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
1文言文双宾述宾短语目录:1、间接宾语类:……………………………………………………………………………………………………12、直接宾语类:……………………………………………………………………………………………………33、使动宾语类:……………………………………………………………………………………………………3双宾述宾短语根据近宾语的不同,带双宾语的述宾短语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间接宾语类、直接宾语类和使动宾语类。1、间接宾语类在双宾语类的述宾短语中,近宾语属于间接宾语的最为常见,也比较复杂。常带这类双宾语的是赐予动词、祈令动词和引语动词中的“谓”、“问”等。在这类双宾语中,近宾语一般是体词性词语,而远宾语则有两种类型,其一远宾语是体词性的宾语,即:“体+体”类双宾语;另一种宾语则是谓词性宾语,即:“体+谓”类双宾语。1)赐予动词通常只带“体+体”类双宾语。在赐予动词中的与夺类动词作述语时,近宾语和远宾语分别是对象和与物。例如:○《孟子·公孙丑下》: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我要在国都为孟子修房子)本例中的“授”是赐予动词,宾语“孟子”是对象,由于离动较词近,所以是近宾语;但“孟子”不是动词的承受者,所以是间接宾语。宾语“室”是与物,由于离动词较远,所以是远宾语;但“室”是动词的承受者,所以是直接宾语。由此可见,间接宾语与直接宾语,并非是按所带宾语与动词间的距离而划分的,而是按是否是动词的承受者而划分。近宾语和远宾语,才是按双宾语与动词的距离远近而划分。○《孟子·滕文公下》:汤使遗之牛羊...。(汤派人送给他牛羊。)本例中的“遗”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之”是对象,直接宾语“牛羊”是与物。注意1:作为类的赐予动词带双宾语时,近宾语常表示服务的对象,而远宾语则表示受事:“立”等个别状态动词有时也可以这样用。例如:○《战国策·齐策二》:(一人)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一个人夺取了他的酒杯说:“蛇原本就没有脚,你怎么能为它画上脚呢?”)本例中“为”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之”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足”表示受事。○《公羊传·文公二年》:作僖公主...何者?为僖公作主也。(“作僖公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鲁僖公制作供奉的牌位。)本例中的“作”是赐予动词,而间接宾语“僖公”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主”表示受事。2○《左传·襄公十四年》:天生民而立之君..。(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本例中的“立”是状态动词,而间接宾语“之”表示服务对象,直接宾语“君”表示受事。注意2:同样是间接宾语+直接宾语,有时在“为”等动词之后,近宾语还可能表示处所,而远宾语则表示受事。例如:○《左传·哀公元年》: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浇派椒寻找(少康),少康逃奔到有虞国,做了那里掌管庖厨的长官,才逃避了浇的杀害,)本例中的“为”是赐予动词动词,间接宾语“之”表示处所,直接宾语“庖正”表示受事。○《左传·哀公十一年》:树吾墓..槚.,槚可材也。(树吾墓槚:在我的坟墓种槚树。)本例中的“树”是赐予动词中的与夺动词,间接宾语“吾墓”表示处所,直接宾语“槚”表示受事。上例中,近宾语都表示处所。2)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作述语带双宾语时,大多既能构成“体+体”类双宾语,也能构成“体+谓”类双宾语。这种短语中的近宾语和远宾语也分别是对象和与物。不过这里的对象是言语交际的对象,而与物则表示比较抽象的事物。例如:○《左传·哀公十四年》:公告之故..。(鲁哀公告诉他了原因。)本例中的“告”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近宾语“之”是对象,远宾语“故”是与物,是体词性词语。○《庄子·在宥》:(广成子)曰:“来!吾语女.至道..。”((广成子)曰:“来,我告诉你至道。”)本例中的“语”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近宾语“女”是对象;远宾语“至道”是与物,是体词性词语。注意1:祈令动词“告”、“语”的远宾语是谓词性词语。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庄公就对他说明了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很后悔。)本例中的祈令动词“告”带双宾语,近宾语是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是情态动词“悔”,是一种心态,是谓词性词语。○《墨子·鲁问》: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淫僻无礼,就教他尊天事鬼。)本例中的祈令动词“语”带双宾语,近宾语是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是连谓短语“尊天事鬼”,是谓词性词语。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等对于对象有强制性,给这些动词做宾语的对象通常要施行远宾语所表述的行为,所以近宾语和远宾语兼可组合为主谓短语,以陈述相应的事实。由这些动词构成的句子属于递系句(请参看第八章第四节紧缩复句的内容)。注意2:在可以带双宾语的动词中,“谓”的用法比较复杂。“谓”可以是分类动词,也可以是行为动词。关于分类动词的用法,在第六章第六节分类句中介绍。“谓”作为行为动词,常见的用法有三种:3首先,它可以是感知动词,意思是“认为”、“说”,这里它可以带主谓性宾语;其次,还可以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意思是“告诉”、“嘱咐”、“劝”等;最后,它还可以属于祈令动词中的命名类动词,意思是“称为(作)”。例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谓:认为或说。)(有人说子产不仁,我可不相信。)本例中的“谓”是感知动词,带有主谓性宾语。○《左传·宣公十二年》: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谓:告诉或嘱咐。)(逢大夫和他两个儿子坐在车上,告诉他的两个儿子:“不要回头望。”)本例中的“谓”是祈令动词中的命令类动词,带近双宾语。其中近宾语“其二子”,是对象;远宾语“无顾”,是谓词性词语。注意双宾语是主谓短语的区别。○《左传·昭公二年》:少姜有宠于晋侯,晋侯谓之少齐...。(谓:称……为(作)……。)(少姜被晋平公宠爱,晋平公称她为少齐。)本例中的“谓”是祈令动词中的命名类动词,同样带双宾语。近宾语代词“之”是对象,远宾语“少齐”体词性词语。2、直接宾语类这类双宾语类短语的近宾语是直接宾语,远宾语是间接宾语,可以带这种宾语的是及物的行为动词。这种短语常可以见到两种类型。注意1:一种类型是:近宾语表示受事,远宾语表示处所。例如:○《左传·成公二年》: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本例中近宾语“絷”表示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马前”表示处所,是间接宾语。○《史记·滑稽列传》: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儿河上....。本例中近宾语“女儿”表示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河上”表示处所,是间接宾语。注意2:另一种类型是:近宾语表示与物,远宾语表示对象。例如:○《战国策·赵策四》:范座献书魏王...。本例中的近宾语“书”表示与物,是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魏王”表示对象,是间接宾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得璧,传之美人...。(得到宝璧后,传它给姬妾们观看。)本例中的近宾语“之”表示与物,是受事,是直接宾语;远宾语“美人”表示对象,是间接宾语。3、使动宾语类当近宾语是使动宾语时,远宾语可以是直接宾语,也可以是间接宾语。远宾语是直接宾语时,动词最常是生活动词,也可以是其他类别的动词。例如:○《左传·宣公二年》:晋侯饮赵盾酒...。(晋灵公赐酒给赵盾喝)本例中的“饮”是生活动词,近宾语“赵盾”是间接宾语,表示对象;而远宾语“酒”是直接宾语,表示与物。翻译时,直接宾语在翻译前,而使动宾语翻译在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4(权衡这两种方法,宁愿答应(秦国)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本例中的“负”是其他类别的动词,近宾语“秦”是直接宾语,表示受事;而远宾语“曲”是间接宾语。注意:远宾语是间接宾语时,常表示处所,动词则常是运动动词,这样的双宾语比较罕见。例如:○《韩非子·十过》:一哄而散欲辅重耳,而入之晋..。(一哄而散地想要辅助重耳,因此而让他们进入晋国)本例中“入”是运动动词,近宾语“之”是直接宾语,是受事对象;远宾语“晋”是间接宾语,表示处所。
本文标题:文言文双宾语述宾短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5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