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特征及空间布局关联性初探——以苏州园区邻里中心为例
82HA08/2018中图分类号TU984.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739X(2018)08-0082-05收稿日期2017-06-11张玲玲|ZhangLingling杨绍亮|YangShaoliang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特征及空间布局关联性初探——以苏州园区邻里中心为例ExploringBehavioralPatternsinCommunityPublicSpaceandtheCorrelationwithSpatialArrangement:ACaseStudyofNeighborhoodCentersinSoochow摘要基于对4个空间环境差异的苏州园区邻里中心的实证调查,初步探讨中国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的特征,包括活动类型、内容、位置和社会交往情况,并探讨活动行为与空间布局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中国居民在社区公共空间中仍以必要性活动为主,选择性和社会性活动为辅;相较于室外活动,更倾向于选择室内活动;文化程度越低的人群在社区公共空间中与陌生人交往的意愿越强烈。当有适宜的室外活动空间时,能够引发各个年龄段的长时间室外停留活动,并且能够触发更深入的社会交往。关键词社区公共空间活动行为空间布局相关性AbstractInthisstudyweinvestigatethebehavioralcharacteristicsofresidentsinChinesecommunitypublicspacesbasedontheon-sitesurveysoffourneighborhoodcentersinSoochow.Weparticularlyfocusontheanalysisofactivitytypes,contents,locationsandsocialinteractions,andthecorrelationwithspatialarrangement.theresearchshowsthatChineseresidentsmainlyengagedinnecessaryactivitiesincommunitypublic,thisactivitiesaremorefrequentlythanoptionalactivitiesandsocialactivities.Theloweducatedpopulationareeasiertocommunicatewithstrangersincommunitypublicspace.Whenoutdooractivityspaceissuitable,itcantriggerlongoutdoorstayactivitiesofallagesanddeepsocialinteractions.KeywordsCommunitypublicspaces,Socialbehaviors,Spatialarrangement,Correlation1背景介绍现代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的社区空间研究方法论,已从宏观因素讨论转变为基于人本为主体的微观认知研究,强调人与社会空间的和谐,其焦点已由城市功能转向空间的社会价值[1]。具体到规划与建筑学科,对于通过设计建成的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和活动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国内外学者也都已展开了一些研究[2-5]。研究对象集中于城市街道、公共空间,研究方法多以活动人数来描述空间环境质量的差异。还有一些研究,倾向于关注公共空间中各个群体的活动需求、环境偏好和主观评价,即焦点集中于居民的主观意愿[6-7]。具体到中国人在社区公共空间中的客观活动特征,包括类型、内容、位置、社会交往情况等,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本研究选择苏州邻里中心居民的活动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选择性活动”(optionalactivities)和“社会性活动”(socialactivities)[8]。相较于“必要性活动”(necessaryactivities),这两种类型活动的发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户外空间的质量[9]。苏州经济发达,邻里中心建成使用时间较长,模式发展成熟,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示范作用。研究苏州邻里中心居民活动行为,一定程度上能够揭示中国较发达地区社区公共空间的居民活动行为特征。且邻里中心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社区公共空间,范围明确,易于界定,更易被参与调查的居民感知,有助于增加调查数据的效度。除了活动特征和空间布局关联性之外,本研究还关注于不同活动、不同环境对社区社会交往的触发作用。良好的邻里关系是社区和谐发展的基础[10],对社区公共空间中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的研究,是指向良好邻里关系的钥匙;而对活动行为和空间布局关联性的研究,是规划、设计和谐社区的必要理论依据。2研究方法2.1案例选取从1998年第一个邻里中心开业,苏州工业园区迄今为止共建设了14个邻里中心。其中开业时间超过五年,周围社区入住率较高的邻里中心有8个,分别为新城、方洲、玲珑、湖东、翰林、沁苑、师惠、贵都邻里中心。本研究选取其中空间布局特征突出的新城、方舟、湖东、翰林作为研究对象。新城是最早开业的邻里中心,空间布局为独栋模式,外围即停车场、沿街绿化和城市道路(图1)。方洲开业时间较晚为2011年,以线性街道空间主导,两个长条形的体量中间是一个局部有遮盖的内街,室外活动面积约700m2(图2)。翰林2008年开业,有3个平均面积约800m2的室外活动场地,与车行道、停车场交杂(图3)。湖东2004年开业,“凹”字型建筑形体被大尺度的椭圆形绿地包围,中间镶嵌的大型广场面积约7000m2,广场外围是车行道,人行与车行分流(图4)。4个邻里中心室外活动面积逐个递增。设施统计结果显示湖东和翰林可停留的座椅83Planning·Garden规划·园林丨与儿童设施数量较多。新城和方洲有少量在街道和走廊边放置的座椅,儿童活动设施仅在方洲有一处(表1)。2.2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得数据,并通过SPSS软件完成数理统计。在选定的邻里中心随机挑选停驻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咨询在该邻里中心的活动频率、内容、位置和社会交往情况。经过前期的预调查和观察访谈提供选择的活动内容包括“必要性活动”、“选择性活动”、“社会性活动”三类共计15种活动(图5)。包含在“选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中的一些具体活动难以严格归类,例“带儿童玩耍”和“跳广场舞”。因此在数据分析中,将“选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两类活动合并分析。对活动位置的选项提供“室内”和“室外”两种选择。对社会交往情况的调查,关注点在于不同活动和不同公共空间环境对新的社会交往的触发情况,在问卷中用“是否与陌生人聊天”这个问题来测度。3数据结果3.1总体概况本次针对4个邻里中心的调查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453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38份。参与调查居民的基本属性参看表2,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已婚人士占大多数。年龄以20~5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占69%;50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员约占20%。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和大学为主,共占84%。收入略高于苏州市整体水平,有53%的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5000元。根据2015年苏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苏州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为4199元①。从交通方式和交通时间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到,4个邻里中心在城市中的定位有所不同:新城的服务半径最大,更多社区外的居民选择到此活动;湖东和翰林,服务半径较小,主要是社区内居民选择到此活动。依据Likert5级量表法的满意度调查显示被调查的苏州居民对邻里中心的整体满意度的均值为3.79,高于同类研究[11]。其中,对服务功能的满意度最高3.69,对绿化环境、休息空间、儿童活动设施的满意度分别为3.65、3.61和3.39。各个邻里中心之间满意度差别不明显。可见,园区邻里中心的服务功能基本完善,能够满足居民日常“必要性活动”需求,但对休闲设施的满意度还较低,特别是儿童活动设施(表2)。3.2活动类型和活动内容在活动类型方面,大部分居民在邻里中心进行的都是必要性活动,购物、就餐、办事这三项活动的总体比例分别达到58%、52%和44%。在选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中:带儿童玩耍比例最高,达到49%;其次是散步和休息小坐,分别达到32%、28%,聊天和阅读达到20%;剩余的活动都不足15%(图6)。在4个邻里中心分项数据对比中,必要性活动比例基本持平。选择性和社会性的部分活动,湖东和翰林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二者,如带儿童玩耍、散步、聊天等。其中,翰林的数据更明显,除了阅读一项,其他活动比例基本上都是最高(图6)。3.3活动位置活动位置总体统计数据反映选择室内停驻活动的人数比例占到大多数,达到67%,室外仅为20%,剩余人员选择不停留。在针对4个邻里中心的分项统计中,翰林和湖东选择室外停留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新城和方洲,其中翰林最高达到34%。通过活动位置和年龄的交叉分析可以发现长时间(停留时间1个小时以上)室内活动人群的年龄结构和总体年龄结构基本吻合。喜好长时间室外活动人群的年龄结构与调查总体的年龄结构有明显的不同,老年人比例明显偏高(图7)。在选择室外长时间活动的人群中,湖东和翰林数量较多,比例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14%和22%,且年龄跨度较较大,几乎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员都有。新城和方洲数量有限,占调查总人口的比例都为4%,且年龄都集中在55~65岁之间的退休人群(图8)。进一步对选择活动比例为15%以上的选择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进行活动位置的分析。可以看到除了散步之外,带儿童玩耍、休息小坐、聊天、阅读、看人们活动、聚会这些活动选择室外的比例,湖东和翰林要明显高于新城和方洲(表3)。1a2a3a4a1b2b3b4b图1a新城实景图1b新城黑白图底图2a方洲实景图2b方洲黑白图底图3a翰林实景图3b翰林黑白图底图4a湖东实景图4b湖东黑白图底84HA08/2018项目儿童游戏场所座椅数量桌面数量可坐非正式座椅新城03500方舟12702翰林850139湖东442066基本属性比例构成性别男性,56%,女性,44%婚姻已婚,69%,未婚,31%年龄11~20岁,12%;21~30岁,27%;31~40岁,31%;41~50岁,11%;51~60岁,8%;61岁以上,11%家庭人口数量单身,12%;2人,9%;3人,34%;4人,22%;5人,15%;6人以上,8%家中儿童年龄无儿童,32%;0~3岁,21%;3~6岁19%;6~12岁,28%职业状况在职,58%;退休,17%;务农,1%;学生,15%;其他,9%文化程度没有上学,1%;小学,4%;初高中,24%;大学,60%;硕士及以上,11%家庭人均月收入0~1000元,10%;1000~3000元,15%;3000~5000,22%;5000~10000元,31%;10000~30000万元,20%;30000万元以上,2%项目总体比例新城方洲湖东翰林总体比例20%12%9%21%34%带儿童玩耍49%9%7%37%64%休息小坐32%22%28%50%50%散步28%79%79%72%80%聊天20%31%30%46%41%阅读20%11%0%9%21%看人们活动15%50%50%71%60%聚会15%0%0%21%17%项目与陌生人聊天是否文化程度没有上学50%25%小学50%35%初高中48%41%大学42%53%硕士以上30%57%合计42%50%表1设施数量统计表2被调查人员基本属性表3选择室外活动比例统计表4文化程度与是否与陌生人聊天交互分类3.4社会交往公共空间使居民在每日发生的偶然接触中形成共同在场的联系,使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12]。在社区公共空间中居民是否会主动地拓展社会交往,拓宽社会网络②,是衡量活动质量重要指标之一。在问卷调查中,用是否在活动中与陌生人聊天的选项来测度邻里中心中居民社会交往的情况。总体而言,选择不聊天的人群略多于聊天的人群(表4)。选择与陌生人聊天的人数比例,新城、方洲、湖东没有明显的差别,平均为34.5%,翰林比例明显偏高为62%,几乎为前三者的两倍。具体活动(选择人数比例超过15%的活动)中,选择与
本文标题:社区公共空间居民活动行为特征及空间布局关联性初探——以苏州园区邻里中心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506247 .html