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诗歌散文 > 诗歌表达的技巧ppt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真题体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解析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表现手法”,那么,“用典”应该可以。•答案手法:对比。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了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刻感触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注】蔡家亲:表亲。•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解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诗意是“在雨中,枯黄的树叶飘零,灯下有我白发老人”。•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解读考点•“表达技巧”是个广义的综合概念。它是指使诗歌形象更鲜明、语言更凝练、意境更蕴藉、诗歌的表现力更强的所有方法。“表达技巧”包括•1、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2、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反问、设问、衬托、用典等;•3、构思技巧,如照应、过渡、悬念、伏笔、铺垫、抑扬、跌宕、总领(统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收束全篇)、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画龙点睛等;命题规律•(1)提问角度•直接提问•该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该句(诗)使用了哪些表达技巧?•间接提问•该句(联、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如何表达感情的)?这类提问,答题时必须写出表达技巧。•(2)区分题干中的“一”“些”“主要”等关•键词•问:运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只写一种即可。•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至少写两种以上。•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必须写出主要的,可写一到两个。•(3)问题指向•“表达技巧”是个宽泛的概念,“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描写手法”等是•具体的概念。如果提问“表达技巧”这个宽泛的概念,则要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考虑,然后把“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结合起来考虑。一、表达方式•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记叙的角度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之别,按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赏析:这首诗虽然通篇只说一事,四句只有一意,却不是一语道破,一目了然,而是层次重叠,极尽曲析之妙,好似抽蕉剥笋,采用的是层层倒叙的手法。本是为怕惊梦而不教莺啼,为不教莺啼而要把莺打起,而诗人却倒过来写,最后才揭开了谜底,说出了答案。2、描写•(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2)景物描写•写景的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写景的顺序:远近、上下等。•写景的技巧:虚实相济、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白描、工笔细描、渲染等。1.渲染对环境、景物进行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2.烘托“烘云托月”,借助描绘别的事物突出主要对象。烘托又叫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表达不同的情感。3.动静结合对景物进行动景和静景的描写,有以静衬动、以动写静等手法。4.虚实相生实写就是正面描写,写现实中的真实景物;虚写就是侧面描写,写想象中的景象,写所感。•5.白描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手法。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和细致的修饰,直接描画鲜明生动的形象。答题模式:(1)指出诗歌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2)结合诗句分析描写了什么内容,是怎样描写的。(3)说明这种描写手法的作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1)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2)“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答: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答: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注】酴醿:一种观赏植物。•(1)词的上片运用哪些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试作简要分析。••(2)结合词的下片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答:运用色彩对比、动静相衬的手法来描写春日风光的,“嫩绿”与“红英”对比,静态的嫩叶及小红英与动态的蜂儿及燕子相衬答:面对春的离去,作客在外的词人只好借酒消愁,混过这恼人的花月良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表达了词人的伤春之情和飘零之感。3、抒情•(1)直接抒情,有叫做直抒胸臆,即不借助外物而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下阙抒情。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直接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寓情于景•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写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又表现得多么生动!•情景相衬•①正衬,情与景感情、色调一致,如以乐景衬乐情,一哀景写悲情•②反衬,即景与情感情、色调不一致,如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衬乐情。•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处景而生的思乡之情。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逝等视觉形象,以境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景景关情。•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江行•[宋]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②借物咏怀•古诗中有些景物既是环境刻画,又是用来隐晦地表达某种感情的象征。•孤灯、孤云——孤苦的思乡、思亲情、游子情,或孤独、失落的感觉。③托物言志•借物来抒写自己的志向和自身情操,或以物喻人。•④怀古用典(用典抒情)剪接典型故事,借助典故来抒发情感,来讽喻时政。•用事•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这里用李广的典故,表达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共同的愿望,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用句•化用前人诗句。•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6.借古喻今借助历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来隐喻、•规劝当朝。“借古”是手段,“喻今”是目的。•答题模式:•(1)指出运用了哪种抒情手法。•(2)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3)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表情达意中的妙用。•4、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在诗中经常借助具体的事物来阐发,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菊花元稹•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二、修辞手法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2、比拟•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形象生动•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通过想象,用巧妙的拟人手法,把天边之月和月下身影,连同自己,化为三人,且歌且舞,表面自得其乐,实则无限孤独与凄凉。•3、夸张浪漫、突出醒目、烘托气氛、引发想象•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用典型的夸张手法描写李凭箜篌曲的艺术效果,从而烘托出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4、对偶整齐含蓄、表意凝练•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08•[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清杜甫篇。•【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作赏析。•答:写了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由春花秋月引起光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床边”之后的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答: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等;•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箭”等;•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张的手法。5、借代简练含蓄•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指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从而寄托韶光易逝的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指“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风骚代指文学潮流•6、衬托•①以声衬静•鸟鸣涧
本文标题:诗歌表达的技巧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792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