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
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林雅静第一讲绪论一、体裁与体裁的各种形式何谓“体裁”?一般而言,体裁可以理解成是各种不同的音乐的分类,交响曲、幻想曲、歌剧等等是不同的音乐作品类别。1、在声乐类别中之可以再分出以下常见的体裁:大型体裁:歌剧、清唱剧、康塔塔、弥撒曲、安魂曲等;小型体裁:歌曲,包括民歌、宗教歌曲、讽刺歌曲、革命歌曲、艺术歌曲、流行歌曲等等。2、在器乐中可以划分出以下常见体裁:大型器乐。主要有交响曲、交响诗、交响序曲、交响组曲、交响音画等等;奏鸣曲、协奏曲、室内乐。小型的器乐体裁:赋格曲、变奏曲、回旋曲、夜曲、托卡塔、谐谑曲、即兴曲、狂想曲等等。二、音乐欣赏的相关知识1、声乐的各个声部根据人的嗓音条件依据音域和音色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以及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上面这些声部可以独唱,也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组合,组成重唱合唱的不同类型。如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等。重唱可以是一种音色的,如男声重唱、女声重唱,也可以是男女声混合重唱。合唱是由多个声部混合而成。合唱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以及混声合唱。2、器乐的各个声部管弦乐队一般分为弦乐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组。弦乐组常常分成四个声部,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组成。木管乐器组通常也是分为四个声部,由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和大管担任,每一件乐器各两支,即所谓的双管编制。铜管乐器组常用的乐器是小号、圆号和长号。打击乐,在管弦乐队中打击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通过敲击发出不同的声响来渲染气氛的。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打击乐类型很多,从制作材料上有金属的、木质的和革制的;从发音来看,有固定音高的与没有固定音高的。3、常见的各种曲式曲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样式。音乐总是在特定的曲式中陈述的,常见的曲式有如下一些:乐段,这是完整音乐陈述的最小单位,相当于文字语言陈述中以句号作为一个完整单位一样。二部曲式,由两个乐段构成,形成AB结构。三部曲式,这是在音乐中最常见的曲式,它形成一种ABA的结构样式。变奏曲式,这是一种非常古老,但有持久生命力的音乐形式,它的基本原理是首先陈述一段主题,然后围绕着这一主题进行各种各样的装饰性变化。回旋曲式,回旋曲式的基本结构为ABACADA………。这种曲式的特点是,有一个不变的主要主题A,被称为叠部,在叠部间不断出现对比性的插部(BCD等)与之对比。奏鸣曲式,这是最复杂的一种曲式,总的框架仍然是三部性,但由于其内部的复杂性,常常可以表现一些内涵比较深刻内容。三、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简况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西方音乐的历史与西方所有的文化历史一样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古希腊罗马也可以认为是西方音乐的摇篮。但是古希腊罗马的音乐我们今天知之甚少,大概的情况是那个时代的音乐很简单,单声部,基本属于一种民间艺术。古希腊罗马音乐最发达的是它的音乐理论,它对历史后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理论上。中世纪大约从公元5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中世纪时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14世纪,这是西方音乐历史中最长的时段。中世纪音乐主要是基督教宗教音乐,世俗的民间音乐不被重视。这个时期广泛传播的音乐是教堂礼拜歌唱的圣咏、赞美诗。中世纪后期,音乐有比较大的发展,12世纪左右,复调产生,记谱法和唱名法出现,音乐开始在教堂之外的世俗环境逐渐得到发展。文艺复兴时期15-16世纪这两百年在西方音乐历史上属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主要是声乐复调,尤其是无伴奏的多声部歌唱是这一时期音乐的主要风格样式。文艺复兴是一个声乐的时代,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纯净、朴实,对西方音乐的后来发展影响很大。巴罗克时期巴罗克时期大约是从1600到1750年。“巴罗克”有雕琢、装饰的含义,从建筑和美术行业引申到音乐。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歌剧这样一种重要体裁的诞生,与歌剧一起出现的还有清唱剧、康塔塔等这些大型的声乐体裁。巴罗克时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器乐的崛起。这一时期器乐的重要体裁有协奏曲、奏鸣曲、组曲等,在巴罗克晚期产生了西方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批作曲家,如巴赫、亨德尔、维瓦尔迪等等。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音乐进入一个成熟时期。古典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器乐的交响曲、奏鸣曲、室内乐等。著名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是与古典时代音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是古典时代最重要的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进入19世纪社会思潮开始变得主观,追求个性,音乐中往往回荡着一种夸张的激情,这就进入了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浪漫主义音乐奉行音乐与音乐之外的事物发生关系,因此所谓的“标题音乐”风行一时,音乐与文学、戏剧、美术,甚至哲学、宗教发生关系。19世纪音乐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西欧之外的所谓“民族乐派”兴起,俄罗斯、捷克、芬兰等地区音乐暂露头角。20世纪现代音乐20世纪音乐风向大转,出现反传统动向。现代音乐的重要流派有前期的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50年代以后的非常激进的先锋派音乐。总体上来看,西方现代音乐与传统的音乐观念有很大差别,在现代音乐中人们习惯的优美的旋律、协和的和声、稳定的节奏似乎都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先锋派音乐,以试验性、探索性为动力,音乐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四、欣赏音乐中应注意的问题美国著名作曲家艾伦·科普兰在谈到怎样欣赏音乐时提到三种聆听音乐的方式,或聆听音乐的三个阶段,即美感阶段、表达阶段和纯音乐阶段。所谓“美感阶段”就是仅仅凭借音乐本身的感染力,无意识地沉浸在“好听”的音乐中。科普兰认为仅仅这种纯感性的聆听虽然在音乐聆听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是全部。所谓“表达阶段”也即寻求音乐表现内容的阶段。按照科普兰的这种意见,一个音乐欣赏者(特别是初学者)在聆听音乐中也不妨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尽量去理解音符之外的一些含义。但这种含义绝不是精确的,更不是唯一的,你这样理解并不一定别人也这样理解。第三种聆听方式是“纯音乐方式”。所谓纯音乐的方式是一种更“内行”的聆听方式,即听者应该主动地去倾听构成音乐的材料和形式,聆听音乐的构成,注意旋律、节奏、和声和曲式,追踪作曲家的思路。思考与提问:1、什么叫体裁,西方音乐历史上有些什么重要的体裁?2、西方音乐历史上有哪一些重要的时期,大概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第二讲艺术歌曲(一)歌曲是音乐中历史最久远,最便于流传,也最能直接表达人们的某些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歌曲的种类很多,有民歌、城市市民歌曲、以及比较高雅的艺术歌曲等等。艺术歌曲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的艺术情趣,代表着较高的知识阶层审美要求的歌曲形式。从历史来看,艺术歌曲的出现与西方新兴阶层的崛起有密切关系,19世纪随着中产阶级这一群体的兴起,艺术歌曲得到广泛的传播和普及,成为中产阶级最为喜欢的艺术形式。德国和奥地利是最重要的艺术歌曲的发源地之一,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一种音乐体裁的艺术歌曲,首先是在这些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被称为lied的歌曲形式。Lied在德奥有着漫长发展历史,但浪漫主义以前德国歌曲的一般特征是,要么受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影响,要么是比较单纯朴实的通俗歌曲,它在歌剧和大型器乐体裁的双重遮蔽下,很难发放出真正耀眼的光芒。然而在19世纪lied第一次在历史上确立了自己的重要地位。在过去的音乐史记载中,它往往是一带而过,不被重视,但在19世纪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了。欣赏:舒伯特《魔王》《魔王》是一首叙事歌曲,由歌德的叙事诗谱曲而成。歌曲叙述了一个事件,穿插了几个角色对话,旋律音调比较接近朗诵调风格,在配曲上采用所谓的“通谱体”方式,即音乐不出现有规律的反复,旋律结构相对比较自由。《魔王》借用了德国民间传说中魔鬼抱走小孩的故事,叙述了在一个风高夜黑的晚上,一个父亲骑着一匹快马,抱着因病而奄奄一息的儿子求医不成,在穿越一片森林回家途中,魔鬼不断来引诱企图带走孩子,孩子的惊叫,父亲的安慰以及最终儿子死于父亲怀中的情景。在这一独唱歌曲中,一共设计了四个角色:旁白、父亲、儿子和魔王。歌曲中旁白一共出现了两次,安排在开始和结束,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以及最后的结局。歌曲开始旁白唱到:在夜半风中,骑马飞奔,是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他把那孩子抱在怀里,紧紧地抱着,使他温暖。在歌曲结束时旁白唱到:父亲在发狂,他加鞭狂奔,把喘息的孩子紧紧抱在怀里,惊慌疲惫,回到家里,怀里的孩子已经死去。魔王以甜蜜和殷勤的歌唱不断诱惑小孩。他唱到:好孩子啊,跟我来吧,我和你一起快乐游玩,无数的鲜花开满了海滨,我的母亲还有金边衣裳。后来他又唱到:好孩子,你可愿意跟我去,我的女儿也在等待你,每天晚上她跟你一起游戏,她唱歌又跳舞来使你欢喜。歌曲中儿子的歌唱出现了三次恐惧的惊叫:“父亲啊,父亲,你可看到(听到)”。儿子的歌唱由呼叫的朗诵音调构成,旋律非常简单,但却具有紧张的惊慌效果:歌曲中父亲的歌唱总是设计为较低的音区,父亲不断地安慰儿子,要他不要害怕。在欣赏这首歌曲时还应该注意,从歌曲一开始,作者就在钢琴伴奏描绘了奔马跑动的特殊的效果,右手与左手低音区快速的三连音效果贯穿了整个歌曲,它很好地起到了为表现内容服务的目的。欣赏:舒伯特《圣母颂》这是一曲优美的宗教歌曲,以甜美抒情的旋律表达了对圣母的深情。这首歌曲采用分节歌形式(与《魔王》的通谱体刚好相反),有三段歌词,并配以相同的曲调。歌曲开始有两小节的钢琴伴奏引子,分解和弦的音型提示了一种静谧和充满幻想的背景。歌词大意:呵,圣玛丽亚!温柔的母亲!请你听听一位少女的恳求,在这荒凉的岩石上,我的控诉飞向你的身边。我睡到明天早晨醒来,而人们仍然这样残忍。呵,圣母,要将女儿指引,呵,母亲,我是个可怜的人。呵,圣玛丽亚!欣赏: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之“菩提树”与“春梦”《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德国诗人米勒的诗歌创作的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即一组具有内在联系和统一性的歌曲的连缀,歌曲数量的根据歌词,多少没有规定。这首套曲一共包含了24首歌曲,描写了一个孤独的失恋者冬日的四处流浪,表达了作曲家本人居所不定、漂泊四方的迷惘内心。《菩提树》:是这部声乐套曲的第五首,这是套曲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这首歌曲为三部性结构,歌曲的第一段以古井旁的一棵菩提树勾起流浪人无限伤感开始。在一段好似枯叶飘零,很有“漂流”意味的钢琴序奏之后,流浪人唱到:歌词唱到:今天像往日一样我流浪到深夜,我在黑暗中行走闭上了我的双眼,好像听见树叶对我轻声呼唤:“同伴,回到我这里,来寻找平安。”凛冽的北风吹来,直扑我的脸,把头上的帽子吹落,我仍坚定向前。在处理上面歌词时,音乐显得不稳定,调性不断变动,在e小调、E大调、e小调之间不断交替。再现又回到E大调,再现段中歌词唱到:如今我远离家乡,转眼有许多年,但我仍然唱听见呼唤,到这里寻找平安。歌曲最后是在“寻找平安”的企盼中结束。《春梦》:是《冬之旅》第十一首。这一首歌曲的结构比较独特,描写了流浪艺人三种截然不同的内心活动,从梦境到现实,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的追求。全曲有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较大的对比。第一部分表达了梦中的情景,非常抒情,A大调,活跃的8/6拍子,使人感受到阳光明媚,心中充满喜悦:歌词唱到:我梦见遍地是鲜花,正像那五月的光景,我梦见那如茵的草地,小鸟发出欢乐的歌唱。然而画面突然发生了剧变,仿佛中梦中惊醒,刚刚的欢乐一下戏剧性的变成恐惧和失望。歌词唱到:但雄鸡已在报晓,我睁开我的眼睛,四周是黑暗寒冷,只听到乌鸦的叫声。在唱这一段时速度加快,旋律变成了朗诵调风格,伴奏音型也发生的变化,调性从明朗的大调转到小调,并出现了一些不谐和的和声。这种情绪马上又转入第三段。歌词唱到:是谁在玻璃窗上画满了这些枝和叶,你会笑我还在梦中,在严寒的冬天,我却作着春天的梦。欣赏:门德尔松《乘着这歌声的翅膀》这首歌曲的结构非常简单,一共分成三段,与歌词的结构一致,每一段旋律重复,属于分节歌形式。采用6/8拍子,具有荡漾飘逸的节奏感,旋律一开始以及随后的的
本文标题:西方音乐体裁与名作赏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667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