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史学研究与史观复习一、史学研究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实物史料的丰富、史学研究理论方法的进步、人们视野的开阔等不断接近历史真实的过程。——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是相对的。历史是个万古常新的过程,过去永远不能重演,未来却敞开着大门,人们对历史的认识永无止境。过去的历史认识同今天相比不够客观真实,今天的历史认识与将来相比也不够客观真实。史学基本要素——史实、史论、史识(一)史料的分类1、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1)文献资料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局限: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价值观)、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时代背景、研究方法、角度)(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地位:①比文献资料可信。②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③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节;•③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2、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含义:(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象的情况。•(2)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转述,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价值:①一般来说,第一手的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更加小心谨慎。•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的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取决于史料能够说明的问题与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二)、获取史料的途径•1、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2、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3、观看纪录片的影视资料•4、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5、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的实迹复原)•6、上网搜索(三)、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个人因素(研究者的立场、阶级属性、个人修养、价值观)、2、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3、时代因素(时代背景、时代局限性、研究方法、角度)、4、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四)、史学研究方法看讲义(五)、运用史料时,要保持结论的客观性,在史料选择上应坚持的方法或原则•1、重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原始)史料。•2、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3、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4、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论由史出•5、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孤证不立)史观解读与史学研究二、史观解读(一)主要的史观(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1、两大传统史观2、五大新史观唯物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含义: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主要内容有:从横向看,包括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从范围上看,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关键词:传承、交流、融合◆从文明史角度备考:◇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近现代)◇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文明史学范式与其他史学范式的关系: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断扩展的过程,就是全球化的过程。现代化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含义: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经济上——工业化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城市化、衣食住行现代化。现代化的途径:一种是原发型(内源型),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如英、法;一种是传导型(外源性),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如日本、亚非拉等第三世界的国家。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现代化评价: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的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环境问题等。◆从现代化史观角度备考:◇明了几个问题: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含义: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整体。1500年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的影响及相互关系。◇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区的冲击与这些国家的变化;◇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和谐世界建设的主要举措等。社会史观本质:大众化、生活化生态史观关注人与自然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1、鸦片战争、辛亥革命、近现代社会生话的变迁2、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等等。(1)殖民扩张;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经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政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和“中体西用”的思想。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A以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B以16世纪的世界为开端。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A编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一)革命史观下的世界现代史思考:1917年做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依据是什么?1917年的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体现了何种史观?革命史观。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一)革命史观下的世界现代史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2.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一)革命史观下的世界现代史1.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分期2.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马克思列宁国家方式中心任务毛泽东几个、发达一个、落后半殖半封暴力暴力暴力城市城市农村包围城市反资反资反帝、反封反帝反封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二)近代化史观下的苏俄(联)的工业化思考:结合史实,说明苏俄(联)十月革命后是如何发展工业实现工业化的?1.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2.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把大掌握国家命脉的的大工业收归国有,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斯大林的实行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4.斯大林体制下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三)发展的观点下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列宁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2.罗斯福新政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公有制下的计划经济,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通过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的方式恢复和发展生产,所以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思考:为什么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4分)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三)发展的观点下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思考:为什么说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4分)思考:为什么说罗斯福新政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4分)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方式摆脱了危机,所以说,罗斯福新政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1.列宁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2.罗斯福新政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三)发展的观点下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思考:结合史实,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的创新发展(6分)1.工业上新经济政策把掌握国家命脉的的大工业收归国有,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2.流通上允许商品自由贸易。3.新经济政策用部分恢复资本主义的方式恢复发展生产,可见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1.列宁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2.罗斯福新政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三)发展的观点下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调整财政金融,通过整顿银行,重建人们的信心。2.工业上制定《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3.农业上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并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消除生产过剩。4.开展大规模的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思考:结合史实,说明罗斯福新政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8分)1.列宁新经济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2.罗斯福新政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5.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的方式摆脱了经济危机,可见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世界现代史(上)1917--1945三、主要专题研究(四)多元史观下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1.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斯大林体制的看法。2.有人说,罗斯福在新政中损害资产阶级的利益,维护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社会主义者。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标题:史观复习和史学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3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