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听泉阿炳与《二泉映月》阿炳,本名华彦均,江苏无锡人。父亲是一位道士,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三弦等乐器。从小时候起,阿炳就跟父亲学习乐器,由于天资聪颖和刻苦练习,他13岁时就已熟练掌握二胡、琵琶、三弦和笛子等多种乐器的演奏技艺。他的命运曲折坎坷,20岁丧父,30多岁时双目失明。生活无着落,只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50多岁时,吐血病故。阿炳与《二泉映月》正是这位饱尝了人间辛酸的苦难的艺人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传世之作。阿炳卖艺几十年,根据生活体验,创作改编、演奏了许多与时代息息相关的作品。现存的传世乐曲,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六首。而最具吸引力的是他的代表作《二泉映月》。阿炳与《二泉映月》郊外好似愈发古刹卡车聆听抑制孕育jiāochàkǎlíngyì认一认这些会认字,记住字形。yùsìyùn默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游踪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本文按照作者的游山踪迹来写:寒翠桥→庆云寺(半山腰),移步换景,逐渐地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描摹出来了。文章既交代了空间的变化,又交代了时间的推移:如入夜,构成纵横交叉的结构。作者为什么选择“听”泉,而不是“看”泉?有三点原因:①作者登山时,雨意尚未消尽,山间还有雾气、水汽,看不清溪流,所以作者选择了“听”。②小溪泉抵不上大瀑布壮观,去摹形描状,很难生色。③通过“听”,让读者借助作者的描述,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划分课文层次一(第1段)“我们”驱车来到风景名胜鼎湖山。二(第2段)白天,“我们”在上山途中观景听泉。三(第3-5段)入夜,“我”在庆云寺借宿,聆听、辨识、品味泉声,抒发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鼎湖山听泉,听到了些什么?为什么他能听出这样的内容?认真朗读第4自然段,说说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朗读第三部分,用文中的语句填充。1、泉声的特点:2、想象的具体情境:本体→喻体→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轻柔、清脆、厚重、雄浑。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细流汇聚于空谷飞瀑急流跌入深潭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泉水的多种层次的?为什么作者能听出这样丰富的内容?作者用乐声来比拟泉声,选择了几种乐器来作比喻。因为作者无比热爱大自然,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用心灵和大自然对话。《听泉》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写了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作者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美轮美奂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班内交流交流你课外积累的写自然美景的佳作,简单分析作者的写景及抒情方法。
本文标题:《听泉》PPT8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07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