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考试
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考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一)一个国家的市场开发程度直接影响到其经济发展的速度1.下列哪些事件对英国早期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①圈地运动②海外殖民扩张③早期资产阶级革命④宗教改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19世纪晚期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使用黑人奴隶劳动,成本低B.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广大的市场C.通过对外战争,获取巨额赔款D.进行资本输出,榨取超额利润3.近代历史上制约俄国经济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是A.热衷于对外侵略扩张,消耗太大B.革命运动频繁,社会动荡C.封建制度及其大量残余D.在克里木战争中惨败,丧失部分市场4.1857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后,迅速漫延到欧洲大陆,这说明A.欧美资本主义制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腐朽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C.美国有意破坏他国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还比较脆弱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辉煌,其主要原因是A.没有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广大殖民地独立,丧失大量海外市场C.不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D.资本输出过多,导致国内资金缺乏(二)经济的发展必将对政治及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6.下列有关文艺复兴的评价正确的是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B.一种反君主专制的思想C.是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D.体现了无神论思想7.法国专制势力退出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民主势力最终控制政权是在A.法国大革命时期B.七月王朝时期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D.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8.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它地区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及索姆河战役中获胜9.俄国封建势力不再占据统治地位是在A.1861年改革后B.列宁主义诞生时C.1917年二月革命时D.1917年十月革命时10.促使20世纪20年代法国对自身安全问题深感担忧的原因是A.巴黎和会对德国处理过于残酷B.英国采取了遏制法国的政策C.苏联在欧洲的影响迅速增长D.德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增长11.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因素有①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③洋务运动④光绪帝有志于变法图新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拉丁美洲独立战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有①资本主义发展与殖民统治的矛盾②白人移民同印第安人之间的矛盾③拉丁美洲各殖民地之间的矛盾④封建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三)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就日渐突出出来13.19世纪中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国家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14.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A.开展武装斗争B.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参加革命C.坚持反帝斗争D.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与改革1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以“委任统治”方式瓜分德国在太平洋上岛屿的国家是A.美国B.日本C.俄国D.意大利16.华盛顿会议上的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增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地位A.四国条约B.限制海军军备条约C.九国公约D.国联盟约17.1902年,英国同日本签订同盟条约支持日本与俄国争夺,1941年,英国又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决定英国对日政策变化的原因是A.日本的社会性质B.美国的对日态度C.日本的经济军事实力D.英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18.下列哪些事件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行为起到遏制作用①中国大陆获得解放②印度尼西亚独立③东亚经济高速发展④巴以间的武装冲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四)近代中国社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它们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但封建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19.最先给中国带来先进技术是A.外商企业B.洋务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官僚资本20.洋务企业破产的原因不包括A.没有政府的支持B.顽固派的破坏C.封建制度的腐朽D.管理人员的腐败21.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手段有①倾销商品②掠夺原料③争做清政府的债主④划分“势力范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22.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兴中会成立时期B.同盟会成立时期C.中华民国成立初期D.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23.下列有关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的评述,正确的是①它是中共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②减轻了农民的地租负担③提高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④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A.①B.①②C.②③D.①②③④(五)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经济建设,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在各条战线上都取得巨大成就24.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规定党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A.解放全中国B.解放南京C.恢复与发展生产D.整顿党的作风25.新中国政府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是通过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土地改革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统一财经26.1956年中国在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时与同时代的东欧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是A.学习苏联经济建设经验B.改革开放C.破除对斯大林及苏联模式的迷信D.加快建设速度27.右图我国西部交通建设成就中,不属于“一五”期间取得的是A.①B.②C.③D.④28.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B.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原因是A.小农经济的落后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B.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C.人民公社与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阻碍了生产的发展D.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30.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C.经济合作D.反对霸权主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9分,第32题6分,第33题9分,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一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肋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摘自《世界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的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摘自《世界史》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1年底,欧共体12国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欧洲联盟”。——人教社《世界现代史》教材请回答:(1)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欧洲人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________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金融中心分别是伦敦与_______;第二次世界大战后,________国取得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3分)(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5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1分)32.阅读下列材料郭嵩焘在运用国际公法的实践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想要在条约制度下尽可能多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就必须在法律条文上吸收引进国际公法的。为此,他上了《请纂成通商则例折》,建议清廷“应恳敕下总理衙门参核各国所定通商律法,分别条款,纂成通商则例一书”,颁发给各级官吏和各国驻京公使,“庶一切办理洋案有所依据,免致遇事张皇,推宕留难,多生枝节”。——成晓军、张卫波《郭嵩焘与国际公法》请回答:(1)郭嵩焘属于晚清的______派。(2分)(2)他主张在法律条文上吸收引进国际公法的目的是_____。(2分)(3)郭嵩焘的这一措施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33.根据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请回答:(1)为渡江作战、解放全国奠定基础的三大战役分别是_____战役、_______战役和_______战役。(3分)(2)国民党在江南地区迅速溃败,就其自身而言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3)为巩固对广大新解放区的统治,中共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题10分,第35题6分,共计16分。)34.简要叙述冷战后国际形势有哪些特点。(1分)35.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有志之士认识到要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的必要途径是什么?(2分)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参考答案1.A2.B3.C4.B5.B6.C7.D8.A9.C10.D11.A12.D13.A14.D15.B16.B17.D18.D19.A20.A21.D22.B23.D24.C25.A26.C27.D28.D29.C30.A31.(1)英(1分)纽约(1分)美(1分)(2)原因:欧洲各国的实力下降,苏联的威胁严重,美国对西欧控制加强。(3分)目的:加强联系,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重振欧洲雄风。(2分)(3)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步到政治统一。(1分)32.(1)洋务(1分)(2)在条约制度下尽可能多地保护中国人的利益。(1分)(注:意思准确,即可给分。)(3)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压迫与束缚,保护了中国工商业利益,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客观条件,同时加快中国法律建设并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在法律制度上的近代化。(2分)33.(1)辽沈。(1分)淮海。(1分)平津。(1分)(2)专制独裁,政治孤立,大肆卖国,经济崩溃,丧失民心;(2分)军队厌战,士气低落,投诚不断,临阵起义;(1分)内部分裂,吏治腐败。(1分)(3)进行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并着手恢复与发展经济。(2分)34.(1)两极对立的世界政治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到处施威,企图独霸世界。但美国的企图遭到许多国家的反对。(3分)(2)当今存在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几个主要的力量中心,并希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多极化趋势加强。(3分)(3)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冲突时有发生并多于冷战时期,甚至出现一些局部战争。(3分)(4)出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1分)35.(1)途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2分)(2)措施:建立革命组织;(1分)传播民主革命思想;(1分)发动武装起义;(1分)创建革命理论。(1分)注:材料解析题与问答题的答案,学生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均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每小题的总分。
本文标题:高三教学质量调研历史考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48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