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三历史复习近代史1901—1919年
学科:历史教学内容:高三历史复习近代史1901—1919年一、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的成立和广州起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2.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末的“新政”和“预备立宪”,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3.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和革命果实的失落:南北议和,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4.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和二次革命,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5.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和护法运动: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张勋复辟,护法运动,近代前期的思想。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1.通过对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比较,“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社会“民主与共和之争”,“两大社会矛盾趋于汇流”这些特点的概括,认识民主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培养归纳历史现象,概括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3.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通过对三民主义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内涵分析,从而引导学生较全面地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局限性。通过对孙中山革命实践活动的了解、分析,使学生真正认识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同时也认清他的阶级局限性,对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一历史结论的理解等。4.通过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态度,袁世凯、段祺瑞等人的复辟独裁行为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5.通过分析“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认识到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谁违背这一历史潮流,谁就会受到历史的遗弃。因此培养学生把握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概括历史阶段特征并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6.思想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正是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形成,近代前期的思想、文学、艺术、史学、教育呈现出新旧交替的特征,培养学生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得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结论。三、知识结构这一时期(1901—1919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时期。20世纪初,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特别是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同时帝国主义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斗争也日趋激烈,他们调整对华政策,实行“以华制华”,清政府为苟延残喘,取悦列强,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但清政府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消除社会不满,一手拍卖主权取悦洋人,一手玩弄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结果适得其反,直接或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使一些爱国志士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民主革命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辛亥革命前1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继续有所发展,严重的民族危机,清政府的彻底腐败,戊戌变法的失败,迫使爱国人士走上革命的道路。许多知识分子一面传播革命思想,一面组织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革命派有了一个全国性政党,有了一个完整的革命纲领。在革命党人的推动下,革命时机日趋成熟。一系列武装起义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同时潜伏着危机:清政府无力镇压;帝国主义伪装“中立”,实则从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破坏革命;立宪党人和旧官僚趁机投机革命;袁世凯玩弄两面派手法;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等。终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支持下,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反映了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侵华势力的强大,证明了软弱的资产阶级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北洋军阀时期,从袁世凯到段祺瑞,对内独裁、镇压,维护封建制度,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坚持民主共和,为此进行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也没给中国找到正确的出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于走到了尽头。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趋于汇流,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清朝统治者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因此,民主共和成为政治斗争的焦点。反映政治上为共和与独裁之争,实质为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推行尊孔复古逆流,一方面革命派倡导新文化运动;在经济上:一战期间因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侵略,在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潮流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使黑暗中的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和光明。近代前期文化涉及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与史学等方面的内容。“西学东渐”过程中,有识之士学习西方由器物层次逐步过渡到政治制度的仿效与改良,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学批判、吸收和改造的过程,也是对中国文化的扬弃过程。在“西学东渐”形势的影响下,我国涌现出一批近代科学家,在教育上进行了改革,文学艺术与史学领域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反映了时代的新趋势和新成就。【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思想要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实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综合比较的程度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答案是B。2.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对下列哪一理论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哲学认识,培养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答案是B。3.武昌起义爆发后,列强的态度由武装干涉到“严守中立”,又变为扶植袁世凯策划“南北议和”,造成这一系列转变的决定因素是()A.帝国主义在华利益的得失B.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C.袁世凯的卖国求荣D.清政府已土崩瓦解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答案是B。4.《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在当时,其实际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通过材料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答案是D。5.袁世凯的势力从北方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A.就任临时大总统后B.1913年国会选举后C.复辟帝制后D.镇压二次革命后分析与答案: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分辨能力。答案是D。6.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B.都是为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分析与答案:本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辨能力,是一道逆向思维题。答案是A。7.1905年,慈禧太后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州基础永久稳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失,侯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这表明:()A.慈禧想派员出洋考察宪政B.慈禧已决定实行君主立宪C.慈禧准备用立宪抵制革命D.清廷已下诏预备仿行立宪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史实来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是C。8.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答案是C。9.宋教仁把同盟会改为国民党的根本目的是:()A.造成第一大党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政体C.组织新内阁D.取代孙中山在同盟会的领导地位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能力,需把当时相关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综合分析。答案是B。10.中国同盟会的纲领缺陷不包括:()A.没有明确反帝B.没有明确反封建C.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D.没有指出革命的同盟军分析与答案:这是一道逆向思维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答案是B。11.“当初次革命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漫骂之声不绝于耳”孙中山在第一次策划武装起义失败后,所讲的这段话能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有: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②改良主义是当时的主要思想③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④资产阶级革命群众基础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透过现象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是C。12.1915年12月西南军阀支持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1917年又支持孙中山发起护法运动,1918年又与直系串通,排挤孙中山南北议和,这些情况表明:()A.南北军阀是根本对立的B.革命派可以和军阀结成可靠的同盟C.军阀集团对革命派的根本立场不断变化D.封建军阀借革命势力维护自身利益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答案是D。13.下列各派军阀靠英美帝国主义扶植的是①直系②奉系③滇系④桂系⑤皖系:()A.①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是A。14.辛亥革命最大的社会功绩在于()A.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B.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力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程度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重要史实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掌握。答案是A。15.关于晚清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的叙述和评论,正确的是()①所建新式学堂中,京师同文馆成立时间最早②以“格致之学”取代以经学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③以培养从事实务的有用人材作为培养方向④促进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史实的再现能力。答案是D。16.19世纪末,重大的考古成就是:()A.司母戊鼎的发现B.半坡遗址的发掘C.北京猿人遗址发现D.甲骨文的发现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答案D。17.有人说:“20世纪初期的立宪派实际上成了封建主义的同盟军”。这主要是指立宪派:()A.已成为封建势力的代理人B.维护清王朝的统治C.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D.背叛了其阶级立场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观察历史问题。答案是B。(二)材料解析题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注:1917年上海厂开工后的产品销售量未计入。材料二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降外人,由公司必将衰退”。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回答:①根据材料一中示意图,民国初期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客观条件?②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分析与答案:第①问旨在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处历史时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②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历史阶段特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案:①营业额迅速上升。客观条件有: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抵制日货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北洋军阀也采取了一些鼓励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②外国侵略势力(帝国主义)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破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外交部长格雷致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电报:我们对袁世凯怀有很友好的感情和敬意。我们希望看到
本文标题:高三历史复习近代史1901—1919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39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