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五
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五(人口与城市)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分布情况图,回答l-3小题。1.A地区和B地区所在的地形区是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D.太行山脉2.该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是A.凌汛B.水土流失C.森林面积减少D.泥石流频发3.本区北部人口合理承载力低的原因是A.人口增长率低B.处于自然带的过渡地带C.人口死亡率高D.自然环境生产力较大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4-5题。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回答6~8题。6.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属国际人口迁移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7.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收入差距B.家庭婚姻C.工程建设D.文化教育8.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B.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C.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图是某地区某种人文景观的分布图。据此回答9~12题。9.这张图的标题可能是A.乳畜带分布图B.石油工业区分布图C.城镇分布图D.种族严重冲突地区分布图10.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此类景观多分布于A.平原地区B.高原地区C.崎岖山区D.复杂的丘陵地区11.影响图中景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开发时间的长短B.宗教与军事C.气候与河流D.自然资源与交通运输12.下列与该景观所在国家无关的地理事物是A.大片棉田B.东南信风C.大片绿洲D.旱涝灾害13.下图是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时发现的树桩年轮特征示意图,根据树桩年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④→①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B.靠P一侧枝叶茂密,水分较多C.靠P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D.靠P一侧光合作用强烈14.下面的水系图中,反映地势低平的是当前,轿车正逐步进入家庭,成为大众消费的热点。读下表判断15--16题。15.轿车销售商店的区位较宜选择在A.城市中心商务区B.接近消费者的居民区C.市区商业街D.交通方便的城乡结合部16.不同等级城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的汽车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B.人口密度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C.公共交通愈发达,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少D.城市空间面积愈大,家庭拥有汽车数量愈多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外延式”,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据此判断17—18题。17.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A.城市化水平B.人口密度C.人口数量D.经济发展水平18.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读潜水位等值线图,右图表示甲图中XY两地间的剖面图。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①地的地下径流方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向西C.自西南向东北D.从北向南20.在资源利用上,图中显示该地存在的问题是A.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盐碱化B.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沙漠化C.滥砍乱伐森林,破坏生态平衡D.过度抽取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21.在生活中,确定正午的准确方法是A.当地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刻B.当地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刻C.时钟指向12点的时刻D.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刻辽宁省气象台对“暧冬”制定的标准是:从前一年的12月到当年的2月,这3个月的平均气温高于30年的平均值0.5°C,就说明是暧冬。2006年冬季东北地区出现“暧冬”,据此判断下题。22.“嗳冬”可能带来的影响是()A.果树病虫害加重,小麦减产B.春节期间到东北旅游观光的人数增加C.东北地区来年可能会出现春旱D.会使水稻种植的北界南移“大气灰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发生时天空长时间灰蒙蒙的;能见度极差。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深受其害。回答23-24题。23.关于产生大气灰霾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燃煤和石油B.夏季风的势力增强C.城市规模不断膨胀D.植被破坏严重24.为减少灰霾发生,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扩大城市的面积和规模B.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烧技术C.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D.集中布局有污染的工业企业下表为我国几个城市1990~2000年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25--26题。城市人口增长率(%)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甲-9.6560.1512.73乙-12.7024.301.90丙-16.2070.105.8025.三城市近郊地区人口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地区环境质量较差B.近郊现代农业的兴起C.近郊大型工业的飞速发展D.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26.以下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城市都出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B.甲市近郊区人口增长数量高于其它两个城市C.缓和了城市中心地区的工业和人口压力D.近郊区和远郊区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促使该变化产生的重要因素下图是巴顿给出的城市规模的费用/效益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的含义分别是,MB: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效益的增加量,MC:城市每增加一个单位成员对应的城市费用增加量,AB:城市中人平均效益,AC:城市人平均生活费用。分析回答27~28题。27.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含义的“最佳人口规模”。其中,对现有居民来说最合适和对决策者来说最合适(假如决策者仅仅考虑最大的城市总效益——社会效益)的最小城市规模分别是()A.PlB.P2C.P3D.P428.我国学者研究后发现:①在我国统计所有的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人均效益逐级提高;②单独考虑每个城市的发展过程,并没有发现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就出现城市人均效益增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城市发展的对策应该是()A.大力发展特大城市B.大力促进城市规模扩大C.不能仅仅考虑城市规模来制订城市发展的政策D.针对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具体因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下表是我国2005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分析回答29—30题。地区汽油(万吨)煤油(万吨)柴油(万吨)生产量消费量生产量消费量生产量消费量华北区29075754187545995东北区O444O55O881华东区1309117340124524383360中南区789103927027614382243西南区O365O1210459西北区0400O91070429.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是A.大多呈现消费量小于生产量B.西部地区资源短缺造成石油生产量小C.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不均D.能源紧张的问题非常突出30.我国为拓宽能源供应渠道应该A.加强勘探,提高后备储量和产量B.与周边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和国家合作C.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能耗产业D.进行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0分)31.(10分)右图提供了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资料,读图回答问题。(1)读图,试解释该国家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较低。(2分)(2)根据图I和图IV内容,分别分析该国的人口问题及原因。(8分)32.(12分)右图是“天津市五大片安居工程分布及三环路分布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安居工程指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示范工程。)(1)从经济因素考虑这五大片安居工程选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2)与这些安居工程配套建设的还应有区的布局与建设。(2分)(3)你认为在这五片居民区当中地价更高一些的是居住区,试说明理由。(8分)33.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5分)材料1:我国东、中、西部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人口密度统计图材料3:八五”末期,我国云南、贵州.四川3省贫困人口最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1999年在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与之相邻的西藏贫困人口不足100万。(1)材料l反映出1990年一2000年间我国人口分布发展的趋向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2可得出我国人口的垂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3)试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简析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4分)(4)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出发,说明能否向西藏进行大量的人口迁移?并说明理由。(5分)34.(14分)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它是目前我国各城市大气环境的首要污染物,对城市大气质量起到决定性影响。下图是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2001年、2002年两年内PM10的观测资料。根据所提供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我国南部某沿海城市(甲)四个PM10监测点位置图。监测点分别为S11、S71、S72、S73。材料二:PM10浓度数据的基本统计结果(单位:mg/m3)。材料三: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和植被覆盖比数据(%)。监测点林地草地建筑用地裸地水体其他S1138.614.1312.3311.2523.692.24S7147.711.819.335.4325.734.03S7251.810.659.867.7519.943.55监测点样本数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S117240.1620.0100.062S717240.1780.0060.057S727250.1780.0120.061S737250.2200.0110.074材料2: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S7331.724.8316.9512.3714.151.93材料四:S11点的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曲线和月降雨强度与PM10月平均浓度的关系图。(1)S11、S71、S72、S73四个监测点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哪一个?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2)分析S11点的6-7月平均浓度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原因。(4分)(3)根据以上图文资料,简述甲城市PM10浓度时空变化的规律。(4分)(4)要进一步提高甲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2分)35.(12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因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和____。A城的主导工业部门最有可能是工业。(3分)(2)B、C两城市之间的铁路线建成后,B城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明显增加。(2分)(3)试评价F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3分)(4)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该地区拟再建两条铁路线,请你帮助设计合理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规范图例绘制出来。(4分)36.(17分)读两国轮廓图,完成下列要求:月平均浓度mg/m3主导风向(度)PM10月平均浓度与主导风向(度)的关系月PM10月平均浓度与月降雨强度的关系月月平均浓度mg/m3(1)简要回答图示两国在自然资源方面各具有的突出优势。(5分)(2)简述两国人口分布的特点?(3分)(3)A城与B城相比,城市问题哪一个更突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4)甲图所在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上学期联考试题五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6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