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 中国古代哲理诗欣赏和答题方法指导40张ppt
中国古代哲理诗欣赏及答题方法学习重点:1、了解中国哲理诗的基本概况;2、领会中国经典哲理诗的内涵;3、熟悉哲理诗的基本题型及答题步骤;“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这类作品往往是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寓理于景,寓理于物。叙事,写景是手段,表现理趣才是目的。优秀的哲理诗都是以形象说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首先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进而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哲理诗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说明青少年才华初露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年岁越老根越壮实,阳光越强,枝叶越显得茂盛葱郁。形容人的阅历越深,经受考验越多,就越坚强。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虞世南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暑期实习报告心得范文法院实习报告心得范文编号:_____学校: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年___月___日(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学校要求社科类的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作为法律系的大一新生,我有幸来到我们龙岩院经济庭实习,受到了经济庭的前辈们热情的传帮带,我通过为期两个星期的实习,获得了一些初浅的体会。进法院实习后,我虚心地向法官们学习,并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这是在学校和课本上学不到的,让我终生受益。与此同时,我也看了许多实际案例和一些专业书籍与杂志,让我初步地进入了角色。一开始实习的时候,我就旁听了庭审,了解到法庭审判的大致流程;通过整理卷宗、翻阅案例、合议庭笔录、退一审卷宗等都让我逐渐熟悉了法院的实务操作。通过实习,让我了解了本专业在实际的应用,将理论用于实践,这样才能使我今后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加深对本行业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比如整理卷宗,这个是我在以前的学习没有接触过的,鉴于卷宗将成为永久性的档案,在整理前我都问得很仔细,然后做得很认真,整理完后觉得自己很有一诗平风波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诫子弟》(清)何绍基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雪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②降(xiáng),服输。③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诗人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琴和指头两个形象,用两个假设句和两个反问句,故作疑难之语,实际上幽默诙谐,意新理妙。天下事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观的紧密配合。()+()=琴声指头琴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师苏轼诗描写的是春天水涨后船在江中自在行的自然现象,春水未至舟难行,春水泛涨则大船也如羽毛之轻,顺水自在而行。1、比喻做学问必须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2、指只要借助外力,创造好条件,做起看似困难的事来也轻而易举。【理趣赏析】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泛舟宋·朱熹练习*借蜜蜂的辛勤采蜜,对辛勤的劳动人民进行热情的歌颂;又借蜜蜂酿造的蜂蜜被一些人轻易取走,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进行无情的讽刺。蜂罗隐不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表面上占尽风光,为名利处心积虑的人最后也难免两手空空。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泾溪》唐•杜荀鹤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船到险处,船家生怕出了差池,便会小心翼翼,谨慎防范,故能平安渡险。相反,到了“平流无石处”,难免思想麻痹,放松警惕,因而常常发生船翻人亡的事故。*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要居安思危,时时有一种危机感。【理趣赏析】过沙头宋·杨万里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这首诗明白晓畅而富有深意。暗潮已然来到,而常人却不知道,因为他们没有水上的生活经验,对潮水涨落的规律不知晓;而篙师长年累月在江上撑船,水的深浅,流速的快慢等,都一清二楚,些微变化他们都能察觉。这就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实践出真知。【理趣赏析】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进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只有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之后,才渐渐懂得什么为是,什么为非。《三赠刘员外》唐•柳宗元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理趣赏析】*有时一味信任书本会把自己耽误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看叶罗与之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注: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易于衰败,平凡如叶的生命能更为长久。或者: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恬淡而长久的人生。1.同写庐山*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同写桃花*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哲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及时体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33.同写春色*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哲理: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压抑茁壮成长。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34.同写冬雪*雪梅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哲理:人们各有所长,也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同写农家*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哲理:事情似乎走到绝境,令人一筹莫展;只要充满信心,就会出现转机,就会有新的希望。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题型展示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季节更替,风物变化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2)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的艺术特点。【思路点拨】一般地,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结尾点题。诗歌讲究含蓄的特点与两个句子结合起来分析。《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浓,表明作者不思春逝,着意到梦中寻觅春天的踪迹,正可见(现实世界中)春逝之无可挽回,起结回环,结句更凸显此词蕴藉的特点。点绛唇元好问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3、诗句有什么寓意。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字面解读哲理解读艺术形象隐含理趣原意新意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由此及彼字面解读观书有感(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哲理解读*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比喻喻体本体*借景说理*清澈的方塘——丰富的学识源头活水——读书学习(二)解读隐含理趣:比喻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拥有丰富的学识。原意新意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联想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有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闻笛赋”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哲理诗欣赏和答题方法指导40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80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