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论语全文及解释《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性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注释】有子说:“信接近于义,诺言可以履行。庄重接近于礼,能够远离侮辱。依靠关系密切的人,也就靠得住了。”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注释】自禽向子贡问道:“老师每到一个国家,一定听得到它的政事。是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给予的呢,”子贡说:“老师是凭着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五者得到的。咱们老师获闻各国政事,与别人都不同吧,”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有却不骄奢,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不错了。但比不上贫穷却能乐道,富有却能好礼。子贡说:《诗经》上讲“就象加工象牙、玉石一样,要不停切磋、琢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空子说:赐呀,可以开始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已发生过的事,你能断知将要发生的事了(能举一反三了)。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注释】孔子说:“他父亲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去世后,要观察他的行为。如果三年不改变他父亲的行为原则,就可称作孝子了。”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注释】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贪图饱足,起居不追求安逸,行事敏捷而言语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称是好学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注释】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保守;主张“忠”和“信”两种道德;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错了就不怕改正。”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释】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象北极星,处在一定的位置,其它星辰都围绕着它。”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释】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经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么,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共事,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自己却不抱怨气恼,不也是君子所为么,”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注释】孔子说:用政治手段来治理,用刑罚来整顿,民众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德”来治理,用“礼”来整顿,民众就会既有廉耻之心,又会人心所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注释】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社会,四十岁不再(被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老天给自己的命运,六十岁能泰然面对所听到的一切。到七十岁,可以做到随心所欲而又不越过应遵守的规矩。”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孟懿子请教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请教孝道,我回答不要违背礼节。”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时,依照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安葬他们,祭祀他们。”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注释】孟武伯请教孝道,孔子说:“要使父母只担心儿女的疾病(不必为其它方面的事担忧)。”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注释】子游请教孝道,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道,只看作能够养活父母就行了。就是犬马也有人养活。(对父母)没有敬爱,与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注释】子夏请教孝道,孔子说:“孝道难就难在儿子在父母面前总能保持和颜悦色。遇到事情,由年轻人效劳,遇到好吃的好喝的,让年长的享用,仅仅这样就可以认为尽到孝道了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注释】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够有新的发现和感知,就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注释】孔子说:君子以道义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以道义团结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注释】孔子说:“看他做的是什么,观察他用什么途径做,考察他这样做的动机。那么,这个人怎么隐藏得住呢,”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注释】子贡问如何才算是君子。孔子说:“先实行了你要说的话,再把话说出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释】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停步不前。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注释】孔子说:钻攻不端正的(思想或行为),这会有害的。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注释】孔子说:由~(我)教诲给你(如何)对待知与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的。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注释】鲁哀公问:“怎样做百姓才会拥护,”孔子回答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放在邪恶的人之上,百姓就会拥护;把邪恶的人提拔出来,放在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会拥护。”子曰:君子不器。【注释】孔子说:君子不象器物。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注释】孔子说:“我给颜回讲学,他从不提出反问,象个愚钝的人。下去后观察他私下的言论,却也能进行发挥,其实颜回并不愚钝。”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勤,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勤。【注释】季康子问:“让人民敬重、忠诚并勤勉办事,该怎样做,”孔子说:“以严肃的态度面对,他们就会敬重;敬老爱幼,他们就会忠诚;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教育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勤勉办事。”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注释】子张向孔子讨教求取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谈论其它的,就能减少过失;多看,有怀疑的地方保留而不臆断谨慎实行其它的,就能减少懊悔。言语少过失,行为少懊悔,俸禄就在这里面了”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注释】有人对孔子说:“您为何不从政,”孔子说:《尚书》讲“孝就要真正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用这种修养影响执政大臣。”这也是参与政治,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政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音“泥”),小车无?(音“月”),其何以行之哉,【注释】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用,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就象大车缺少ni(大车辕端与横木相接的关键)、小车缺少yue(小车车杠前端与车衡相衔接的关键),这车怎么走呢,”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注释】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的鬼,却去祭他,这是献媚。见到应当挺身而出的事却不去做,这是无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释】孔子谈起季孙氏,说道:季孙氏在自家庙庭中使用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八列舞队,如果连这个都能忍受,那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注释】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祖时(用天子之礼),唱着《雍》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助祭的是诸侯,主祭的天子静穆庄严』,这样的诗句怎能用在三家的庙堂上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注释】孔子说: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做人却没有仁心,会怎样对待音乐呢,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注释】林放问礼的根本。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大~一般的礼仪,与其过分铺张,宁可俭朴;对于丧礼,与其过分操办,宁可哀戚。”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注释】孔子说:“偏远落后的异族国家虽有君主,还比不上中原国家没有君主”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注释】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如果有所争,必定是比射箭了。双方作揖相让才登堂,射完箭一起饮酒。这样的竞争是君子之争。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注释】子夏问:“漂亮的面孔笑起来真美呀,美丽的眼睛转起来真迷人呀,本色才是最绚丽的呀~”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绘画之事在本色之后。子夏说:礼乐也在仁义忠信之后么,孔子说:能启发我的人是你。现在能够和你讨论诗经了。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注释】孔子说:夏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夏朝以后的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制,我能说出来,但殷朝以后的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是杞宋二国典籍和贤人不够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典籍和贤人,我就可以证明了。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注释】祭祀祖先的时候,好象祖先真的在那里;祭祀神灵,好象神灵真的在那里。孔子说:我若不亲自参加祭祀,祭了就如不祭一般。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注释】王孙贾问道:“与其讨好奥,不如讨好灶。这话什么意思,”孔子说:“这话不对。如果得罪于上天,到哪里祷告都没有用。”子曰: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注释】孔子说:周朝的礼乐制度借鉴夏、商两代,是何等美盛啊~我推崇周朝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注释】孔子进入鲁国大庙,每件事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叔梁纥的这个儿子懂得礼呢,到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孔子听到这话
本文标题:论语全文及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51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