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综合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区位因素PPT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KECHENGBIAOZHUN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2.结合材料,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XUEXIMUBIAO学习目标NEIRONGSUOYIN内容索引梳理教材夯实基础探究重点提升素养随堂演练知识落实01梳理教材夯实基础SHULIJIAOCAIHANGSHIJICHU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2.农业生产特点:性、季节性、周期性。3.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气候:、、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例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②水源:临近,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④土壤: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例如,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自然生产力地域热量光照降水南方河湖地形种植业酸性(2)人文因素①: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例如,城市周围的乡村地区较多地发展、水果、肉、蛋、奶及花卉等农副产品的生产。②交通运输: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和运输时间。③: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④资金、、科技、历史、文化、政治等因素也影响农业区位选择。市场蔬菜费用政策法规劳动力PANDUAN判断12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特点,因此要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3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主要受市场需求的影响。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2.随着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改变了“靠天吃饭”的历史。3.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市场科学技术交通运输SIKAO思考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农业区位选择发生了哪些变化?答案①经济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增,形成一大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②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③经济发展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物生产摆脱了传统地域的限制。④城镇化的推进促使农民选择易于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生产。02探究重点提升素养TANJIUZHONGDIANTISHENGSUYANG探究点一农业区位因素探究导引水稻是一种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生长季节需水量很大,对热量要求高,生长的最佳温度在30℃~35℃左右,最低不宜低于10℃。水稻要求年降水量在750~1500mm,并且要求土地平整、肥沃,灌溉便利,因此,其生长过程对自然条件要求很高。同时水田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目前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季风区水稻的种植约有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以下三图分别是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分布图、世界人口分布图。1.结合亚洲的气候、地形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答案区位因素区位优势自然因素气候季风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地形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壤经长期的水稻种植,原来的土壤已被改良为水稻土人文因素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人口密集,喜食稻米,市场需求量大2.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水田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及解决措施。答案不利条件解决措施水旱灾害频发修建水利工程及设施机械化水平低使用小型现代化农机工具科技水平低加大科技投入,培育抗旱、抗病虫害、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3.根据下面的关系图,归纳亚洲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单产高商品率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机械化水平低核心归纳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气候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指数和产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不同作物的生长和繁育要求的气候条件不同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宜发展种植业,宜发展林牧业;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的作物不同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选种适宜生长的农作物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农业分布在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丰富的地方(2)人文因素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市场市场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供求,安排生产交通运输发展商品农业必须有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快捷的地方政策法规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响应政府决策,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的地区发展商品农业要以机械化为基础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化经营科技通过机械化、良种化、水利化等农业现代化过程,影响农业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利用农业科技,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粮食产量;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历史、文化、政治影响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2.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定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但具体到某特定区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为主导区位因素。判定角度典例分析主导因素某区域存在的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区位因素西北地区虽整体干旱,但河西走廊有丰富的冰雪融水水源海南省地处热带,可种植多季稻热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气候东北平原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大豆产量高、质量好土壤某种农业类型或农业生产方式的直接成因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改造后形成“基塘农业”地形江南丘陵地区以红壤为主,适宜茶树生长土壤南稻北麦、南甘北甜的农业布局气候城市对农副产品需求量大,郊区以肉、蛋、奶生产为主市场南方瓜果蔬菜可大量长途运往北方地区交通、冷藏、保鲜技术3.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分析4.亚洲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与发展措施特点原因发展措施小农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适度规模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精耕细作使单产高,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商品率低控制人口数量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较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水利工程量大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增加投入,兴修水利跟踪训练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3题。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人均耕地面积大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气候C.地形D.交通运输解析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3.制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红色产业产品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水源C.市场D.交通运输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湿润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探究点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探究导引山东寿光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的发源地,海南岛是北京乃至全国的蔬菜基地。1.试从人文因素分析,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答案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2.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哪些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答案海南岛纬度低,光热充足,降水较丰富,一年四季可连续生产。寿光发展蔬菜大棚技术,生产反季节蔬菜。3.蔬菜大棚主要改变了农业生产的什么条件?试分析寿光发展蔬菜大棚的有利条件。答案热量(气温)。寿光冬季晴天多,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丰富;劳动力充足;种植蔬菜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核心归纳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条件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其主要是通过对地形、光热、土壤的改造或对市场、交通等因素的影响,间接地影响农业发展。具体分析如下图所示。方法技巧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1)从宏观角度(自然因素)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其次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最后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2)从微观角度(人文因素)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选择的判读对局部地区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跟踪训练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解析由题干信息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判定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立体农业,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4.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5.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解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的新变化,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种植用地规模减小。√03随堂演练知识落实SUITANGYANLIANZHISHILUOSHI解析结合题文信息可知,农业生产在一年里按照24个节气来指导农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123452.我国各地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历史渊源B.民俗风情C.地形D.气候解析我国南方天气热,适合种植甘蔗,因此南方人爱食甜;北方冬季气温低,青菜少,一般把青菜做成咸菜储存,所以爱食咸。西部地区水土中含有大量钙,食物中钙也较多,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形成结石,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所以爱吃酸有助消化;东部地区天气湿热,潮气大,所以爱吃辣去湿。因此形成了“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饮食习惯。D选项正确。√12345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江淮平原C.黄河三角洲D.三江平原解析根据该地种植甘蔗、水稻知,该地位于珠江三角洲。√123454.该地区土地利用变迁的最主要原因是A.市场需求的变化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C.灌溉技术的提高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解析三个阶段经营农产品的变化——蔬菜、花卉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12345√5.右图为“农业影响因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A______,B______,C__________,D______,E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人文因素包括市场、交通、科技、政策法规和劳动力等方面,注意结合图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地形土壤政策法规科技交通市场(政策法规、科技可互换)12345PPT模板:素材:背景:图表:
本文标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区位因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4989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