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醉翁亭记》PPT课件
醉翁亭记欧阳修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文忠,江西永丰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他大力提倡古文,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被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也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写作背景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亭旁崖刻林立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láng)琊(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niàng)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zhāo)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zhòng),弈(yì)者胜,觥(gōng)筹(chóu)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也,酿泉也。环绕山谷茂盛的样子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居高面下,由上看下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取名,命名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领会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树林里的雾气散了昏暗聚拢昏暗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香花茂盛、繁茂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背着东西的人休息腰背弯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出游。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清澈菜蔬摆开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酒色清澈,山上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尽兴地喝酒下棋酒杯酒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脸色苍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树林茂密成荫,鸟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唱。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为,是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一词多义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聚拢回去山水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趣欢乐“以…为乐”;“快乐”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秀丽茂盛、繁茂太守自谓也太守谓谁一词多义命名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溪而渔到居高面下,由上看下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杂然而前陈者朝而往,暮而归而不知人之乐而年又最高野芳发而幽香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修饰表转折表递进表承接词类活用名之者谁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山行六七里杂然而前陈者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意动用法)“以……为乐”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动词,称呼、起别号特殊句式环滁皆山也。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者,…也”,判断句式的标志判断句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倒装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状语后置语言赏析本文韵律独特,回环往复。全文共用了21个“也”字,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使行文显得潇洒自如,增强了语调的节奏感和委婉的抒情气氛,也使作者怡然自乐的情致得以尽情的抒发。请在文中找出这21个“也”字,并归纳其用法。•(1)表示陈述语气,多用于描述景物,可译为“……是……”的句式。•①环滁皆山也。•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⑤山间之朝暮也。•⑥山间之四时也。•⑦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⑧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⑨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⑩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11、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1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2)表示肯定语气,多用于介绍人名,可译为“某某是……(谁)”。•①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③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表示感叹语气,多用于直抒胸臆,可译为语气词“啊”。•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③而乐亦无穷也。•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⑤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命名由来(滁州城—琅琊山—酿泉—醉翁亭,由远及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破题)——“山水之乐”(一日之景、四时之景)——游山情形(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宴罢醉归(“醉能同其乐”揭示主旨)“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叙事、写景、抒情自然融合,骈句和散句巧妙运用,读来脍炙人口。《醉翁亭记》写作思路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间人山间景与民同乐山水之乐美景浓情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山水乐四时乐游宴乐太守乐亭之环境:环滁——琅琊——泉——亭亭之命名:作亭者——名之谁——命名山间一日:日出——开;云归——暝山间四时野芳发(春)佳木秀(夏)风霜高洁(秋)水落石出(冬)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太守宴(溪渔、泉酒、山肴野蔌)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远近早晚外内与民同乐小结本文以“乐”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文章写景抒情自然结合,由景生情,情景交融。•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是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现在多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觥筹交错:本意是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现在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常含贬义)•水落石出:本意是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峰回路转: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也指转折点。相同: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两人都有被贬的政治遭遇却“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不同:《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范仲淹岳阳楼记本文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是他们因倡导改革政纪而被贬降职后的发愤之作,都是为表述他们虽遭贬谪却仍存济世安民之心的主题的散文名篇。尽管这两篇佳作在主题立意方面相近,但在结构技巧、表述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却迥然不同,可谓异曲同工,各臻其妙。结构技巧有别这两篇佳作篇幅不长,400字左右,但却蕴含着如此深邃的思想,足见结构技巧之高超。《岳阳楼记》开头扼要的记事,中间生动的写景,最后精辟的说理,作者把这三者巧妙的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呆滞,条理清晰而又有波澜。且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有时明明要酣畅淋漓的描绘一番,却又戛然而止,另辟蹊径。有时似乎文意已尽却又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洋洋洒洒写的虽非要旨,也非闲笔,正儿八经道出的似正确,却又以否定。然而《醉翁亭记》却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近的写法。点出醉翁亭以后又从醉翁亭的得名引出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呵成,形成了谨严而完整的艺术构架。表述方式有别《岳阳楼记》为阐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思想和伟大政治抱负,采用了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本文标题:《醉翁亭记》PPT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55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