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幻灯片课件
亚低温治疗及护理1低温•低温可使脑细胞的氧需量降低,维持脑氧供需平衡,起到脑保护作用,是脑复苏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温每降低l℃可使代谢率下降5%~6%。2•低温治疗历史50年代提出60~70年代低潮80年代转折90年代兴起3历史发展•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有学者将低温治疗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以期达到脑保护的效果,但由于当时所选择的深低温导致随后的严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一度陷入低谷。4•80年代末,研究发现脑温下降2~3℃(亚低温)对缺血性脑损伤也有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使低温治疗重新引起人们的兴趣。历史发展5低温分类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度低温16以下•1993年江基尧等首先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之为亚低温,随后这一概念在国内被广泛引用。6中度及深度低温存在较多并发症•可导致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增加血液粘稠度•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全身免疫力下降•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荐临床亚低温治疗时体温维持在32~34°7亚低温治疗•亚低温治疗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具体方法为降温毯+肌松冬眠合剂+呼吸机辅助呼吸,为目前国内外临床最常用的降温方法。8•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让患者快速进入睡眠状态并配合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保持在32℃~34℃范围内。LOREMIPSUMDOLOR9原理01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02降低机体新陈代谢及组织器官氧耗;03改善血管通透性,减轻脑水肿及肺水肿;04提高血氧含量,促进有氧代谢;05改善心肺功能及微循环。10适应症•溺水、中风•肝性脑病•细菌性脑膜炎•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心肺复苏术后脑病•高热惊厥•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癫痫持续状态11禁忌症01脑电无活动的昏迷或认知功能障碍者02终末期患者03活动性出血者04凝血功能障碍者05孕妇12低温治疗的时间和治疗窗口•脑缺氧耐受的时限只有5分钟,因此多数研究者提倡尽早、尽快实施亚低温治疗。ILCOR(国际急救与复苏联合会)声明中认为,降温应尽可能在复苏后立即开始。但临床4-6小时后开始低温治疗也能获得显著的效果。13LOREMIPSUMDOLORLOREM•ILCOR基于目前的证据,提出对自主循环恢复的心脏停博患者应进行12~24小时的持续亚低温治疗。临床资料表明持续亚低温治疗48-72小时有较好的疗效。也可维持更长时间,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14复温时间及方法01自然复温,先停用冰帽、降温毯等物理降温措施,将病人置于室温中缓慢复温。02复温过程仍需应用肌松剂及镇静剂,以防肌颤导致颅内压增高。03以平均4小时升高1℃的速度,在12小时以上使其体温恢复至37~38℃为宜。1516分类药物降温降温物理降温1体表降温2体腔降温血液降温3亚低温治疗越早,降温速度越快,其治疗效果越好。17•药物降温•一般通过服用各种退热药物来控制体温,常用药物有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冬眠灵等。•特点:使用方便。•缺点:降温效果有限,常用其它低温技术的辅助降温措施。18分类1体表降温2体腔降温3血液降温物理降温19LOREMIPSUM1.体表降温:可用冰水浸浴或冰屑、降温毯降温,也可用冰袋、冰帽置于头部和大血管浅在部位。优点:简单易行。缺点:时间长,不均匀、难控制,易反跳。20亚低温治疗仪亚低温治疗仪主机制冷系统,温度控制系统和水循环控制系统外设附件水毯,连接管,体温传感器21亚低温治疗仪01工作原理:02压缩机或者半导体提供冷源将水箱内水制冷,由温度控制系统控制临床需要的水温,再通过水循环系统输出到水毯内循环,水毯与患者身体接触,利用温差控制患者的体温,营造亚低温的环境。222.体腔降温:用冷却的无菌生理盐水灌入胸腔或腹腔进行灌洗降温。优点:常用于手术中的降温。缺点:易发生心室颤动或其它心律紊乱等严重并发症。LOREMIPSUMDOLOR23LOREMIPSUMDOLORLOREM3.血液降温血管内灌注降温通过快速输注大量冷却液体来达到降低核心体温的目的对患者的心、肺、肾功能造成巨大挑战,故不推荐血管内热交换降温采用介入方法将温度控制导管插入人体动脉血管内,直接对血液进行降温24并发症01呼吸道感染02心律失常03凝血功能障碍04高血糖05电解质紊乱25治疗监测•体温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电解质及体液平衡监测•血糖监测•血压监测•血象和胸片监测•神经系统监测26重点关注二.神经系统观察亚低温对脑组织无损害,但低温可能掩盖颅内血肿的症状,应特别提高警惕。复温过快、发生肌颤易引起颅内压增高。因此,应注意颅内压的监测,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必要时给予脱水和激素治疗。颅脑损伤病人的意识变化往往早于瞳孔和其它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当病人由嗜睡转为浅昏迷或四肢原来能动,现在四肢伸直内翻或无反应,表示病情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当病人由浅昏迷转为昏睡,四肢有屈动,说明病人在恢复之中,预后较好。一.环境要求亚低温治疗的病人最好置于一个安静、空气新鲜的单间里,室温应控制在20~25℃之间,以免因为室温过高而影响病人体温的下降和稳定。同时应定时进行室内空气消毒,净化室内空气,以减少感染发生率。护理措施27护理措施五.循环监测进行亚低温治疗的病人,应严密观察循环系统功能,其中主要有ECG、血压、脉搏、肢端循环及面色等。正常情况下,若亚低温治疗有效,由于冬眠合剂的抗肾上腺素能作用,病人应表现为微循环改善,肢端温暖,面色红红润,血压正常,脉搏整齐有力,心率偏慢。若病人出现面色苍白,肢端发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说明微循环障碍,冬眠过深及体温太低,应立即停用冬眠药物并给予保暖,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三.呼吸系统观察亚低温治疗的病人由于冬眠合剂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因此呼吸频率相对较慢,但节律整齐。若病人呼吸频率太慢或快慢不等,且胸廓呼吸动度明显变小,出现点头样呼吸,应考虑呼吸中枢抑制过度,因此应立即停用冬眠合剂,必要时予呼吸中枢兴奋剂静脉滴入或行机械通气。。四.人工气道的护理冬眠合剂中的非那根具有明显的抗阻胺作用,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变粘稠。若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吸气“三凹征”,提示呼吸道梗阻。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应重视人工气道的湿化及温化,纠正、维持病人水平衡,以维持呼吸道粘液-纤毛的正常排痰功能,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痰栓形成及缺氧。28护理措施六.体温护理(监测)体温监测是亚低温治疗中的一个重点项目。亚低温治疗是否有效,有否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与体温的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一般情况下,应保持病人的肛温在34~35℃之间。若病人的体温超过36℃,亚低温治疗的效果较差,若低于33℃,易出现呼吸、循环功能异常,体温低于28℃易出现室颤。对于体温过低的病人,应适当降低冬眠合剂的量,必要时停用并对病人采取加盖被子、温水袋等保暖措施。七.体位护理冬眠合剂中的氯丙嗪和杜冷丁具有扩张血管降血压作用,因此亚低温治疗中的病人最好平卧位,不能使病人突然坐起、激烈翻动或搬动,否则易出现循环不稳、体位性低血压。29复温原则复温原则是先停用冰毯机等物理降温措施,然后逐渐停用冬眠药物,让体温自然恢复,以平均4h复温1℃左右为宜,使体温恢复至36.5~37.5℃为宜,复温过快易引起缺氧、心律失常、脑水肿、休克等。临床医生已普遍将低温治疗作为抢救重型颅脑外伤的一个重要手段,而我们则应做好在亚低温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为抢救颅脑损伤患者赢得时间,降低病死率。30谢谢聆听31
本文标题:亚低温治疗及护理幻灯片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593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