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研發教材三】主題三:歲時節慶──眾神與人在季節(大自然)的交會羅東高中郭麗雯老師內容大綱:一、台灣歲時節慶的特色:兼具內地化與在地化二、台灣重要的歲時節慶─四時祭節俗:表列三、四時重要節慶舉隅3-1春季:三月春來瘋媽祖3-2夏季:霞海城隍誕3-3秋季:祭鬼神讚中元(1)儒家祭厲的傳統(2)道教慶讚中元的習俗(3)佛教盂蘭盆會的齋儀3-4冬季:送神、敬神,報謝的觀念四、歲時節慶的傳統意義與現代價值歲時節慶:表列主要參考資料教學計畫(教學活動設計)第一章台灣歲時節慶的特色:兼具內地化與在地化節慶是中華文化相當獨特的一環,從古代中國到現代台灣,皆與人民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台灣節慶分為兩種:農曆的節慶及國曆的紀念日。農曆節慶是由祖先生活環境及文化習俗發展而來,在現代生活中尚且能夠顯現古人的智慧。其中包括除舊迎新的除夕、春節、元宵節、慎終追遠的清明節、驅邪健身的端午節、普度孤魂的中元節、月圓團圓的中秋節及敬老的重陽節等等。而國曆的紀念日通常是以人為主要因素,在國家發展中具有重大意義,包括中華民國開國紀念、婦幼節、青年節、情人節、教師節、雙十節、光復節、行憲紀念日等等。本文旨在介紹「道教與民間信仰」,所以全文所提的「台灣歲時節慶」以農曆的節慶為主。台灣的歲時節慶與時俱進,不論是節慶名稱與數量,或供奉的神明及其祭典內涵,隨著台灣歷史的演變,從史前時代、國際競爭時期、明鄭治台、清領時期、日治時代,乃至於今,一年四季的節慶不計枚數,並且因應不同的政治與社會的演變與需求,某神或某節慶被重視的程度或有不同1,祭典內涵也與時變異。不過大體說來,台灣今日較為人熟知的歲時節慶,主要源自清領時期的大陸閩、粵原鄉,其源頭又來自中原文化,台灣早期的節慶經歷這樣的沿襲,我們把它稱為「內地化」階段,強調「俗同內地」以凝聚泉、漳、客俗,不過在清領初期,因為閩、粵信仰對象各有不同,往往為了某種糾紛或宿怨,會發生以鄉土神明的廟宇為團結方式的分類械鬥,直至清領中、後期,社會秩序上軌道以後,政界人士或地方仕紳出面領導,鄉土色彩與語言的隔膜被打破後,民間信仰漸趨融合,祭祀圈擴大為各族群所共有。日本占領台灣以後,初期對台灣的宗教與民間信仰尚能包容,所以歲時節慶照常舉行。然而到了日治後期,由於日本進行「皇民化」運動,全面干涉與壓抑民間信仰,禁止各種歲時或神誕的寺廟祭典,並且拆毀廟宇,焚化神像,讓台灣信仰遭動動搖。光復以後,信仰獲得自由,迎神賽會與廟宇慶典如雨後春筍,加上又因應台灣本地的自然、人文條件,乃演變成為今日「在地化」的特色,如從明鄭、清領到日治時期,台灣陸續增添許多歷史人物被當作神民崇拜,包括鄭成功、劉國軒、施琅、朱一貴、杜君英、戴潮春、施世榜、林先生、曹謹、吳鳳、余清芳、羅福星、廖添丁等人。另外也加入原住民的年中慶典,如平埔夜祭、高山族的豐年祭等等。所以說台灣歲時節慶與神明誕辰,既有其共同的傳承,也呈現多元的地方特色。但是也許禮文形式有了變化,不變的卻是堅韌的禮意內涵。1例如明鄭與清朝政權的輪替,就影響了玄天上帝與媽祖在台灣信仰地位的升降,因為以媽祖為護航的施琅海軍大勝以玄天上帝為主神的明鄭軍隊,媽祖在有清一代不斷的加封下,躍為台灣香火最為鼎盛的神明。第二章台灣重要的歲時節慶台灣的歲時節慶主要源自中國,而中國的歲時節慶主要起源於宗教祭祀活動、或農事活動、或民眾活動、或重大歷史事件與人物。所以歲時節日的形成因素及其節日類別,大致分為三方面,即「宗教」、「農事」、「歷史」。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經歷了許多變遷、演化,顯得豐富多采、錯綜複雜。不過有其內在規律的變化,即由少到多,從簡到繁。而在台灣現代社會中,又有從繁到簡、多元發展的趨勢。「宗教」方面,主要指神明誕辰,如正月初六清水祖師誕,正月初九天公生,正月十五天官大帝,二月初二土地公生,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誕,二月十五開漳聖王、三山國王祭、道教道祖祭,三月初三玄天上帝生,三月十五保生大帝祭,三月二十註生娘娘誕,三月廿三媽祖生,三月廿八東獄大帝祭,四月十四呂洞賓誕,五月十三俠海城隍、關帝君誕,六月十五城隍誕,七月十五地官大帝誕,七月十八瑤池金母誕,八月廿四南鯤鯓萬善爺祭,十月初十水仙尊王祭,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祭等等。「農事」方面,先祖們依循著與農事活動息息相關的春、夏、秋、冬等四個節令變化,形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主要作息,再根據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中資料一:中國傳統歲時節氣的制定主要是由古代先聖與官方的天文曆算學家觀測天象和四季氣候與萬物的變化,以配合百姓的農、漁、牧等生計之進行而形成的。台灣民間的歲時節俗,則主要是以閩、粵一帶所流傳的習俗為主,經由初期的「內地化」階段,強調「俗同內地」以凝聚泉、漳、客俗;其後又因應本地的自然、人文條件的「地方化」。因此除了作為早期農業社會生活核心的二十四節氣之外,更融入了各種全島性神明與區域性鄉土守護神的聖誕,使得台灣的歲時節俗不只是單純的民間節俗,而是與中國傳統的歲時節俗以及台灣的信仰文化傳統息息相關。台灣一年中幾個較重要的歲時節慶,如一年開始的春節、天公生、元宵、清明、端午、六月節、七夕、中元、中秋、重陽、立冬、冬至、尾牙、一直到年尾的除夕為止。摘自李豐楙、謝宗榮〈藝文資源調查作業手冊--信仰節俗類〉Q:台灣在不同月份有不同的節俗慶典,你知道這些節日的源流嗎?台灣歲時節俗從「內地化」到「地方化」,可以區分有哪些神明、節日、慶典儀式等是源自大陸,又有哪些已融入台灣特色?農、漁、牧業等生產(工作)與休閒的需要,採取陰陽相對思維,並融合太陽、太陰曆,制定出陽數相重的節日:如一月一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只有六月六日的天貺2節較特別);「月望日」則如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及十月十五。這些節日乃從古來繁多的節日中,經由長久的選擇後,從日常生活中所區隔出的「非常」日子。類此日常與非常、凡俗與神聖的區隔,即是孔子所提出的節慶原理「一張一弛」的工作與休閒準則,經由宗教性休閒以合理化其過節的意義,實為古典的休閒社會學,也符合人類學家及社會學家對於日常生活與節慶生活的理論。「歷史」方面,主要指一些重要歷史事件或某些歷史人物被神化後的祭典。如清領時期械鬥、民變或抵抗外侮如鴉片戰爭後,犧牲者被供奉為義民爺;或為了驅趕瘟疫,而有王爺祭、鹽水蜂炮與炸寒單爺等;寒食節是為了紀念被燒死的介之推而不食熟食;國曆五月八日烏山頭繼八田與一,是為了感念他建設嘉南大圳;端午節感念屈原;台北祭祀城隍是因為頂下郊拼,落敗的下郊帶著成城隍爺逃至大稻埕,而有繁華街區的形成;六月初六玉井忠烈廟祭余清芳;農曆七月十三祭軒轅黃帝;頭城搶孤是因為漢人擔心蘭陽平原的噶瑪蘭鬼魂沒人祭祀,會對漢人作祟,所以才擴大舉行搶孤活動,以豐盛的祭品來安撫孤魂野鬼;二水林先生廟普渡,與八堡圳有關;國曆八月廿七是鄭成功誕辰紀念,鄭成功也是台灣土生土長最悠久的神明了;吃月餅與元末漢人起義有關;農曆十月廿六廖添丁祭等等。以下我們就「宗教」、「農事」、「歷史」三大類,依時序春、夏、秋、冬,探討台灣的相關節慶,並作表以便一目暸然。有掛一漏萬之處,請見諒。四時月份(農曆)歲時節慶與神明誕辰祭典節俗代表區域與廟宇春節(正月初一~五)開正(春)、噴春、弄獅報喜、新春、四季籤、搶頭香、賀正拜年、食甜、迎財神、歸寧、接神、開印、開張全台春季一月(端月令)清水祖師誕祝壽祭典、演戲酬台北三峽祖師廟、2【貺hing7】,家有喜事,把禮品食物分贈鄰居友人分享。董忠司《臺灣閩南語辭典》,頁398。「天貺節」宋時以天書降於是日,故名。商務印書館編審部《辭源》,頁383。(正月初六)神、賽諸公、暗訪萬華清水巖祖師廟、台南祖師公廟、高雄前金祖師廟天公生(玉皇大帝)(正月初九)拜天公、燈座、高錢、天公金、設壇祝壽宜蘭三星玉尊宮3、彰化北門元清觀、台北行天宮、宜蘭大里天公廟、花蓮玉里協天宮、臺中沙鹿玉皇殿元宵節(天官大帝)(正月十五日)賞花燈、猜燈謎、放天燈、打春牛、乞龜、射蜂仔炮、炸寒單、射炮城臺南鹽水武廟4、台北平溪十分5、台東玄武堂6、苗栗後龍慈雲宮73台灣人中以泉州人對此祭典最慎重。前夕,一家齋戒沐浴,正廳擺設祭壇,在長凳上疊高八仙桌為頂桌,下面另鋪設下桌。頂桌供奉三個燈座〈彩色紙製之玉皇上帝神座〉、五果六齋、紮紅麵線,清茶各三杯。下桌為供奉從神,祀敬五牲,紅龜粿類。一大清早,全家老幼,齊整衣冠,由長者開始上香,行三跪九叩禮,祈福。拜畢,燒金紙、天公金、燈座,燃放鞭炮。天公生,亦有鼓吹隊,挨戶吹奏吉樂。拜天公用的雞要用閹雞,不用母雞。4台南鹽水蜂炮。鹽水武廟建於清康熙七年,相傳在清光緒11年間鹽水地區發生瘟疫,因醫藥之不發達,造成鹽水當地相當多鎮民的死亡,後在鹽水武廟關聖帝君的指示之下,於農曆正月15日出巡繞境,並要求信徒沿街施放蜂炮,從清晨到深夜、從大街到小巷,自此瘟疫隨之散去。後鄉人為感關聖帝君神威顯赫、驅瘟除疫、庇祐鄉里,遂延續正月15日施放蜂炮的習俗。5放天燈原是閩、粵一帶的舊俗,上元、中元二節都有放天燈的記載。台北縣平溪、十分一帶地處偏避的山區,清朝道光年間(西元1820~1850年),胡姓族人經過數年胼手胝足的辛勤開墾,逐漸成為新興的富足村落。當時,因為山區交通不便,官府鞭長莫及,遂成為山賊出沒之地。村民為了保命逃生,每年冬至過後,村民收成富裕之際,便收拾細軟逃入深山,直到元宵節前夕,才派壯丁下山察看,確定安全無虞後,才釋放天燈報平安。放天燈的活動在元宵節夜裡舉行。天燈是以竹圈為架、棉紙為體的中空簍狀物,底層竹圈以兩條細鐵絲十字交叉,中心點繫綁一疊沾有煤油的金紙。施放時,先點燃煤油金紙,並將燈座放置在地面上,等熱空氣充滿燈內後,天燈便能藉著浮力飛向天際,直到底部的煤油紙燒完,天燈才會自動下降。最後,天燈群幻化成點點繁星,逐漸消失在夜空中。民眾深信放得越高,來年越發。所以燈上除寫上吉祥字樣,也會署上施放者的姓名,以此博得好采頭。6炸寒單的活動緣起於台灣北部早年的造佛、燒佛活動,後因日治時代的宗教禁祀,造佛活動漸漸沒落。台東玄武堂為台灣目前最盛行「炸寒單」的地方,寒單爺又稱為玄壇爺、趙玄壇,相傳為武財神趙光明。相傳於民國四十年左右傳入台東,其延續了傳統造佛、炸寒單的活動,並在元宵節的時候大肆舉行,使得每年蒞臨台東參與炸寒單的觀光客可以說是絡繹不絕。7栗縣後龍鎮每年的元宵節都會舉行射炮城的活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了。根據當地的人們流傳,後龍射炮城的由來,是因為有一年瘟疫肆虐,後龍人為求免疫,祈求媽祖庇佑,經媽祖指示,在廟前架設炮城,要民眾以射炮城驅邪,活動連續三天,因為炮竹硝火產生消毒作用,真的嚇阻了瘟疫蔓延,因此當地的居民每年援例在元宵節時連續三天舉行射炮城的活動,相沿至今。土地公生(二月初二)頭牙、屏東縣車城鄉福安村福安宮8、台北中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南投竹山紫南宮文昌帝君誕(二月初三)祝壽活動9臺北龍山寺、淡水福佑宮、宜蘭市文昌廟開漳聖王祭(二月十五日)祝壽、賽神豬、賽神羊桃園大溪福仁宮10、宜蘭壯圍開漳聖王廟三山國王誕(二月十五日)祝壽屏東林邊忠福宮、屏東恆春廣寧宮二月(花月令)道教道祖祭(老子)(二月十五日)祝壽醮典宜蘭冬山鄉道教總壇三清宮清明節(國曆四月五日)掃墓(掛墓紙、培墓)、踏青全台上帝公生(玄天上帝)(三月初三)繞境、祝壽祭拜南投名間受天宮、台南玉井北極殿、台南下營上帝廟、宜蘭羅東奠安宮三月(桐月令)大道公生(保生大帝)(三月十五日)上白礁、過火大典、文化祭、繞境台北大龍峒保安宮11、台北永和保福宮台南學甲鎮慈濟宮8堪稱全省最大的土地公廟,全年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全省的各地大小的福德正神都要來此進香,五層樓高的聖殿。福安宮是恒春地區民間信仰中心,廟前廣場經常有廟會慶典或藝文活動。9善男信女帶著蔥、芹菜、蒜以及桂花道文昌殿前,祈求帝君賜予子女聰明(蔥)、勤學(芹),會打算盤(蒜),以及貴氣逼人(桂花)。10廿一日舉行。11與萬華龍山寺、清水巖並稱台北三大寺廟。祭典前一天的出巡遶境,仍是台北最盛大的迎神賽會,出巡活動最大的特色就是許多神明乘坐的已不是傳統的大轎,而彩裝成各式各樣的花車,諸如獅車、風火輪車、麒
本文标题:研发教材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