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扬州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语文试题2013.1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猝.然(cù)祈.求(qí)涮.羊肉(shuā)数.见不鲜(shuò)B.唠.叨(láo)模.样(mú)襁.褓(qiǎnɡ)弱不禁.风(jīn)C.悄.然(qiǎo)舸.舰(ɡě)梵.婀玲(fán)毛骨悚.然(sǒnɡ)D.慰藉.(jí)鳏.寡(ɡuān)胴.体(dònɡ)载.人航天(zà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美轮美奂....地展示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和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B.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是为了党能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C.豆蔻年华....的男女大学生们,在对“高富帅”“白富美”的议论中,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现实的自我解嘲。D.美国总统奥巴马最近推出了把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的军事战略,这导致亚太地区军备竞赛炙手可热....。3.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不同于...其他三项活用情况的一项是(3分)A.上食埃土,下.饮黄泉xKb1.ComB.西望夏口,东.望武昌C.骊山北构而西.折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下列文言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5.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是山东省(县级市)人,代表作是中篇小说《红高粱》和长篇小说《》。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丰子恺先生创作的讽刺教育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不超过40字),并明确表明自己对这种至今任然存在的教育现象的看法。(不超过40字)(4分)这幅漫画的内容是:▲我对这样的教育现象的看法是:▲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甲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李生论善学者》乙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X|k|B|1.c|O|m——《劝学》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A.不应而还.走还:(xuán)通“旋”,转身B.王生惊觉,谢.曰谢:感谢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8.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新|课|标|第|一|网A.善假于.物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而君变色以.去太医以.王命聚之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穷山之高而.止D.今日始知君言之.善杳不知其所之.也9.下列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用对话的形式,阐述了“善学者要善于思考、不耻下问、择善而从”的道理。B.李生与王生的对话中,批评他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不注重思考,学习并不得法。C.荀子在《劝学》中论及的“学”,不仅指学习文化知识,也指加强思想品德修养。D.说理的深刻性与形象性并不矛盾,《劝学》用比喻论证法,形象地论述了深刻的道理。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10分)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3分)②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3分)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译:▲(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①?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②,坐断③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④。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①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②兜鍪(móu):头盔,这里代指士兵。③坐断:占据,割据。④曹刘:指曹操、刘备。(1)词的上阕有两问,从“何处”“千古”两个词来看,这两问发问的角度有何不同?(2分)▲(2)词的下阕,作者极力赞赏孙权的英雄才俊,有何用意?(4分)▲(3)全词由三问构成,请具体分析三问中包含的不同情感。(4分)▲四、名篇名句默写(8分)新-课-标-第-一-网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3)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韩愈《师说》)(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大江东去,▲、▲。(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朱自清《荷塘月色》)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抹掉足迹的人谢志强父亲提出要我出远门闯荡闯荡,窝在家里不是个办法。何况,我挨近18岁了。父亲的说法是你已经吃成人的饭了。可是,长了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村子。母亲一会儿想起带上这,一会儿想起拿上那,那个念头又转化为物品堆积起来,好像什么都要紧,我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两个包囊。我说背着它们,我还咋走?父亲一个劲地吸烟,像是陷入了困境,终于,他发话了,说:带着那么沉的包囊,还能走多远?父亲端详着我的装束,他说,换换装,不要那么寒伧。我换了一套父亲认可的服装,好似脱了胎。母亲一直送我到村边,还一再关照“路上小心”,“注意冷暖”。村民好奇地问我的去向,我不愿让他们知道,我担心成为他们教训晚辈的失败的例证。我对未来实在没有把握。不过,一帮孩子还是关心着我,跟着我走了很远一段路。我在岔路口,碰到了第一个难题,我不知往哪走了,车辙、蹄印、足迹,我辨认了一番,选了车辙的方向。可是,突然冒出一个羊倌,说:错了,那是进山的路。于是,我踏上留有足迹的路,是成人的脚印。只是,回头再也看不到羊倌的时候,我觉得山岭的树林里,有无数双眼在窥视着我,甚至窃笑。我想到自己那么稚嫩,不过,我挺起胸,昂起头,摆出一副闯荡世界的架势给他们瞧。偶尔,我还哼起山歌,只是我的嗓子不争气,光顾着喘气了。那路,久已不走人了,浮土漫起,我的脚印,模子一样,一个一个地留在上边。我讨厌别人说三道四,确实,母亲过分宠爱我,可是,这回,我得混出个人模人样来。那样,父亲的愁眉可以舒展开来了。我得消除我的行踪,隔个半年一年,突然出现,引来村民的一片羡慕的目光。我折了两根树枝,开始清扫路上的脚印。效果实在乐观,我背后的路面,那一长串我熟悉的脚印没了,好像我是个不留足迹的人——来无踪,去无影。甚至,我的身体轻盈起来。树枝像我的尾巴,在脚后来回扫荡着,我行进的速度慢了许多,可我十分欣慰,好像终于摆脱了什么。我沾沾自喜欣赏着我的神秘“失踪”。我们村里一直凭脚迹观察、判断一个人的动向、愿望,因此,父亲接受了观察过我的脚印的长者的劝告:你的儿子应当出远门。我想,这一下,你们还能看出什么?我仿佛跟我的过去、我的村庄了断了关系。我以另一种姿态走上了路。我想,村里的人真可笑,动不动就拿“早先”怎么怎么来约束我的行为。我故意蹦蹦跳跳地走。树木喧哗,似乎受了我的感染,或者是欣赏我的举动。我发现,天色阴暗下来。这个时辰,母亲该烧好饭菜,等待着我坐下来呢。我找着了一个路旁的土坯屋子,它像父亲嗜烟过多的口腔,门框、坯壁留着熏过的烟迹。我捡了些树枝,燃起火,煨了个烙饼。我想起家里饭菜的可口。接着,我又怀念起家里床铺的柔软了。我醒来时,满耳是鸟鸣,仿佛我是它们的同伴。它们并不害怕我,一个劲地叽叽喳喳,似乎在讨论我的出现是怎么回事。我开始想家——我熟悉的村子。只是,我忽然失却了方向感,我不知哪个是村里的方向,我该走向何处?那两根树枝躺在门口,绿叶已枯萎了。我就是用它们抹掉了我来时的足迹。现在,我找不着回归的路了。我真想变成一只鸟,跃上蓝天,那样,可以俯视到我的家——我突然觉得村子的可爱可亲。我懊悔抹掉了自己的足迹。我哭起来,鸟鸣仿佛是一群小孩在讥笑着我。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我盲目地转悠着。13.文中的“足迹”、“扫脚印”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14.“我”在出门远行的经历中,情感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6分)▲15.从全文看,“我”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16.请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段落,分析文章结尾处“走过了,不留足迹是多么可怕”这句话的含意和作用。(6分)【课文链接】①人的悲剧性实质……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曹文轩《前方》②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韩少功《我心归去》③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理性维权:一种需要大力弘扬的公民德性王学进2012年3月1日,青岛市政府启动了耗资40亿元的“增绿行动”,要将这海滨城市打造成森林城市。对此,潘琦姑娘与众多市民一起大骂政府,但通过实地调查,她的怒火消了,觉得骂解决不了问题,于是走上了理性的维权之路,拔打市长热线,向各政府部门表达自己的意见。(4月18日《中国青年报》)即使在一次次拔打各部门的电话时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也不生气,完了还不忘说声“好的,谢谢”。其理性的维权方式受到了市民的称赞。这些年,在我们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上演了太多的暴力维权、自杀式维权,公众则无一例外从道义上声援此类维权,然后聚合成强大的舆论攻势,迫使政府让步或者废除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如唐福珍自焚事件直接导致了拆迁条例的废除。在肯定此类悲壮的维权方式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不能不指出:维权者为此付出的代价实在太高了。而且还必须指出一点:公民选择过激的维权手段加剧了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从长远看,无助于形成官民良性互动的和谐局面。在此背景下,潘琦选择了一条异乎寻常的维权之路,让人憬悟到一点:原来维权还可以采用这种不伤人也不自伤的和平方式。从中,我看到了一种非常可贵的公民德性。按我的理解,所谓的公民德性,应该包括平和理性、克制忍让、宽容中庸、知书识礼、懂法明理等这些质素。具备公民德性的人,不但会知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不能做,还能知道当自己的权益受损时怎样运用法律通过和平方式维权,而不是一怒之下,不计后果地蛮干。我们必须立足于一个基本判断,即党和国家要将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强国这点始终不渝,虽然在具体的治国理政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但总体而言,还是处在不断进步中。作为公民,其使命在于秉持公民德性,运用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给政府建诤言,献良策,而不是一味痛骂政府,甚而选择极端手段与政府对抗。事实证明,靠网上痛骂来发泄对政府的不满,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得提倡潘琦这种理性的维权手段。当然,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能不提及的是:公民德性需要制
本文标题:扬州市高一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5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