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弼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自伤,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期年,以出揣摩,曰:“此可以说①当世之君矣。”求说周显王。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②之,弗信。去游燕,岁余而后得见。(选自《史记·苏秦列传》)(注释)①说:劝说,说服②少:轻视,贬低。116.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出游.数岁117.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118.与“出其书遍观之”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必先苦其.心志B.其.如土石何C.不得志,独行其.道D.帝感其.诚11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120.(乙)文苏秦的经历能否作为(甲)文论点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答案】116.(1)这,这个(2)了解,明白(3)游历117.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118.B119.(1)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动,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如今你丢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身陷困境,不也应该吗?120.能。【乙】文通过写苏秦出游失败后遭受家人冷遇,然后刻苦读书,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符合【甲】文的观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解析】116.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个。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游”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游历”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117.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译为: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此题要注意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划开。注意句式结构的对称。118.B与“出其书遍观之”中加点的“其”字用法不相同。“其如土石何”中的“其”是副词“难道”之意。“出其书遍观之”中“其”是代词“他”之意。其它几项都是代词,与题干句意思相同。11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所以”:用来……的方法。“动”:使……受到震动。“子”:你。“释”:丢掉。“宜”:应该。120.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乙文写苏秦“出游数岁,大困而归”遭家人讥笑,然后刻苦读书,奋发图强,后功成名就。能够证明“生于忧患”这一观点,所以可以作为甲文的事实论据。【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在国内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的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二)译文:苏秦,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到齐国从师,曾在鬼谷先生那儿研习学问。他出外游历了好几年,非常狼狈地回到家里。他的哥哥、弟弟、嫂子、妹妹、妻子、侍妾都暗地里讥笑他,说:“周人的风俗,向来是治理产业,努力从事工商,以博取十分之二的利润为目的。如今你去掉了根本去搬弄口舌,穷途末路,不也应该吗?”苏秦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惭愧而暗自伤心,就关门不出,把他的书都取出来,再次发愤阅读。他从这些书中找出一本周书《阴符》,伏案攻读。读了一年,他从书中找出了许多揣摩国君心意的诀窍,说道:“凭借这些知识,我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国君了。”他打算去游说周显王,显王的近臣们平素就熟悉苏秦,都轻视他。苏秦离赵又游历到燕国,经过一年多才见到燕文侯。
本文标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阅读练习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467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