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地理中国地理测试卷
高三地理中国地理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75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3分)右图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降雨量与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1.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土地利用中,对地表保护程度的高低是A.丙甲乙B.乙丙甲C.丙乙甲D.甲乙丙2.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我国东北平原、江南丘陵和珠江三角洲三地,则甲、乙、丙的正确排序是A.江南丘陵、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B.东北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C.东北平原、珠江三角洲、江南丘陵D.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东北平原右图为我国某河流示意图,分析完成3—4题。3.该河A.有较长的结冰期B.在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C.流域内多涝洼地D.流域内主要经济作物是甜菜4.治理该河流域洪涝灾害的根本措施是A.在受灾地区大力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B.在上、中游修建蓄洪水库C.重灾区大规模移民,并不再布局大、中型企业D.在下游疏浚并增加泄洪通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流水侵蚀作用,使地表呈现出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其中典型地貌有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据此回答5—7题。5.下列地形图中能够反映出黄土塬地貌的是A.①B.②C.③D.②③6.对黄土塬的治理措施是A.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B.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C.打坝建库,拦泥蓄水D.在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7.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有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B.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沙漠地区、北方的土石山C.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平原地区D.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华南的丘陵山地、北方的土石山读“山东半岛城市群示意图”,回答8—11题。8.下列因素中,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①临渤海和黄海,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④资源丰富A.②③B.③④C.①④D.②④9.关于山东半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著名的招远金矿B.是我国花生和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C.是我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之一D.是黄河入海口所在地区10.下列因素中,为青岛可持续发展最主要限制性因素的是A.人才资源不足B.交通运输落后C.水资源短缺D.大气污染严重11.下列铁路线中,经过济南的是A.京广线B.京沪线C.京九线D.陇海线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14题。12.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A.贺兰山B.阴山C.大巴山D.秦岭13.下列矿产地,位于①、②两地所在省区的是A.神府煤矿B.白云鄂博稀土矿C.平朔煤矿D.金昌镍矿14.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读“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统计数未包括西藏)统计表”,回答15~16题。地区资源潜在总值占全国比重(%)资源人均潜在值(全国平均数为100)资源结构(%)农林牧资源矿产水能资源全国10010065.134.9西南23.3119.249.450.6四川14.4147.443.156.9云南4.2127.349.250.815.关于西南地区主要自然资源潜在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林牧资源总值接近全国的一半B.人均资源潜在值超过全国19.2%C.四川省人口多,人均资源总量低于云南省D.按当地资源配置,本区发展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的潜力巨大16.限制西南地区资源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湿热B.地形复杂C.交通不便D.经济基础薄弱“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红三角”地区以广州南沙为平台,牵线“珠三角”,共建华南经济圈规划,形成良好的资源互补。读右图,回答17—19题。17.图中①②两条铁路线分别是()A.京广线、京沪线B.京九线、京沪线C.京广线、京九线D.焦柳线、宝成线18.“红三角”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光照B.光照、水C.水、地形D.地形、土壤19.“珠三角”可以为“红三角”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A.大量廉价劳动力B.充足的农林产品C.丰富的矿产资源D.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图是地图上的一段纬线,这段纬线穿过我国某地形区。据图回答20—23题。20.图中P点附近的宗教圣地属于A.佛教B.印度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21.在该地形区修筑铁路,需要克服的主要困难有A.沙漠和戈壁中缺水问题B.占用耕地问题C.冻土和缺氧问题D.沼泽和河湖多的问题22.该地形区粮食作物能够获得高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土壤肥沃,灌溉便利B.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D.热量充足,降水丰沛23.图中箭头所示区域自然带分布主要表现为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布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诗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家宝总理也曾说道,台湾是大陆最深的乡愁。据此回答24—25题。24.据报载,修建跨越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已经正式列入我国交通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大致有北、中、南三条线路供选择。请问此项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气象条件B.洋流条件C.地质构造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25.下图中能表示台湾省城市化和未来人口增长阶段的图为A.甲B.乙C.丙D.丁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75分)26.(17分)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引起的主要后果是、。(2)2006年3月,北京遭受一次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主要来自我国和河北西北部。分析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3)据测算,黄河在B处径流量比C处减少30%左右,原因是什么?(4)黄河在D河段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试分析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5)黄河上游CB河段水量减少,给下游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谈谈合理利用黄河水的措施。27.(12分)读某区域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植被类型为_____________,B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2)甲、乙两地中均较为丰富的能源矿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甲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乙图中地形以_________________为主。(4)甲所示国家国民经济中农业一直不占重要地位,但考虑到粮食安全的需要,仍需开辟土地进行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最合适的区域是_____________(从下列选项中选择);若只考虑气候条件,农业主要最适合发展的是_________________。A.东北部B.东南部C.西北部D.西南部(5)乙图中B地所处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B处有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是__________________。(6)与A处河流相比,B处河流突出的水文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读下面两幅,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甲中的山脉名称,概括图乙中E-Q-F一线的地势特点并说明理由。(2)读图乙,写出P海和Q湖的名称,将Q湖在图甲中的位置用标注,并简析此湖的成因。(3)写出L河的名称,简述此河流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及应注意的环境问题。29.(15分)读我国西部某地区地理简图,完成下列要求。(1)城市A所在省的简称为,从城市的地域形态上看属于,试简要分析原因。(2)B湖是,试分析近年来该湖面积不断缩小的原因。(3)C处是享有世界自然遗产、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等多种称号的,试分析该地区发展旅游资源的优势与不足。(4)在松潘以北地区有我国一块著名的沼泽地,试分析该地区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30.(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湾地图材料二:据众多媒体报道,目前,大约有6.5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开展经济活动,台商大多选择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投资基地。(1)台湾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你从地理学角度加以阐述。(2)台湾省多________等地质灾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台湾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图中分别与台湾年降水量、年均温、年太阳辐射相对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填数码)。(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试分析台商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投资较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近年来,台湾岛的水旱灾害频度和强度都显著增大,试简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C2.A3.C4.B5.C6.A7.A8.C9.D10.C11.B12.D13.A14.C15.B16.C17.C18.D19.D20.A21.C22.B23.C24.C25.A26.(17分)(1)水源(1分)土地沙漠化(1分)土壤盐碱化(1分)(2)内蒙古中西部(1分)自然原因: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干旱,多大风天气;(1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1分)(3)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而且少支流汇入(2分);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1分)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1分)(4)水土流失(1分)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多暴雨;(2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2分)(5)全流域统一规划,节约用水,防治污染。(2分)27.(12分)(1)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季风气候(2分)(2)煤炭(1分)(3)平原丘陵高原山地(2分)(4)B畜牧业(2分)(5)渭河平原(渭河谷地)秦始皇兵马俑(2分)(6)含沙量大,有结冰期,径流变化大(3分)28.(14分)(1)长白山(1分)低-高-低(1分)结合图甲剖面图和图乙中的河流流向及等高线变化确定(2分)(2)黄海(1分)天池(1分)Qˊ标在图甲中的128°E,42°N的山顶(1分)火山喷发后,火山口积水成湖(1分)(3)松花江(1分)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水源较充足,工业基础条件好,交通便利(3分)植被与湿地的保护(1分)防止河流等水源污染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1分)29.(15分)(1)甘或陇(1分)条带式(1分)由于A城市是我国西部重要城市兰州,从图中可以看出兰州位于黄河岸边,由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再加上南北两侧为山地,制约了其发展,故城市沿黄河分布,为条带式分布。(2分)(2)青海湖(1分)近年来,青海湖水面在不断缩小,主要自然原因是该地区天然降水偏少,造成入湖水量减少,同时由于“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蒸发量增加,造成入湖水量少于蒸发量,使湖面缩小;其次,在湖泊流域范围内人类活动加剧,截留了大量流入青海湖的径流量,致使流入湖泊的水量减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2分)(3)九寨沟(1分)优势:旅游资源独特,具有非凡性,游览价值高,集群性好(2分)不足:经济距离长,位于深山区,交通的通达性较差,旅游的环境承载量较小。(2分)(4)①该地区年降水量在400至800毫米之间,属于半湿润地区;②该地区地势低洼,附近河流向此聚集,排水不畅,同时黄河亦流经此地区,水源充沛;③该地区地处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全年气温均比较低,蒸发微弱。(3分)30.(17分)(1)①台湾海峡最窄处仅130千米,且台湾海
本文标题:高三地理中国地理测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