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纺织服装 > 大连植物园:百年变迁魅力无穷(13.6.2)
大连植物园:百年变迁魅力无穷(13.6.2)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植物园。由市档案馆提供植物园景观。植物园改造后的环湖木栈道。植物园全景春天来了,赏一片烂漫春花;夏天来了,戏一湾碧水游鱼;秋天来了,拾一枚缤纷落叶;冬天来了,掬一捧洁净白雪。要是想找这样一个地方,那么就来大连植物园吧。近百年的历史,它从一个普通的蓄水池,变成了现在充满浪漫气息的天然氧吧,植物园以它独特的魅力,让大连人在闹市中拥有这么一片安静的天空。植物园大事记1898年~1904年沙俄侵占大连时期,植物园作为大连城市水系一部分。1920年日本侵占大连时期,兴建“南山麓公园”。1930年更名为“弥生池公园”。1950年5月14日,重新修缮后改名为“南山公园”。1966年9月5日,鲁迅先生的铜像由原大连动物园迁至此地,公园更名为“鲁迅公园”。1980年7月21日,公园定名为“植物园”并沿用至今。1998年开通一条宽10余米的五五路,将植物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在五五路北侧新建一观景台。2003年进行了一次局部小规模的改造,将1.9万平方米的湖区面积缩小为1.2万平方米,新建了铁索桥一座,凉亭两座。2009年湖面扩至1.4万㎡。公园内增加了环湖塑胶跑道、登山路径和健身器材。昔日的大连植物园:城市蓄排水系统一部分建于1920年的大连植物园,时称“南山麓公园”。然而,在你翻阅大连城市历史的时候,还会发现,它的历史要更久远一些,一直可以推算到沙俄侵占大连时期。这一时期,沙俄在大连开展了城市建设,在大连建设了完备的水系。大连市档案馆专家介绍说,根据对一些相关史料的研究,如今的植物园、儿童公园、劳动公园、马栏河都是当年大连城市蓄排水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植物园,这里砌石为坝,蓄积山洪。”这样做的好处非常多,不但能改善局部地区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而且冬季可以滑冰,还可以建成水上公园。然而,1904年,日俄战争的炮声,让很多设想都戛然而止。大连的现代城市建设始于沙俄时期,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在一张当年的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城市特意划分出一个区域——欧罗巴区,这里主要是欧洲人、俄国人的居住区,在这里有一片明显的绿色区域,这就是如今的植物园所在。它恰好将欧罗巴区划分为3个区域,市民区供普通人居住,位于如今的昆明街附近,商业区,大体位于现在的青泥洼桥附近,而在如今的南山街附近建设成了士绅住宅区,那里全是一栋栋的小别墅,是当时的富人区,背依南山,向东就是海水浴场。然而,沙俄在设计时有一个失误,就是没有利用海洋的优势,把大连美丽的海景关在了窗外,没有将这些建筑建成“海景房”。日本占领时期,对这里继续进行改造,1920年在这里兴建了“南山麓公园”。1930年,这里改名为“弥生池公园”。在此期间,这里依然发挥着调节水系的作用。国内首座鲁迅铜像落户:“南山公园”更名“鲁迅公园”说起植物园,苗老非常有感情。“我原来是练长跑的,在这里已经跑了五六十年了,可以说,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小时候,这里虽然叫公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设施,也没有人管理,“就是个水沟子,不过环境很好。”几乎每天早上6时左右,在植物园新建的塑胶跑道上,都会看到一名老人在慢跑,除了几年前植物园进行改造那段时间以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跑步,风雨不误。他叫苗海文,今年已经79岁了。在他小时候,这里虽然叫公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设施,也没有人管理,“就是个水沟子,不过环境很好。”在大连解放之后,1950年,这里重新修缮后改名为“南山公园”。政府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设了游览设施,铺设园路,砌筑了台阶、护坡石,修复了映松池大坝、护栏,修筑了假山,建设了凉亭,使公园内绿树成荫、千姿百态,公园才初具规模。当时不只是以观赏为目的,还要“备粮备荒”,考虑粮食的问题,所以在园中还栽种了南果梨、板栗等经济树种两万多株,当时把这些树称为“木本粮食”,为公园打上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到了1966年,鲁迅铜像被从当时的动物园迁到了这里,缘于大连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南山公园”被改名为“鲁迅公园”。这座铜像是全国的第一座鲁迅铜像,铸造于1948年,大连文化界和青年团体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捐资40万元,竖立鲁迅铜像,鲁迅正面铜像的圆形浮雕直径70厘米,被镶嵌在一个正方体黑色大理石的台基上,铜像下面的铜板上铸有鲁迅诗句的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67年公园才正式修建了大门,1974年修建了大门两旁的围墙。“南竹北移”:大连市民在家门口可赏竹韵据一些老城建人回忆,当时城建学校学生放暑假的时候还被请到植物园内进行树种普查,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盯着眼前的10棵树,对树木发生的每一丝变化都要记录在本上,作为植物物候期研究和植物分类、病虫害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真没想到,在大连也能看到竹子。”高启贤是从福建来大连经商的。利用周末时间,他带着全家来到植物园,在这里踏青赏景,他发现植物园里种植着一些竹子。这都是大连植物园科研工作者的功劳。小许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到植物园来参加课外活动,在这里,有老师领着他们认识树种,那时的大连植物园当之无愧是我市最大的植物科研基地。据一些老城建人回忆,当时城建学校学生放暑假的时候还被请到植物园内进行树种普查,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盯着眼前的10棵树,对树木发生的每一丝变化都要记录在本上,作为植物物候期研究和植物分类、病虫害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作为植物园,科研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1980年,为适应园林事业的发展,将公园改建为植物园,以植物科学为主,并向广大群众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园内设有观赏植物展区、苗圃区、风景林区。观赏植物展区有木兰紫薇园、碧桃樱花海棠园、蔷薇园、竹类园、水景园。1981年以来,又先后从北京、郑州等地引进了30多个竹种,竹子四季常青,成为园中一景。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研究选择,现已引进了黄河竹、牡丹竹和紫竹,三种竹子都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比较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且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引进的水生花卉品种有千屈菜、水生鸢尾、再力花、水芋、花叶香蒲、花叶芦苇、泽泻、水葱、梭鱼草、花叶水葱、小香蒲、花叶芦竹、菖蒲、茭白等,这些水生植物都是耐寒性和观赏性较高的挺水型花卉。另外,植物园的科研组还利用培育的植物来预防一些病虫害。植物园科研组在映松湖内培育的水生花卉已经进入盛花期。近日,科研组成员发现其中一种水生花卉——再力花的茎秆和叶片上出现了大量蚜虫,不仅影响花卉的观赏效果,更阻碍了植株健康生长。经过认真分析,科研人员认为是由于水生花卉移栽到湖中时,使用了感染蚜虫的泥土所致。查明原因后,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使用蚜克西杀虫剂按一定比例对湖区内所有感染蚜虫的再力花进行喷洒,并对还未出现蚜虫的再力花喷洒少量药剂,进行预防。国内首座鲁迅铜像落户:“南山公园”更名“鲁迅公园”说起植物园,苗老非常有感情。“我原来是练长跑的,在这里已经跑了五六十年了,可以说,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了。”小时候,这里虽然叫公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设施,也没有人管理,“就是个水沟子,不过环境很好。”几乎每天早上6时左右,在植物园新建的塑胶跑道上,都会看到一名老人在慢跑,除了几年前植物园进行改造那段时间以外,他几乎每天都要到这里跑步,风雨不误。他叫苗海文,今年已经79岁了。在他小时候,这里虽然叫公园,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设施,也没有人管理,“就是个水沟子,不过环境很好。”在大连解放之后,1950年,这里重新修缮后改名为“南山公园”。政府发动群众义务劳动,建设了游览设施,铺设园路,砌筑了台阶、护坡石,修复了映松池大坝、护栏,修筑了假山,建设了凉亭,使公园内绿树成荫、千姿百态,公园才初具规模。当时不只是以观赏为目的,还要“备粮备荒”,考虑粮食的问题,所以在园中还栽种了南果梨、板栗等经济树种两万多株,当时把这些树称为“木本粮食”,为公园打上了一个时代的烙印。到了1966年,鲁迅铜像被从当时的动物园迁到了这里,缘于大连人民对鲁迅先生的热爱,“南山公园”被改名为“鲁迅公园”。这座铜像是全国的第一座鲁迅铜像,铸造于1948年,大连文化界和青年团体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2周年,捐资40万元,竖立鲁迅铜像,鲁迅正面铜像的圆形浮雕直径70厘米,被镶嵌在一个正方体黑色大理石的台基上,铜像下面的铜板上铸有鲁迅诗句的手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1967年公园才正式修建了大门,1974年修建了大门两旁的围墙。“南竹北移”:大连市民在家门口可赏竹韵据一些老城建人回忆,当时城建学校学生放暑假的时候还被请到植物园内进行树种普查,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盯着眼前的10棵树,对树木发生的每一丝变化都要记录在本上,作为植物物候期研究和植物分类、病虫害研究的第一手材料。“真没想到,在大连也能看到竹子。”高启贤是从福建来大连经商的。利用周末时间,他带着全家来到植物园,在这里踏青赏景,他发现植物园里种植着一些竹子。这都是大连植物园科研工作者的功劳。小许是土生土长的大连人,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经常到植物园来参加课外活动,在这里,有老师领着他们认识树种,那时的大连植物园当之无愧是我市最大的植物科研基地。据一些老城建人回忆,当时城建学校学生放暑假的时候还被请到植物园内进行树种普查,经常会出现一个学生手里拿着放大镜,仔细盯着眼前的10棵树,对树木发生的每一丝变化都要记录在本上,作为植物物候期研究和植物分类、病虫害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作为植物园,科研是它的一项重要任务。1980年,为适应园林事业的发展,将公园改建为植物园,以植物科学为主,并向广大群众普及植物科学知识。园内设有观赏植物展区、苗圃区、风景林区。观赏植物展区有木兰紫薇园、碧桃樱花海棠园、蔷薇园、竹类园、水景园。1981年以来,又先后从北京、郑州等地引进了30多个竹种,竹子四季常青,成为园中一景。经过科研人员的精心研究选择,现已引进了黄河竹、牡丹竹和紫竹,三种竹子都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比较适合在北方地区推广,且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引进的水生花卉品种有千屈菜、水生鸢尾、再力花、水芋、花叶香蒲、花叶芦苇、泽泻、水葱、梭鱼草、花叶水葱、小香蒲、花叶芦竹、菖蒲、茭白等,这些水生植物都是耐寒性和观赏性较高的挺水型花卉。另外,植物园的科研组还利用培育的植物来预防一些病虫害。植物园科研组在映松湖内培育的水生花卉已经进入盛花期。近日,科研组成员发现其中一种水生花卉——再力花的茎秆和叶片上出现了大量蚜虫,不仅影响花卉的观赏效果,更阻碍了植株健康生长。经过认真分析,科研人员认为是由于水生花卉移栽到湖中时,使用了感染蚜虫的泥土所致。查明原因后,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使用蚜克西杀虫剂按一定比例对湖区内所有感染蚜虫的再力花进行喷洒,并对还未出现蚜虫的再力花喷洒少量药剂,进行预防。植物园焕发新魅力如今徜徉在植物园里,这里更加错落有致,树荫下、花丛中、湖水边,都蕴藏着那一份小清新。1998年,植物园开通一条宽10余米的五五路,将植物园分成南北两部分,并在五五路北侧新建一观景台。在2003年又进行了一次局部小规模的改造,新建了铁索桥一座,凉亭两座。直到2009年,植物园迎来了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新改造的植物园,不但保留了原有的优美风景,还增加环湖塑胶跑道、登山路径和健身器材,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园内还修建了三处观景平台:一个观景台可以在山顶上看到整个湖面的状况,一个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公园的美景,而另一个观景台则可以俯瞰市容市貌,成为继劳动公园观景台之后的又一个制高点。为提升植物园的景观效果,增加植物园内物种的多样性,美容后的植物园增加一处“彩叶专类园”,新增30余个彩叶树种,包括季相彩叶树、常年彩叶树、斑彩树等,以及日本花柏、加拿大复叶槭等国外彩叶树种,这些彩叶树与园内原有的90余种树木一起成为植物园的重要景观。预计“彩叶专类园”绿化面积达到2000平方米,铺装地面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为了保证科普的需要,植物园内还将建立一个观赏温室。每到天气晴朗时,都会看到一对对情侣穿着漂亮的婚纱在植物园里拍摄婚纱照。米露与齐天军的婚期定在了6月下旬,现在他们忙碌并快乐着。在计划拍
本文标题:大连植物园:百年变迁魅力无穷(13.6.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8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