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雷鸣闪电波尔卡》夏志峰课题《雷鸣闪电波尔卡》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音乐欣赏活动并对舞曲音乐及其相关文化感兴趣。2.聆听《雷鸣电闪波尔卡》、《蓝色的探戈》,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认识两种舞曲体裁。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作品,感受、体验波尔卡的音乐情绪。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演奏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鉴赏能力。重点注重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体会这首波尔卡的音乐特点。难点了解作品的风格和情绪。教具多媒体教法讲解法、分析法、板书设计1、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及作品介绍《雷鸣闪电波尔卡》2、波尔卡解释、作品的背景介绍3、乐曲分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同学们首先听两个乐曲的片段,听完后回答1、俩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都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选择:圆舞曲、波尔卡进行曲?思考后回答激发兴趣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回答问题:(1)乐曲留给你的总印象是怎样的?(2)它属于哪种音乐体裁?(3)乐曲的拍子?A、四拍子B、三拍子C、二拍子(4)乐曲的基本情绪?A、抒情柔和B、轻快活泼(5)乐曲的作者?A、老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小约翰施特劳斯讨论后回答(通过老是提示,注意听一下作者是怎样通过乐器来表现电闪雷鸣的)对这首乐曲的风格了解。学生了解这首乐曲引子的强弱特点。波尔卡: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希米亚的一种乡村舞蹈。19世纪40年代,在欧洲广为流传。这是一种快速适中的二拍子舞曲。其典型节奏为:了解波尔卡的解释和掌握它的节奏类型。学生掌握波尔卡的解释和节奏的类型是什么?背景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在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对乐曲的创作时间的了解,掌握乐曲的来源。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时间和乐曲首演地点。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168首圆舞曲,200多首其他舞曲,40几首进行曲,16部轻歌剧。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艺术家的生活》等。了解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简介分组讨论:乐曲中用了哪些乐器?注重打击乐器的作用讨论回答让学生明白用打击乐器来描写电闪雷鸣的。分析乐曲:乐曲为G大调,2/4拍,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开始是一个简单的引子:乐曲的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引子部分的强弱处理,和表现的情绪让学生了解。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以带休止的“附点”节奏为特色。其二是在描绘: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引子:5050┃5050┃5050┃500┃a76┃47┃47┃606606┃6?XX┃XX┃XX┃X0XX0X┃X.A6┃5432┃4535┃2515┃7565┃bX┃XXXX┃XXXX┃XXXX┃XXXX┃a5┃13┃66.5┃475┃5-┃BX┃XX┃XX.X┃XXX┃X-┃b6050┃2.150┃6050┃1.750┃XXXX┃X.XXX┃XXXX┃X.XXX┃复听一遍:和老师一起分析感受要感受、体验、理解、判断乐曲不同部分的音乐风格及美感。小结:A-a乐曲的第一部分有两个主题。其一是描绘舞会盛况的音乐。它的情绪热烈、欢快A-b其二是在描绘:正当人们舞兴正浓的时候,乌云密布、暴风雨即将来临。但是,人们并不介意,舞会依然进行。B-a舒展、妩媚、轻巧。B-b非常轻巧、活泼,好像人们除了兴高采烈的舞蹈之外,几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尾声乐曲的尾声用了两次长的颤音,后面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乐曲也在欢快的高潮中结束音乐拓展:欣赏:闲聊波尔卡和拉德斯基进行曲作业:搜集波尔卡音乐,去听一听,感受音乐的美。
本文标题:雷鸣闪电波尔卡教案-夏志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5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