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88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在诗词、散文方面有巨大成就。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者简介背景介绍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记承天寺夜游》就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境中写的。有味的朗读1、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2、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3、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4、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有味的欣赏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门。欣然:高兴的样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与:一起。为乐:取乐。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一起。步:散步。中庭:院里。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空明:形容水的澄澈。盖:连词,表原因,“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何:哪。但:只。少:缺少。闲人:清闲的人。如:像。耳:罢了。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有味的欣赏本文中哪个字最能体现出苏轼的心境?此刻,苏轼与张怀民会说些什么呢?有味的欣赏苏轼真的是闲吗?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①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②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有味的欣赏作者把自己说成是“闲”,其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闲”字所体现出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赏月的欣喜,也有贬谪的落寞,更有自我排遣的达观。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文章表现出的作者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说明。《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说说描写月的诗……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西江月[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作业布置1、积累关于“月”的诗句。2、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你心目中的最美的月亮描绘出来。
本文标题:《记承天寺夜游》PPT课件8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69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