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完整版)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资料文献1阅读时间:2017年9月11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社区化”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应用2作者/时间倪梅生储金龙/2013.02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城乡规划》期刊4文献级别核心刊物:国家级5研究内容社区是城市中的一个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义上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求特征。本文将研究如何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居住区规划中。6研究方法及思路通过与传统模式下的居住区规划进行比较,得出“社区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并以合肥市大圩新市镇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进行验证。7研究创新从城市社区体系结构组织、交通组织、公共空间组织、社区资源配置四个角度探讨居住区规划模式。8研究结论“社区化”理念引入城市居住区规划,一方面使得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在城市居住区中得以体现,提高了社区规划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使得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注入人文关怀,体现对人性交往的关注,塑造亲切宜人的城市空间尺度感,在一定意义上解决了相关社会问题。“社区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是一项重要的综合工程,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和相关规划的整合,意义深远。10文献价值高简要评述:“社区化”是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解决当前城市社会问题的一种科学理念。社区规划旨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方便舒适、安全卫生的居住生活环境,完整意资料义上的社区规划还应考虑发展动力源、社区类型、规划过程、人群需求特征。“社区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指运用社区规划的理念、原则和方法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社区的实践过程。“社区化”理念下的城市居住区规划,即将社区规划的相关理念、方法融入居住区规划,并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指导城市居住区建设。通过科学创新的研究方法,并对实地项目的考察研究为例进行验证,得出了“社区化”理念对于居住区规划具有巨大的良好效果。本文也对于居住区“社区化”建设具有指向性的意义。资料文献2阅读时间:2017年9月13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半开放性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探讨2作者/时间李博/2013.05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4文献级别硕士专业学位论文5研究内容我国现行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将住区分为三个级别,分别为居住区、居住小区及组团。实际操作中居住区规划设计因为居住区规模较大,所以通常处理为多个居住小区的组合,各居住小区间通过城市道路来分割;而组团因为规模较小,在我国当下住区总量中数量很少。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占建成住区比例最大的居住小区级别住区。半开放性住区是本文提出的关于居住小区开放程度的一种设想,其内容是在居住小区规模的基础上,以居住组团为单位,将原居住小区级的封闭化处理降一级,组团单元内实施封闭,在居住小区的级别上对城市开放。因为开放了居住小区而封闭了居住组团,所以从封闭的程度上来说应该是半开放性住区而不是开放性住区。研究方法1)以城市规划为主线,以建筑学为辅线,并结合城市设计、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文化研究、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综合研究;2)通过参考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经验,以时间为线索,纵向梳理中国城市居住区的流变。3)结合亚太区城市规划的类似经验和理念,以地域为线索,对城市居住区领域进行横向比较和分析。4)结合实例调查分析。6及思路7研究创新理论层面上,本文的研究可以拓展国内住区研究的视野,更全面综合地考虑居住区规划和诉求。从土地供应方式、城市用地规划尺度的角度思考大体量居住区对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服务配套不均匀以及住区缺乏活力等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从城市规划的视点结合城市设计、城市社会调查和城市文化研究等多方面因素,并重点与亚太地区其他类同城市做出横向比较。8研究结论半开放性住区是本文提出的关于居住小区开放程度的一种设想,其内容是在居住小区规模的基础上,以居住组团为单位,将原居住小区级的封闭化处理降一级,组团单元内实施封闭,在居住小区的级别上对城市开放。本文探讨的是半开放性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模式。资料10文献价值中简要评述:在亚太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居民喜闻乐见的线性公共交往空间—街道,是发生这三类活动的最佳场所。而如果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将住区封闭,则会切断这种广泛的交往机会,居住区成为城市中的一个个社会孤岛,而社会性活动也仅仅只能在很浅的层面上发生或者干脆消失。改变现有土地使用性质的单一性,向使用性质的综合性方向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突破原居住区规范限定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个大幅度跨越的既定规模,改变大型居住区粗暴割裂城市脉络的现状,使其回归城市,成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城市住区规划操作层面提出建议,使规划实践中更系统地制定城市住宅用地区域的划分。资料文献3阅读时间:2017年9月15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城市生活的癌症—封闭式小区的问题及对策2作者/时间缪朴/2014.05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时代建筑》期刊4文献级别核心刊物:国家级5研究内容文章对中国居住区规划的流行模式—封闭式小区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一个既能保证安全又可避免这些问题的规划模式。6研究方法及思路通过研究我国封闭式小区的特点,找出城市生活的癌症,并与与传统坡市相比较,提议一个新的设计模式。7研究创新1.作为防卫单元的建筑群2.取消私有街道3.作为公共中心的共享街道4.取消小区8研究结论封闭式小区的问题不是单靠物质手段可以解决的。市政府必须为街道提供专业份力巡逻再加上改替了的居民自然监视,这一套综合措施会有效地防范犯罪。由整个城市来支持巡逻队伍其成本对居民来说肯定会比每个小区各自维持自己的保安更经济。但要使这些成为现实,我们首先必须推动政治改革以增强地方政府回答普通市民需求的资任感.必须对公众开展教育以增进市民对社会合作重要性的认识。10文献价值高简要评述:在经历了单位大院.七十到九十年代开放式居住小区,以及目前居民收入水准仍相对多样化的封闭小区以后.有些发展商最近开始弹冠相庆“先进“的第四代居住形态终于在我国城市中出现t这不仅是指封闭的而且是专门为一个“特定阶层”及其“共同的利益关系和价值准则`’设计的居住区。这意味.我国城市空间将会被更为割裂及巴尔干化.不同居民群体之间资料的隔离将会更趋严重.以至有朝一日在群体之间形成敌对心理。本文详尽的剖析了我国封闭式小区的特点,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实际情况,提议一个全新的相对封闭式小区更完善的居住区设计模式。资料文献4阅读时间:2017年9月17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2作者/时间赵蔚赵民/2002.06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城市规划汇刊》期刊4文献级别核心刊物:CSSCI5研究内容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人类对自身的居住环境从不自觉到自觉的一种调控过程。正是在这个人类不断发展自身和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人类与生存环境之间彼此交互作用,形成了各自相异的社会关系,因此,城市规划从其产生初始就不可避免的带有其社会方面的属性。规划专业人士已渐渐认识到这些问题,因而有必要通过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导入,借鉴其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帮助完成从认识到实践的转变,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6研究方法及思路文首先讨论住宅区、居住区、社区等概念,并介绍社区发展与社区规划的缘起及内容。然后探讨了城市规划领域的社区规划问题,涉及我国城市社区规划的演进、社区规划的原则等问题。7研究创新整意义上的社区规划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针对性原则。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工作方式,制定有针对性的规划工作路线和方案;(2)弹性原则。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非量化方面内容的弹性,其二是量化指标的弹性;(3)持续滚动原则。一方面规划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次规划中应包括社区发展的近期和远期目标与策略(内容详细程度可不同),另一方面社区规划应随社区发展而跟踪研究,根据社区结构的发展变化定期修编。8研究结论目前,政府发展计划中的社区规划主要由民政部门安排、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研究由社会学家承担。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中并没有将社区规划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社区规划在城市规划体系中尚没有合法的地位和相应的规范。虽然城市规划在社区发展问题的实践中尚处于摸索阶段,但多学科的渗透和优势互补必定会有助于社区的健康发展。资料10文献价值中简要评述:城市规划中本来并没有社区的概念,但随着规划师对人类居住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的发展,及随着规划职业自身在理论及方法论上与相关学科的互补发展,社区的概念和理论被引借到城市规划中。但是社区概念在城市规划和社会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区别(见表1),社会学中的社区(以自然意愿形成共同联系),是作为与社会(以理性意愿形成相互关系)相对立的概念进行研究的;在城市规划中,社区多数时候与城市、居住等概念联系在一起,是城市某一特定区域内居住的人群及其所处空间的总和,因此,笔者文中的社区特指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居住社区。城市规划中对于社区规划的实践一直大体停留在住区规划。城市规划学科对于社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综合而言,与原有住区规划的理念相比,社区规划在社区的地域界定、规划工作方式、核心内容、规划目标、关注层面,以及社区成员的参与度和规划师的角色上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基于以往居住区中存在的社会关系问题探讨解决了“社区”建设的问题。资料文献5阅读时间:2017年9月19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初探2作者/时间周萱/2005.05.06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4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5研究内容论文选择“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两个基本概念:住区与交往。6研究方法及思路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调研发现住区空间环境与居民交往模式的矛盾与问题,并引发思考。将住区看作一个社会空间系统,借鉴了城市社会学、人类学、行为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并结合建筑学理论与方法,对城市住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以增强住区的归属感、凝聚力和活力为目的,探讨满足当代居民交往需要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策略。7研究创新通过对大量居住区进行调研与资料收集,实地观察居民行为模式与交往活动的特征,运用建筑设计与规划学科的专业知识,结合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对促进交往的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8研究结论本文以社会人文研究为视角,研究内容突出了“人”在居住空间中的主体性地位,侧重研究住区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人与物质空间环境的关系。将居民的日常交往作为研究的对象与落脚点,去研究居民交往行为心理与物质空间环境的互动规律,并进一步指导具体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居住空间本质的探寻就是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10文献价值高简要评述:城市住区作为城市系统的子系统,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的特征,它应该与城市在信息、能量、物质上进行交流。住区自身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特点。它还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随着环境与时间的变化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住区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特征要求居住社区的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物质空间环境与经济效率的关注,还要对社会结构、居民生活、交往行为、文化观念等进行关注。论文以“如何优化住区空间环境资料以促进交往”为研究目的,通过对当代住区现状的剖析,借鉴社会心理学研究成果,提出了“物质空间结构支持住区社会结构”的观点,并分析了一系列设计原则,总结了相应的设计策略。资料文献6阅读时间:2017年9月21日序号项目内容1论文题目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2作者/时间高飞/2006.06.123文献来源中国知网4文献级别硕士学位论文5研究内容通过对居住区环境与室外空间的设计探讨,力争创造适合于居住的室外空间环境和人文景观.6研究方法及思路通过研究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和居住区发展趋势及其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以及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影响因素.总结出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要点并得出结论。7研究创新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应根据环境的功能特性合理布局小区空间,特别是应符合人的需求。一个良好的人居绿地环境
本文标题:(完整版)文献阅读笔记精选10篇(可编辑修改word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41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