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中地理必修(1)上学期单元测试题四
高中地理必修(1)单元测试题四第四第五章姓名座号班别总分一、选择题(60分)1.下列主要由水平运动形成的是(A)A.喜马拉雅山B.泰山C.琼州海峡D.海陆变迁2.将地理环境中有机界与无机界联系起来的是:DA.地质作用B.水循环C.地壳物质循环D.生物循3.有关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21B)A.“沧海桑田”都是地壳垂直运动造成的B.严格地说,所有的地壳运动都包含有水平运动和升降运动两种形式C.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做断层D.褶皱构造只形成在沉积岩中4.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力作用的是(22D)A.泥石流B.山体滑坡C.水土流失D.火山喷发5.关于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叙述,正确的是(23D)A.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向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B.背斜谷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形成自流水盆地C.断层附近岩层破碎利于隧道工程建设D.水库建设应该避开断层带6.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25D)A.风能B.重力能C.太阳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7.造成巨大褶皱山系的运动形式是(26B)A.内力作用B.水平运动C.外力作用D.升降运动8.下列关于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28C)A.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固结成岩等C.外力作用使地表变得和缓D.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原因是(29B)A.流水搬运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流水沉积作用10.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成正确的是(31D)A.风化作用——冰斗、“U”形谷B.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C.搬运作用——沙丘、戈壁D.沉积作用——河口三角洲11.下图中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是(32A)12.关于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D)A.地质作用的能量是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B.地质作用进行得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察觉C.地壳运动是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落叶阔叶林NSD.地表形态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13.下列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流水作用相关的是(A)A.长江口崇明岛的面积还在扩大B.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C.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丘和风蚀磨菇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14.位于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山脉是(B)A.天山山脉B.台湾山脉C.太行山D.冈底斯山15.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因素是(B)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和风化C.水的溶蚀D.冰川侵蚀16.关于公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A)A.修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B.C.D.17.下列有关公路运输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C)A.国道路线基本方向要尽量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B.省道要尽量以直达运输为主C.平原区的地形对公路线路限制较少D.山区尽管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但对公路选线限制不大18.关于生物在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B)A、生物的出现促进了土壤的形成B、生物能够参与各种岩石与矿物的形成C、生物能够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D、生物能够使地球面貌发生根本改变19.关于右图山地所在位置的说法:①北半球的温带②南半球的温带③北半球的亚热带④南半球的热带,其中正确的是(A)A.①B.②C.③D.④20.下列地理环境中,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的是(D)A.云贵地区的喀斯特地形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D.加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21.由赤道至两极的地域分异的形成原因是(C)A.海陆分布的影响B.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C.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的影响D.大气环流的影响22.下列叙述属于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D)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C.坐火车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看到的植被明显变化D.乘飞机从海口市到漠河镇看到植被发生明显变化23.由沿海至内陆的地域分异较明显的地区是(C)A.赤道地区B.低纬地区C.中纬地区D.高纬地区24.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自然带,自西向东呈现出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的更替,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A)A.由沿海向内陆的分异B.沿纬度变化方向上的分异C.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25.以下地理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D)①尼罗河绿色走廊②一山有四季③南岭山区有色金属矿产丰富④我国江南地区的红壤⑤非洲没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布A.①②B.④C.③⑤D.②④26.下列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是(C)A.沿京九铁路坐火车沿途看到植被景观的变化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植被不同C.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到连云港看见植被景观的变化D.珠穆朗玛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27.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D)A.植树绿化可以调节局部小气候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遭严重破坏有关C.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导致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D.陆地环境各要素是独立发展的28.由沿海至内陆的地域分异的形成原因是(A)A.海陆分布的影响B.局部环境因素的影响C.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的影响D.受大气环流的影响29.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产生的原因是(C)A.热量差异B.水分差异C.水热差异D.局地因素差异30.气候变暖会影响地球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反映了地理环境的(D)A.规律性B.区域差异性C.整体性D.不可预测性二、综合题(40分)31.读下图“三大类岩石循环示意图”,回答(6分):(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岩石名称:(1)A(2)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地质作用是:①⑤⑧3)从_____________到形成各种____________,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32.读右上图,完成下面要求(5分)(1)根据等高线判定,图中是地形,判断理由是。(2)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定,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3)用地质构造的特点说出地形成因:。33.读地理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图3—60),完成下列问题。(6分)(1)在图中补画箭头,以完整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2)此图说明陆地环境具有特征。(3)在陆地环境构成要素中,是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在内外力相互作用下不断发展变化的,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34、下图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读后回答:(8分)(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和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2)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为防止水土流失可采取的措施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其中②的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5、读右图(图中A、B、C分别表示河流的上、中、下游),回答:(5分)(1)图中A、B、C三地流水作用的表现形式是:A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2)C地的地貌类型有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36.读“我国华北平原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图中ABCD表示乡村聚落。其中ABC发展的主要有利因素是:靠近______,有利于______和航运,地形以______为主。这样的聚落一般可顺河道伸展成______状。(2)A、B、C、D四个聚落中,有可能最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__,因为那里地形______,水源充足,水陆交通便利。37.读下面储油构造图,回答:(每空0.5分,共2分)(1)按褶皱的基本形态划分,这种理想的储油构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井架处,在地形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形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储油构造经过一段时间开采后,出油量会逐渐减少,这时人们往往采用向油井内注水的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8.读图3—58,回答下列问题。(每空0.5分,共2分))(1)沿直线AB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2)沿直线CD反映了陆地环境地域差异的分异,决定这一分异规律最主要的因素是。答案1――5ADBDD6-10DBCBD11-15ADABB16-20ACBAD21-25CDCAD26—30CDACC31、(1)A岩浆岩(2)①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⑤重熔再生⑧冷凝作用(3)岩浆岩石32、(1)山岭中间高,四周低(2)向斜中心岩层新,四周岩层老(3)向斜中心岩层新,岩层受挤压比较坚硬,不易受侵蚀33(1)补画箭头为:(见图3—61)(2)整体性(3)气候地貌34.(1)暴雨土质疏松毁林开荒(2)耕地减少河床淤积(3)打坝淤积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4)C35.(1)侵蚀侵蚀和搬运沉积(2)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该河段水面展宽,流速减慢,泥沙堆积而成36.(1)河流灌溉平原带状(2)B平坦37.(1)背斜(2)谷地脊斜顶部因暖张力被侵蚀成为谷地(3)水比重大沉在储油构造底部,增加对油层的压力38(1)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由赤道向两极热量
本文标题:高中地理必修(1)上学期单元测试题四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53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