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011—2012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填写自己的姓名、考号;2.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悲恸.悲痛.通.红捅.娄子B.炫.耀眩.晕绚.丽旋.风C.宿.舍住.宿一宿.星宿.D.朔.风溯.源塑.料簌.簌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暇娇弱揠苗助长大笔如掾B.烽烟抑郁了截爽直蔽帚自珍C.绿洲脉络渡越沙漠疲惫不堪D.简陋折迭时阅数载开诚部公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A.儒家打劫传统之说纯属骇人听闻....,哗众取宠。儒学是三代传统的传承者,孔子是这一传承中的关键人物,王夫之“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是对孔子与儒、儒与传统关系的最佳诠释。B.提高英语写作水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考生不可能在写作上花费过多的时间。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们需要寻找一条终南捷径....,以在最短的时问内获得最大的收益。C.到后来大少爷死了,更是冷一顿、热一顿,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时候,少奶奶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安之若素....。D.陈云林访台,增进了两岸同胞的了解,虽有海峡阻隔,但两岸一衣带水....,同为炎黄子孙的骨肉亲情是任何力量也阻隔不断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地表水冻结,动物渴死,植物冻死,人类将面临水源、食物、燃料,黑暗、疾病、强辐射损伤和空气严重污染等灾害将伴随着人类。B.文化的流动有其自主性,非人力可控,异质文化间的碰撞、接触也往往会涌现出本土文化的韧度和张力。2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受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D.生命教育,简言之,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它在各国多是由于中小学生吸毒、自杀、伤人等直接危害生命健康事件的增多而提出的。二、(18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5—6题。(一)《荷塘月色》选段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二)《故都的秋》选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三)《囚绿记》选段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漂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5.选出对节选的三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文段(一)写荷塘四周的冷清之境。该文段的顺序是先写看到的,后写听到的,突出了荷塘周围阴暗迷蒙的特点。虽然也有冷清,但更多的是写它的热闹。作者的感情也由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B.文段(二)写槐蕊。作者借助“槐蕊”写出秋的“寂静”。无声无息的槐蕊夜里悄然而落,“铺得满地”,给人静寂的感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几句,突出了秋的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3C.文段(三)写享受房间的绿色。先用类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然后观赏常春藤伸须展叶、变青变老、雨中摆舞,“我”感到慰安与希望。作者这种爱绿的痴情也为后来的“囚绿”作铺垫。D.三段文字都通过形象的画面或是具体的行动展示了抒情主人公的此时此地的精神,文段(一)和文段(二)写得较为含蓄,而文段(三)则显得率直。6.下面是就表现方法对上述三个选段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到景物的描写中,借用景物来抒发感情、描绘心态是三个文段的共同特点。当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时,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B.文段(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那“阴阴的”树色、“隐隐约约的”远山和如“渴睡人的眼”的路灯无一不是作者此时精神状态的投射。尤其是耳边传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蝉声和蛙声使作者感到无形的孤独和寂寞。C.文段(二)以落寞的悲凉的笔调来颂秋的,通过渲染来刻画秋。作者借北国槐树,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那槐树的落蕊等,既是对北平之秋的客观描绘,又是作者当时心情反应。D.文段(三)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夸张、通感等手法抒写了对常春藤的喜爱。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7.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8.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9.辨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选出全含有...使动用法的一组。①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地。②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逆:预料。③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当:面对着。A.①与山僧饭讫.而去讫:完。②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渠:他。③进不入以离.尤兮离:分离。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存:存放。B.①及尔偕.老,老使我怨偕:共同。②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详:详知。③感慨系.之矣系:系住。④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赍:带着。C.①謇朝谇而夕替.替:替代。②契阔.谈讌,心念旧恩阔:离别。③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④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即:就是。D.①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暝:日暮。②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予。③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墟:村落。④不能喻.之于怀喻:愉快。A.①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意.:心意。②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恐怕。③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幸:幸亏。④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便:便利。B.①纵一苇之所如如:像。②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将:愿,请求。③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殆:大概。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骤:屡次。C.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罔:没有。②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贰:两次。③何可胜.道也哉胜:尽。④依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D.4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④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⑤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⑥常在于险远..⑦火尚足以明.也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A.①③⑦B.①⑤⑥C.④⑤⑧D.②④⑥10.辨析下面的多义词,选出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第Ⅱ卷三、(26分)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两个小题。(6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试指出“渺茫”一词所包含的两层意思。(2)诗歌的三、四句在传情达意上有何特点?13.填空。(8分)(1)《氓》中用茂盛的桑树来比喻自己的青春和她与恋人之间情意浓密。原文中的这两句诗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但为君故,沉吟至今。(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4)《兰亭集序》中写美景句子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四、(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恪守心灵的绿色杨永平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A.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D.5拥挤的城市建筑物的缝隙偶尔会夹杂着一片空地,空地上填满树木花草所特有的绿色。四季不停地变换着,可这些花草树木却始终保持着人工剪辑好的造型,它们在阳光下默默地伫立着,在风雨中微微地颤抖着,在钢筋水泥马不停蹄地蚕食下顽强地挣扎着。绿色是城市的营养师,无论是多么严重的废水废气、多么狂妄的风沙尘暴,它们都会尽心尽力地将之吸收消化,然后不间断地散发出它们自己生命里产生的清新、光彩和活力。绿色也是城市的美容师,它们无所顾忌地放纵自己所特有的魅力,给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几分生机,给人类日渐僵硬的面孔上描摹出了些许温暖和笑意。于是,绿色成了城市居民呼吸新鲜空气和联系自然的窗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我是一个生长于村野最终又脱离了村野的人,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城市的绿色总没有乡村的绿色来得自然、质朴和温情。城市的绿色是被人拘束了的宠物,就像动物园的猛兽,威貌不变,可内在的气质却有所褪色。城市的绿色总是被那些叫做花工的人预先定了形状和高度,甚至是色彩的浓淡调配,它们失去了自由生长的权利。乡村则不同,放眼望去,满目葱茏,各种绿遍布村落,就连家里的墙壁、屋顶都逃不脱它们的攀爬。各种绿色随意地摆弄着自己所构思的、喜欢的、创作的任何一种姿势,无需受人摆布,也无需担心受限制,想弯就弯,想直就直,想往哪延伸就往哪延伸,想在哪扎根就在哪扎根。我常跑到它们中间,躺在它们怀里,或嬉戏,或亲抚,尽情地享受它们提供给我的丝丝缕缕的乐趣。在这里,天高云淡,唯有凉爽宜人的风徐徐吹拂,唯有高一阵低一阵的鸟鸣虫音啁啾如乐,唯有清静恬淡的泥土芬芳扑鼻润心。这里,仿佛是一部没有休止符也无主题的魂灵大合唱,恣肆任意而又轻悠悠,曼妙无比,是真正的天籁。其实,在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之外,还有一块心灵的绿色,它茂盛地长在每个人的精神沃土上。它不以美丽的外表示人,它独自体现着生命的本质,既承受阳光雨露,又经历电闪雷鸣。它无形却胜过有形,因为一个人的心灵如果失去了绿色,也就失去了善意,失去了真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心灵的绿色是原生的,也是人造的。人之初,性本善。然而不同的社会影响和生存抉择又给人不同的风雨霜雪。慢慢地,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块龟裂的土地,没有养分的供给,再繁茂的苍松古木也会枯萎;有些人的心灵成了一个龌龊的垃圾场,再高贵的物品也会在阳光下肮脏腐臭;有些人的心灵却是一片春天,一泓甘泉,再贫瘠的境遇,也能长出青草绿树奇花来。心灵的绿色,是一块人所恪守的精神处女地,禁受不起任何的蹂躏和亵渎。有伟人说过:“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心灵亦如此,它就像一块等待开垦的荒山,只有辛勤地耕耘,播种,浇水,施肥,才会长出绿色,长出希望,长出甜蜜。否则,荒地将一如既往地荒芜,贫瘠将一如既往地贫瘠,甚至最终被淘汰和驱逐。城市的绿色和乡村的绿色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心灵的绿色却是这家园里的耕耘者、护卫者。恪守心灵的绿色,就是恪守我们的家园,恪守我们的生命。这,应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绵延的一种信念!在每个为远离乡野生机而痛心的时刻,我只有不断地告诫自己:恪守灵魂的高度,恪守心灵6的绿色!14.请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出城市绿色的作用。(4分)15.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只有宽度,没有长度,只有在宽度里发挥弹性,才能保证生命的质量。”请阐释它的含义。(4分)16.请分别简要概括“城市的绿色”、“乡村的绿色”和“心灵的绿色”各自的特点。(6分)五、(20分)17.读下面一句话,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以“溪流”或“春笋”为讯问对象,完成它的续写。我问翱翔的雄鹰:怎样才能飞得更高,看得更远?雄鹰拍打着翅膀告诉我
本文标题: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0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