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研发国际化与两岸高科技
1研發國際化與兩岸高科技產業的競合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所所長陳信宏台灣大學2演講大綱壹、兩岸經貿關係的兩岸、國際因素貳、研發國際化趨勢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肆、台商在兩岸的研發分工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3壹、兩岸經貿關係的兩岸、國際因素一.兩岸因素基本事實中國大陸為台灣之最大對外投資國、最大貿易對手國台商的中國大陸投資日益資本、技術密集台商為中國大陸主要出口廠商(前三大)進階觀察:台商的當地化、出口基地vs.市場二.國際因素研發國際化:技術搜尋與研發外包印度與中國大陸均具優勢中國大陸在跨國企業高階企業價值鏈的地位快速提升:營運總部、採購處、研發中心研發面之影響因素:既有優勢、供給與需求之躍進潛力(leapfrogging)、研發與製造之分離、模組化4貳、研發國際化趨勢5三十國跨國企業海外子公司研發支出93:290億美元;10%02:670億美元;16%資料來源:UN(2005)62002-2004年間涉及研發之全新外人直接投資計畫(件數)資料來源:UN(2005)3/57主要跨國企業之海外研發據點,2004年中國印度新加坡台灣南韓泰國資料來源:UN(2005)8美籍企業在部分國家之研發支出與排名1994&200019942000地點排名R&D排名R&D新加坡141678548以色列16969527愛爾蘭839610518中國30711506香港195114341墨西哥1318316305巴西1023817250馬來西亞202719214台灣1511021143南韓261722131資料來源:Science&EngineeringIndicators-2004.9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研發支出註:GP代表以附加價值計算的產出毛額(grossproduct)。資料來源:Lieberman(2004)。102005-2009年間最有吸引力的跨國企業海外研發據點中國印度新加坡台灣南韓泰國馬來西亞資料來源:UN(2005)11一.研發國際化之重要趨勢跨國企業研發國際化仍以已開發國家為重心,但已偏向開發中和中進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東亞諸國均致力於吸引跨國企業研發中心中國、印度、及新加坡表現特別突出台灣在跨國企業研發海外研發方面有一定的進展,且深具潛力台灣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客觀條件,但是面臨中國的強大吸引力兩岸之間不必然是「零合遊戲」12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一.兩岸產業互動新階段:超越製造生產層次台商大陸投資由珠江三角洲,北上長江三角洲,乃至於北京,象徵著由勞力密集,轉向資本、技術密集產業,乃至於由生產製造而研發活動兩岸產業分工在全球生產創新網絡中,已超越水平、垂直分工模式,日益複雜二.台商當地化程度日深,以一般零配件為主,部分逐漸涉及後段製程之驗證、工程支援、軟體開發台灣接單、大陸生產與台灣出口值與訂單的背離兩岸貿易結構的變化13台灣對全球投資金額與出口背離率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度投資金額(百萬美元)-4.00-2.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出口背離率(%)對外總投資金額出口背離率14電子電器業對大陸投資金額及對美出口背離率05001,0001,5002,0002,5003,00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投資金額(百萬美元)-505101520253035出口背離率(%)電子電器業對大陸投資金額對美出口背離率15對大陸出口產品結構(電子電機類產品)0102030405060708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高科技中間財最終產品一般中間財16三.台商大陸投資對台灣之影響台商擅長於無品牌、專業分工的國際代工業務,一旦對外投資可能產生連鎖反應,製造業占GDP比重快速下跌但資金回流不必然以資金匯回為途徑,可能以貿易順差、移轉定價方式兌現利益「戒急用忍」之實際效果有限,因台商對外投資連鎖反應、微利時代跨國企業要求大陸報價、跨國企業與台商大陸投資相互牽動政策重點:避免台商「完全當地(大陸)化」貿易形成三邊關係,但國內就業結構快速改變參、兩岸經貿互動與台商當地化(續)17肆、台商在兩岸的研發分工18一、台商在中國研發擴充趨勢日本(13家)美(22家)歐(7家)印度(3家)以色列(1家)新加坡(3家)韓國(3家)大陸(39家)日本(13家)大陸(39家)韓國(3家)新加坡(3家)以色列(1家)印度(3家)歐(7家)美(22家)新案例華碩約4,000研發人力,台灣與中國的比重約2:1仁寶與華寶在中國手機軟體人力已達2,700人神達在中國研發人力明年將擴充到千人水準IT業台商海外研發據點19台灣重要1大陸重要5台灣次重要2無差異3大陸次重要40%20%40%60%80%100%改良現有產品開發新產品發展新原材料及零組件改進製造技術開發新製程技術改良仿製部分機器製造自行設計機器設備減少能源消耗與污染二.台灣資訊電子廠商在台與大陸的研發佈局20三.部份台商在兩岸研發佈局相對重點台灣大陸產品類型週邊產品系統級產品市場國際市場大陸內需市場生命週期發展階段成熟階段研發或技術屬性軟、硬體硬體軟體研發流程產品開發、製程開發基礎研究、製程調整、認證與工程支援21四.台商在中國研發趨勢之意涵台商在中國研發規模與重要性日增,但目前存在一些兩岸分工的型態台灣vs.中國:產品vs.製程;硬體vs.軟體其他兩岸分工重要因素之演變水平、垂直分工轉向試/量產分工「台灣接單、大陸出口」轉向「大陸接單、大陸出口」台商「根留台灣」內涵之重新思考上述趨勢可能導致「營運總部在台」僅具象徵意義根留台灣新解:台灣的技術與市場發展要能與台商的國際化緊密掛勾吸引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可能也具有留住台商在台研發能量之策略意義22肆、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一.中國大陸的崛起與躍進式潛力中國大陸以人力和內需為籌碼,形成磁吸效應,先製造而後服務中國大陸的崛起不能被簡約為低成本優勢,而有其躍進式潛力躍進式潛能同時存在於供給(光電、生技、奈米)與需求(3G、磁浮列車)兩方面躍進式潛能的兩大前題:有相當深厚的科學基礎與比較大的市場發展潛力;但台灣也仍有機會中國大陸以內需為籌碼,積極推動本土產業標準,形成新的國家技術主義TD-SCDMA、WAPI、Linux23家數(中國大陸)StimsonCenter(2002):223家→人民日報(2004):600家區位與領域:以北京、上海為主;以資訊、通訊、軟體、汽車、化工領域為主Walsh:跨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研發三個階段演進探索性和策略合作階段,1990年代早期到中期:虛應故事或實驗性質研發投資擴充階段,1990年代中期到末期:開始擴充,但以開發為主,少涉及研究研發整合階段,90年代末迄今:整合資源並開始從事較進階的研發,儘管仍以開發為主,但已涉及較策略性的產品或技術開發肆、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二.跨國企業在中國大陸的研發投資242004年外商在中國之研發中心數資料來源:UN(2005)25三.外商在台之研發密度年度製造業廠商家數比重(%)研發密度(%)200265.751.5176200340.481.9381註:研發密度=研發經費支出/銷售收入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投審會2002年與2003年「僑外投資事業營運狀況調查」。研發密度決定因素(產業層次之統計分析結果)外銷傾向高平均薪資高零組件本地採購比重高資本財本地採購比重高產業之研發人力較充沛與台灣本土經濟緊密互動26四.跨國企業在兩岸研發之比較以HP、微軟、IBM、Motorola、Intel的案例歸納面向相對重點中國大陸台灣軟、硬體較偏軟體較偏硬體研發重點較偏較上游的基礎研究或技術較偏較與台灣現有優勢的產品開發與當地技術社群的關係較偏與大學合作較偏與供應商合作在母公司研發網絡中的地位較偏向為Researchlab較偏向為ProductdevelopmentCenter市場開發重點較偏向於中國大陸內需市場較偏向於國際市場規模規模較大規模較小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271.“海闊天空”或基礎研究2.中期產品/製程研究3.中期產品/製程應用開發4.短期(一年)創新和原型品開發5.明顯修正和改進現有技術6.新設備之執行和操作7.製造之技術和工程支援8.生產相關技巧與能力台灣•第一級供應商優勢•結合既有產品開發與生產能力大陸•蛙跳式潛能•新興技術或本地化產品大陸•結合生產與技術移轉•適應本地市場五.區位優勢與跨國企業之兩岸研發分工伍、跨國企業在兩岸的研發佈局(續)28跨國企業、台灣、大陸之Dunning架構研發優勢所有權優勢內部化優勢區位優勢跨國企業核心技術國際品牌系統整合能力產品規劃能力市場接取優勢資訊通訊網路台灣部分領域次系統商品化能力與國際大廠網絡關係語言、文化優勢第一級供應商部分領域次系統研發生產能力大陸生產相關研發、工程支援低價量多之科技人力有基礎研究傳統之科研體系市場潛力29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一.微利時代來臨,使企業營運附加價值及國家競爭優勢的來源應超越純粹製造能力,而且亞太地區內爭取跨國企業營運活動的重心也已涉及到營運總部與研發中心的層次整合型服務提供者,重視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台灣仍然不可能放棄製造:創造外匯與波及效果台灣企業必須強化與國際品牌大廠在新興產品或領域的技術連結二.既有產業轉型為關鍵零組件提供者日本模式,但須注意過度供給潛在威脅30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續)三.開發台灣本土躍進式潛能,以可低成本複製的無形與智慧資本為基礎;開創價值品牌進取市場而非只是產業價值鏈的國際延伸小國寡民者仍可有國際品牌大廠:芬蘭、瑞典建立品牌有其技術創新的背景:新的國際品牌要能崛起,大多是發生在產品/產業世代交替階段新的技術軌跡(如破壞型研發創新)新的產業平台(如CDMA給予韓國行動通訊業者崛起的機會)新的產品規格(如貝殼機成為新的主流手機產品)新而突出的應用(如Skype的崛起)31陸、台灣未來之發展策略(續)四.未來兩岸在國際創新網絡競合的幾種可能性:現在式中國大陸以內需為籌碼,藉外商之力,建立系統或次系統開發影響力,台灣在其他次系統扮演一定角色中國大陸發揮基礎研究、軟體優勢,台商負責新產品開發台灣從事產品開發,中國大陸協助製程、工程支援未來式兩岸聯手在部分產品發揮國際影響力國際級跨國企業借大陸開發新產品,結合中國大陸本土價值鏈,台商影響力減弱32報告完畢敬請指教33附表一近六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相關統計年項目200320022001200019991998對大陸投資總金額(千美元)7,698,7846,723,0582,784,1472,607,1421,252,7802,034,621對大陸投資總件數(件)3,8753,1161,1868404881,284赴大陸投資佔對外投資總金額比重(%)65.9966.6138.8033.9327.7138.17電子電器業佔大陸投資金額比重(%)30.2638.9545.0756.1842.9237.30電子電器業對大陸投資每案件平均金額(千美元)2,330,0303,318.993,276.334,270.482,830.272,529.92註︰根據投審會資料計算34美國企業服務國際委外至中國大陸與印度的型態,2004年研發客服中心企業流程資訊服務資訊軟體開發或維護外包的比重中國印度產品設計或開發產品製造35美國在中國大陸之外人投資1994-2001年直接投資金額直接投資資本流出產出毛額(GP)(附加價值)R&D支出R&D/GP比率(%)子公司數目當期10億美金19942.5571.2320.6
本文标题:研发国际化与两岸高科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