶级的权力欲20.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人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很早就懂得A.保护自然资源B.封闭山林猎场C.严惩猎杀家犬D.禁止乱砍滥伐21.《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继承周朝的分封制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C.汉武帝颁行推恩令D.汉武帝的“附益之法”22.我国古代最早在今天广西境内设置行政机构的封建王朝是A.东周B.秦朝C.西汉D.东汉23.秦朝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通西域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A.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B.扩大中央政权的管辖范围C.促进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D.加速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24、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25、秦汉时期,中国已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中国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亚地区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条件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26、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27.下列不属于西汉对边疆地区加强管理内容的是A.西域都护的设置B.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C.在西南夷设郡D.在南越设南海等郡28.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29.下列关于两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汉政府反对匈奴掠夺的反侵略战争B.两汉政府反对匈奴保持边境安全的正义之举C.两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30.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A.散文、诗歌B.赋和乐府诗C.小传、传奇D.戏剧、传记31.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直接原因是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B.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C.西域都护的设置D.甘英对西亚的地理和风俗人情的了解32.汉朝如果派使臣去大秦,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先后经过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33.若想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史实,应查阅A.《汉书》B.《氾胜之书》C.《史记》D.《后汉书》34.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兴修水利工程和大批良田的开垦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35.汉代实行的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A.九品中正制度B.科举制度C.察举制度D.刺史制度36.对于两汉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和亲”,正确的认识是A.标志着双方战争基本结束,和平开始B.密切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C.屈辱的求和行为,有辱人格国格D.于汉族是被迫,于少数民族是征服的结果37.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其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A.《采桑度》B.《敕勒歌》C.《木兰辞》D.《蒿里行》38.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的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经济文化处世界领先地位D.广泛引进农作物新品种39.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的根本原因是A.想要控制寺院规模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C.受统治需要的制约D.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持对立态度4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独具特点。这一时期文化得以发展的条件有①各族人民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③江南地区的开发④佛教的传入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卷Ⅱ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阅读下列材料以下一组材料是古代思想家关于“君”“民”关系的言论汇编:①“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古梁传·桓公十四年》)②“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地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清唐甄《潜书·明鉴》)③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威者也”(《荀子·哀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国语楚语上》)④“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孟子·梁惠王下》)⑤(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借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请回答:(1)材料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该理念的内容。(5分)(2)材料对你有何启示?(3分)37.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各种力量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时期,试分析说明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出现了哪三种趋势?(10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5ABCAC6-10DCBAB11-15ADACB16-20BDBBA21-25CBCBD26-30ABBBB31-35BBADC35-40BABCA二.非选择题(各小题10分,共20分)36.(1)“以民为本”(或“民本”思想)。(2分)内容:重民(认识民众是立国之本);爱民(关心民众的劳苦);养民(不要过度掠夺民众);从民(根据民意任用贤人);信民(取信于民)。(5分)(2)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要从实际出发办事。(3分)37.答案:一是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从春秋五霸至战国七雄,前者主要为争霸而战,后者则是为统一而战。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诸侯国数目逐步减少,最后由秦国统一全国。(3分)二是从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趋势。随着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私田和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从春秋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变法,用制度法律条文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和分封制,确立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3分)三是华夏族和少数民族融合的趋势。在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的战争中,华夏族和边疆少数民族接触频繁,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3分)总之这三种趋势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促进,互相影响,使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1分)
本文标题:高二历史第二学期四县联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