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法西斯势力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法西斯势力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考点(一)经济危机时的资本主义世界1.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以及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1.意埃战争2.西班牙内战3.慕尼黑阴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从大战爆发到法国的沦陷2.苏德战争的爆发3.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四)二战的转折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从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意大利的投降3.从第二战场的开辟到日本投降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引导学生分析罗斯福新政对促进生产力恢复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分析美、德和日本资产阶级为应付危机采取的不同方式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3.分析三十年代西方大国在世界各地推行绥靖政策的作用及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使学生加深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概括,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培养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6.对教材中的有关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7.运用归纳、分析、概括的基本方法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三、知识结构(一)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①原因②发生及特点③影响2.美国罗斯福新政①背景②措施及特点③作用及影响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①原因②建立③独裁统治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①原因②建立③德、日法西斯比较(二)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1.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2.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慕尼黑阴谋①策划经过②影响2.二战的全面爆发①德军突袭波兰②德军西线进攻及法国的败亡③不列颠之战3.二战的扩大①苏德战争②太平洋战争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①原因及条件②过程③意义(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中途岛海战③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结束及意大利投降2.开辟第二战场①开罗会议②德黑兰会议③第二战场开辟3.德日法西斯灭亡①雅尔塔会议②德国无条件投降③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④日本无条件投降4.二战的影响【同步达纲练习】四、能力训练(一)选择题1.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过程的相同点是()A.利用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B.依靠法西斯党夺取政权C.制造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D.借助国际帝国主义的支持和帮助分析与答案:本题为比较选择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是A。2.法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凭借马奇洛防线采取消极防御方针B.对德国丧失了应有警惕C.敦刻尔克撤退过早转移了大批兵力D.卖国将领主动向德国投降分析与答案:本题为程度选择题,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史实,综合分析问题,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答案是A3.20世纪30年代美国颁布的中立法案()A.都有利于法西斯侵略B.都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C.其中1937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D.其中1939年法案有利于反法西斯侵略分析与答案:本题是概括比较型选择题,考查归纳比较历史事件及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答案是D4.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文中“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A.美国政府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B.美国进一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掠夺C.美国政府仍然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美国政府对国家经济全面加强干预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答案是D5.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A.讨好军队,加紧与统治阶级勾结B.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C.魏玛政府的软弱无能D.迫害犹太人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答案是B6.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成为灾难制造者的元凶,其根源在于()A.继承了普鲁土的军国主义传统B.发动侵略扩张是德国的一贯政策C.德国实行专制统治D.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极富侵略性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和再认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是A7.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B.由国家干预经济发展C.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分析与答案:此题旨在考查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答案是B。8.二战期间,中国曾两次与英美共同发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B.英美对日本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转变C.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互相支援D.英美为了中国领土完整而对日作战分析与答案:此题旨在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是C9.“二战”中的下列战场,反法西斯力量转入反攻的先后顺序是()①太平洋战场②苏德战场③北非战场④中国战场A.①③②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②④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了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答案是A。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霸权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是①德意日法西斯被摧毁、英法实力削弱②本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③苏联正在恢复经济,尚且无力与美国争霸④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实力尚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组合型的单选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是A。(二)材料解析题11.以下是张伯仑在1938年10月以前的言论:材料1:自我担任目前职务以来,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欧洲的绥靖,……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是最后的,说不定还是最危险的一个问题。既然我们已经走过来了,我觉得可以沿着这条通向稳定的道路继续前进了。材料2:一项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将被描述为一个反轴心国的“意识形态”集团的形成。人们将会说我们放弃了进一步保持公正的努力,正在蓄意准备进行对立的大国集团之间的战争,这也意味着英王陛下政府最终放弃了与德国达成谅解的一切希望……材料3:我们承认对俄国的极度的不信任。……而且我怀疑它的动机。并且这些动机与我们的自由概念没有多少联系,并且它只关心把别人弄成人人不和。请回答:①材料1指出什么重大事件?据材料指出张伯仑对这一事件的看法。②村料2中所提到的“‘英法苏’三方互助条约”由谁提出来的?其目的与策略与材料1的英国的目的与策略有何异同?③材料2中“放弃了与德国达成谅解”的含义是什么?有何具体行动?张伯仑希望发生的前景是什么?④指出材料3张伯仑“对俄国极不信任”的根源。⑤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以张伯仑为代表的英国外交政策的实质。分析与答案:本题①问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②问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迁移和深化;③问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④问要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来解答;⑤问考查学生通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答案是:(1)慕尼黑协定。非常满意,并认为欧洲因此而获得和平。(2)苏联提出。同:维护自身利益,避免德国侵略。异:英国还为了祸水东流。苏联是为了团结对敌,避免首先遭到德国侵略。(3)违背慕尼黑协定。(4)站在垄断资产阶级立场,坚持反共反苏。(5)实质是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惜姑息养奸,为虎作伥。(三)问答题12.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和战争的主要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面对这种严重局势世界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如何?对世界局势的发展有何影响?分析与答案:此题考查学生把各种历史事件置于国际大背景下去思考的能力。①问考查学生的归纳能力;②问要先归纳几种政治力量再分析各自的态度;③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答案是:主要表现: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不断扩大侵华战争;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态度及影响: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不顾强敌英勇抗战,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勇气,但由于敌强我弱,孤立无援,未能阻止法西斯进一步扩大战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方面支持中国、西班牙人民的抗战,另一方面实行自保。英法美大力推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客观上加速了二战的爆发。13.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晚期至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在各个时期的特点。分析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源。分析与答案:此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大的题目。主要测试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演变”这一问题的理解。时间限定在19世纪晚期至二战后。此时期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是资本主义的加强。在答题时要注意每个时期都应答出三方面内容,即体制特点、史实说明、特点产生的根源。答案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各领域,并影响到政治生活。②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获得高度发展,产品结构日益复杂,因而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30年代大危机以后:①在大危机中,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的干预。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新局面,而德、意、日的经济军事化则形成了世界大战策源地。②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对资本主义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大危机也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二战以后:①二战结束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手段,西方国家普遍进入国家垄断阶段。②二战后各国经济严重困难是导致其加强国家干预的直接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生产进一步发展对经济体制和国家职能提出更高要求,以协调各种矛盾和开拓国内外市场,这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本文标题:法西斯势力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